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巴金散文中的个体生命意识与他对人类的爱是相通相容的.巴金渴望人类自由与平等的生命意识是个人的“爱”的潜能和自我意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相融合的结果;其崇尚自我牺牲的生命意识则源自他的“爱的永生”和“生命的永生”的信念.晚年,他出于爱和真诚在《随想录》中对自己在“文革”期间沦为“奴在心者”和“说假话”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使个体生命精神升华到了一个伟大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在其漫长的散文创作生涯中 ,自觉地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这突出表现在巴金在其散文创造中 ,自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散文优秀传统中的尊情尚理、情理交融 ,继承和发展了从庄子到鲁迅的浪漫寓言象征散文艺术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注重诗意意象创造 ,以及继承和发展了“春秋笔法”和“鲁迅笔法”。巴金散文创作的民族特色和巨大成就 ,为继承和弘扬文学的民族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小说创作成名的青年作家贾平凹,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却为葱龙(?)郁的散文园地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他的作品,以其特异的风姿,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目。人们不禁要问: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4.
王剑冰 《殷都学刊》2012,33(4):93-96
周艳丽创作起步于80年代末,她是一位具备写作潜质,有写作能力的人,她写出的东西是有温度和弹性的.《印象安阳》是一部可以放在旅行包里和书架上的好书,对于安阳来说,这是一部文字地图;《牵着手走》是真实的来自艳丽心灵的文字,它给人以某些动力,某些哲理,某些希望.  相似文献   

5.
支宇 《天府新论》2004,(1):116-121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算起,巴金批评已经绵延了近8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近80年的时间之内,巴金批评领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批评家和批评著述,也相应形成了几种固定的、具有系统性的话语模式.举其大者,主要有政治批判、人文批评、审美批评和文化批评四种.展望未来,巴金批评将会成为一个公共话语领域,同时也将是一个多元并生、五彩缤纷的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巴金多次表示:“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 (《<随想录>日译本序》,《巴金论创作》171页)巴金在过去写的大量的序、跋、前言、后记和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中,曾发表过对艺术的种种见解;近几年来,他在许多文章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巴金的艺术观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探讨和研究他的艺术观,对理解他的创作倾向和特色,提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凤群 《学术界》2007,3(5):292-296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传记文学接受、翻译和创作到目前为止还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实际上,巴金的觉醒和巴金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传记文学作品的滋养,他的革命家传记是以人格为中心的英雄叙事,他的自传则是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个人叙事。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兴起的历史中,巴金的翻译和创作必将留下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正> 1985年以后,经过短期困惑彷徨的青年作家毕四海,终于找到了他的小说的终生主题——“我们民族的心理的文化的蜕变历程”(李发模:《蜕变中的毕四海》,《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自1986年长篇小说《风流少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问世始,他接连发表、出版的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无不围绕着这一“终生主题”,笔锋所向,深刻地触动和犀利地解剖了融化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的农民文化。“他觉得他钻进了农民文化的深层,闻到了它的内核的朽味。他觉得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正在由农民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同上李发模文)。这对于毕四海来说并非大话狂言,而恰恰道出了他的小说所具备的丰厚内涵,并且呈现出逐步深化的趋势。近作《尼砚》(《十月》1991、4)、  相似文献   

10.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林俊红 《南方论刊》2010,(11):106-108
素质教育如何评价学生?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评价学生应该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为了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评价意在扬长。本文从“评价学生意在扬长、扬长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扬长教育小故事和评价多元化,培育更多创新人才”四个方面阐明扬长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对巴金作品比较熟悉的读者,也许都不难在临时抽取的现代作家作品片断里辨认出巴金的文字。“文字应该跟从心灵的节奏。所谓风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巴金小说的语言表现,正是超乎一般的语法和修辞学之上,是直接显示着作家的灵魂、思想、个性和气质的外在物质形态。就是说,巴金在语言表现方面达到了只有少数作家才能达到的高层次境界,他是一个锻铸有自己独特文体的天才作家。海外一些学者,常常不无遗憾地谈到巴  相似文献   

13.
人性生辉的神性世界——论张承志的小说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约有40亿人信奉宗教。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更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真有这样大的影响人们心灵的力量吗?这些信仰宗教的民族和人民,他们的心路历程、情感世界、思想观点,不仅是社会学家所要研究的课题,而且应该是文学家们探索和表现的领域。不能说,我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没有这方面的成功尝试。但它们展现的大都是宗教的负面性价值,正面地表现宗教的,又往往停留在仪式制度之类的浅表层面上。至于掩藏在西北黄土高原重重山峦和沟壑中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他们的宗教感情、精神世界和生活经历,则更是乏人问津了。  相似文献   

14.
一 在我国现代小说宽阔的河床中,有一条绵绵不断的抒情艺术之流。从形式发展上看,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中,作家们的情感常借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抒情小说大多不再采用直接抒情方式,作家的情感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审美意象传达出来,情感融  相似文献   

15.
<正> 巴金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产儿。最近几年,他在很多场合都表示过类似的意思:“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即使在当时,对我影响更大的还是爱国主义。”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国家虚无主义。巴金早期为什么既信仰无政府主义,同时又是个爱国主义者?这两者关系如何?爱国主义在巴金前期想思发展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是本文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贯穿全部哲学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据恩格斯考察,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页)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据以划定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恩格斯把他的一贯思想贯彻于对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分析结果对古希腊整个哲学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性质总是全称肯定的,并且指出古代神话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莱布尼茨对心灵的理解散落在其哲学思想的各处,他在不同情况下给出心灵的三种界定,即心灵是理性的灵魂、心灵是“有花纹的大理石”和心灵是上帝的肖像,他从不同层面对心灵的界定展现其心灵内涵的丰富性.在他看来,心灵不同于其他单子的最重要的本性无疑是能动性,能动性是使心灵成为心灵的东西.而为了调和能动性与被动性的关系、更为了给和谐的秩序提供一种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莱布尼茨提出前定和谐思想,这也成为他阐释身心关系的基本路径.莱布尼茨对心灵的界定、对心灵能动性的阐释以及对身心前定和谐关系的理解,构成菜布尼茨心灵哲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①。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辩证法,而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中辩证法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因此,一个革命作家必须学习和运用辩证法,来营构他的艺术作品。从这一方面来说,杨朔的散文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艺术辩证法的生动范例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唐朝名画家》记载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一则为将军画画的故事:斐旻将军以厚金重帛请吴道子为他作画,而吴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并且说“闻斐旻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于是,斐将军十分高兴地为画家舞剑。舞毕,吴道子意酣笔奋。“俄倾而成,有若神助。”——将军舞剑不过是给画家一种情绪刺激。画家借助将军的“壮气”凝神结想,产生神来之笔,一挥而就。所谓  相似文献   

20.
张剑 《文史哲》2005,(5):111-117
晁补之散文在议论文、记述文和人物传记上都有独到之处,其总的特征表现为“旁征博引,理胜于文”、“大量穿插人物言论或对话”、“萦纡曲折的结构”三个方面。在苏门文人中,晁补之的散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