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境是“随文释义”这一传统训诂学广泛运用的一个原则和方法所产生的客观基础,而“随文释义”则是训诂家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的一种体认。词的使用义往往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产生临时特殊性,同样,词在言语表达中的语法功能、语法关系,语句或语段的意外之意等,也要受语境的制约。但是,“随文释义”只可施之于传注训诂,不可施之于词书训诂。  相似文献   

2.
词典释义是建立在传统训诂之上的更为严格、更为科学的训诂。在词义方面传统的训诂只能作为词典释义的“资料”,词典编著人必须要有凌驾的功力,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剔除其中似是而非乃至错误的东西。特别是要避免随文诠释、歧义严重、信口雌黄、曲解附会等这些为传统训诂上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4.
训诂术语"犹"的释义特点是"义隔而通之",虽然有少数带"犹"的训诂是同义相训,但它本质上是一个为提示随文释义而设立的术语。而目前的一些字典辞书,却以这种训诂资料为主要的甚或是唯一的依据来确立义项,因而造成失误。文中举例分析了这类义项,指出,以带术语"犹"的训诂资料为主要依据来确立义项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含有的注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正文训诂资料,本文试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入手举例分析《礼记》正文训诂的特点以及对后代训诂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有无语法学,特别是有无句法学,在现在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上,似乎还是个问题。读东汉高诱的《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三书注,有所收获,发现其中有相当丰富的话法学材料,既有词法学,又有句法学,特别有相当细致、精辟的句法结构的分析、描写。高诱的三书注,是汉代儒家经典注释以外随文释义训诂的代表性作品。随文释义的训诂内容相当丰富,串讲句意、解释文意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就在这串讲旬意,解释文意的文字中自然地表现了原文句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结构,从而反映了原文名句词与词  相似文献   

7.
作为训诂材料,札记体著作中对语言文字的考释,具有与一般的随文释义的传注以及训诂专书明显不同的特点。即:它既有具体性、单一性的一面,又有概括性、广义性的一面,而且能够较为清晰、详细地将训释时的考释线索和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同时每条训诂材料一般都综合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进行训释,丰富而多样。这些特点有利于对语义规律、训诂方法及其体系的探讨,具有特殊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词汇的特征和语言的性质两方面探讨了随文释义的内在理论依据,说明了随文释义的内涵,并阐述了随文释义和专书训估既相区别又相渗透转化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春秋榖梁传》是传统训诂学在萌芽阶段的重要著作。其正文中的训诂材料说明先秦时期训诂榖在训释用 语、方法以及内容方面就已经初具雏形,并引导后世训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文体训诂是出现于典籍正文中的注解形式,是作者在行文中随时加进去的解释,故又可称之为自注体训诂。它是萌芽时期的训诂形式。正文体训诂,由来久矣,自《易》而下,历代典籍中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11.
正文体训诂是文献正文本身所含的解释形式。它不但和一般的判断句难以区分 ,而且也因它夹杂于正文中而往往被人所忽视。对它的认定 ,过宽过严都不利于训诂学的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春秋榖梁传>是传统训诂学在萌芽阶段的重要著作.其正文中的训诂材料说明先秦时期训诂榖在训释用语、方法以及内容方面就已经初具雏形,并引导后世训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兴盛时期。东汉郑玄是其奠基者之一。从《毛诗笺》我们可以看到郑玄对中国训诂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一种训诂体式,创立一个训诂流派;实践随文而释、因文为训的训诂原则,保存字词的古义;以声音贯穿义诂,实践了形、音、义的统一;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善注《文选》以训诂实证的卓异成就在学术史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它代表了注释学和文学释义中客观性解释的路数,不染任何自由理解色彩,与随意性解释完全背道而驰.然而若联系李善注全部的丰富内容,以及他灵活运用多种注释手段来看这个问题,则会得出一些重要的不同结论.通过对李善注《文选》在客观注释与自由理解之间的关系作重新思考,从其训诂涉及作品的多义性问题、在训释词语典实和解释作品旨趣两方面都存在个人主观偏重等,可证李善在注重客观注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自由释义倾向,而且这种自由释义具有他的一部分自觉意识.即使他是作单纯的词义训诂,也只表示为理解划出底线,而将进一步理解、鉴赏作品或更多的释义权利留给读者,并非阻止对作品作进一步释义的可能.训诂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释义方法,对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通过分析李善注《文选》的例子,明了以训诂求释义其实也是能够接纳自由理解的,二者可以相容,这无疑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由释义传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集》是宋代理学的重要文献典籍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其中的训诂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汉代文献注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有“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两种文献注释模式。董仲舒所代表的“六经注我”模式采用名号论和辞指论方法,建构起阐发微言大义而重义理、偏重主观臆断而轻训诂的特点。郑玄所代表的“我注六经”模式,揭示经典文本蕴涵的“元意”,整合各家各派的“不齐”,实现文本的统一。该模式采用了随文释义、运用训释术语、揭示句意和传疑等方法,注释的内容有解释字词、句意、古代名物、典章制度、语法和修辞表达,文字简约,经注相贯,同书竹帛。两者都是以为现实政治服务为目的,影响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垂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18.
一、训释的内容训诂的实用价值在于为阅读文献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减少疑窦,防止误解。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想正确地解释语言,首先必须准确地解释词义。对于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词义通了,对句意、段意也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至对全文的大意、作家的思想也可由是窥见。但如果在解释词义这一环节上产生了错误,就会影响到对整个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许多学者历来都把解释词义作为训诂的主要内容。尽管《左传》正文中的训诂材料是散见于各篇的只言片语,但已经明显地把解释实词和虚词作为训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淮南子》最早的注释——许慎、高诱注中的15条作了辨析。在训诂原则和方法上注意了如下几点:1.联系语境(包括广义语境——时代、原书思想倾向和狭义语境——上下文语意等)释义;2.结合语法释义;3.结合修辞方式释义;4.尝试据音释义;5.比较互证。  相似文献   

20.
颜师古《汉书注》既有大量解释实词的术语,也有众多解释虚词的术语。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对 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训诂术语的沿用,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颜师古《汉书注》之前的任何一家随文释义传 注,义训术语都不如《汉书注》定型、成熟和完备,特别是说解虚词的术语。它揭示了唐代训诂学和义训术语的 基本面貌:义训术语体系已接近完备,虽然少量术语还有变体,但大多数义训术语已经基本定型,且具有概括 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