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道德教育情境化是我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色之一。情境化是指把德育的人际、社会、自然背景转化为个体的生活情境 ,把个体的情感熔铸进人际、社会、自然的背景之中。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解析了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指出情境化德育与民族文化、心理相谐调 ,对当代德育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课堂情境定义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协调的过程,它的最大特色是强调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课堂情境定义引入德育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情境定义理论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学习中正迁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德育与情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界已把认知与情感、行为的统一,以及运用基本事实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内容作为德育科研的重要课题,如何把情境教育引入德育领域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然而论者殊少。本文论述了:一、品德情境教育的内涵和其意义;二、应把握好的要点这两个方面问题,揭示情境教育具有:突出形象又寓理其中;激发情感并和认知、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强化主体作用又与主导作用相结合等特点和优越性,说明它对提高德育实效,以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能通过广泛的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为载体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即学习与认知具有情境性,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本文阐述了有关情境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认知学徒模式与抛锚式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思潮以其对传统的批判与否定及对现代性或现代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审慎反思的方式彰显其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中心主义特征,其理论本身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积极与消极的哲学思想元素。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消极思想元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及行为实践产生了振荡性负面影响,它消解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信仰追求,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错位了大学生的学业就业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紊乱了大学生的情感心智和行为理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及引领地位的基础上,应挖掘借鉴后现代思潮视角多元、平等对话、异中求和、交互生成等先进思想元素,从德育理念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形式等方面创新构建多元多维主体间性的立体实效的高校德育新情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独立学院实施情境化教学模式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将情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探讨了实施情境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环节,提出了在服装专业课程中实施情境化教学的几种方式,为独立学院服装专业实施情境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英语专业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情境学习理论对英语专业教学影响的基础上得出情境学习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必须保持英语专业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可以经常运用于英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交流,使用于教学过程中,并对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情景认知理论作为新的教学理论知识,能将情境教学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由此衍生出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高校语文教学中情境认知理论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的实际运用.本文从情景认知理论在高校语文教学实际现状入手,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找到实际应用的落脚点以期能为情境认知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以批判传统理论为起点。20世纪初,由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德育理论,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学派等,都是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以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为代表的新传统德育理论,又以重振传统德育为己任,从而引发了传统德育理论与反传统德育理论之争。现代德育观念在理论渊源上与两大哲学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都存在偏颇之处,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代德育理论必须要寻求两者的平衡和融合。新德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借鉴传统德育理论和现代德育理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长处的基点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分析现代西方德育理论时,一方面要批判其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性,同时,也必须借鉴和汲取其合理内核,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音乐教育教学方面入手,谈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校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切实把德育资源融入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形成育人合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德育课程持续低效的现状,德育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德育课程意识,即主体意识、生成意识、生活意识、对话意识、反思意识等五种课程意识,并应以此为指导,使德育课堂成为和谐的、激动人心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审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缺失的生态困境,中国道德教育要建构科学的道德教育生态系,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致力于道德教育生态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高校和学界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往往是越强调,越显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隐性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强调隐性教育在提高德育时效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适应了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特征,适应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蕴涵,通过梳理当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传授主体与接受主体———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状况以及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情感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提高德育效果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慎思的人性论及其教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道德建设与传统道德教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理论进行挖掘,能够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从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人性论入手,对唐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林慎思的教化观进行考察,分析他在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途径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可以揭示出他对于道德教化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从娃娃抓起”、“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 ,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是历史赋予教育战线的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 ,面对公民道德建设这一事关实施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它、宣传它、研究它、实践它。下面 ,…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内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信念的过程。道德内化一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根据道德内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结合起来;把角色指导与角色训练统一起来;把连续性与系统性结合起来,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为立足点,有别于传统德育。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公民”意蕴,为我们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思考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并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乃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种种弊端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主体性道德教育代表着一种与传统道德教育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文章还对主体性道德教育基本理念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一些思考,以期能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