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刊本"、"三联版"和"新修版"."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一次修改,也只有一个版本,有的作品可能不只三次修改,也不只三个版本.不论是"三版"还是"三次修改",都有很多疑问,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金学"要走向成熟,要深入发展,"版本"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类型的主人公。随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创造,他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到对武侠小说主人公的创造之中,每一个主人公在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同时,他们的经历和结局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新剑仙派"武侠小说家金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功是金庸"新剑仙派"作品的最本质特征.这既是其最大卖点,也是最大致命伤.内功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依附内功而生的种种想象、夸张、怪诞都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产物.第二大卖点是爱情描写,又正是其另一致命伤.第三大卖点是历史感,然戏说历史仍是致命伤之一.第四大卖点是中国文化品味,实则变味.第五大卖点是构思精巧,情节离奇曲折,确为长处.第六大卖点是人物塑造成功.  相似文献   

5.
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一个充满道德伦理意味的虚构空间,它的泛道德化特质着重体现为侠客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人生理想都受制于具有浓厚传统宗法色彩的江湖秩序。金庸构筑的江湖秩序一方面给不受世俗王法约束的侠客提出了必要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寄寓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吸纳、审视和反省。  相似文献   

6.
考察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必须重视研究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英雄传奇的叙写,是金庸武侠小说,也是所有武侠小说的重要特点,但金庸武侠小说对英雄传奇的叙写相对于其他武侠小说又有其独异之处,其对有人气的英雄群体的塑造,可以使读者在鉴赏中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英雄历险,获得灵魂的安慰与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这是其征服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是一个文化长廊,具有民族特色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阴阳八卦,在小说的刀光剑影中熠熠生辉。而儒、道、释、墨、兵、法各家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小说创作的始终。金庸武侠小说只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仅就其中对中国酒文化、饮食文化,特别是江南饮食文化的描写,就让人赏心悦目,虽然在其15部小说里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描写不多,但也足以让人们体会到金庸对中国美食的至高的修为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笑傲江湖》中的论杯和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各种美食的描写,充分让人们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食不厌精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21,41(1):39-51
金庸是一代武侠小说大家,其武侠小说关于武功之描写非常独特,武功高手学武历程之曲折、争夺武器秘籍之残忍、过招之血腥以及他们心理变化之微妙,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金庸的武侠小说不是单独地描写打斗血腥等暴力场面,而是把武功描写与个人福泽、社会文化相结合,突显武功的神妙性、创造性。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武功千奇百怪,门派琳琅满目,武林霸主善恶有报,文化凌驾于武功,一切精妙的绝世武功皆源自儒、释、道思想。通过金庸的武功描写可以折射出一些人生哲理,武功在政治面前是无力的,武功盖世的大侠不是自杀、战死,便是离开中原、隐居异域,而英雄之自尽或战死以至于退隐,则在以武功称霸江湖之外,给人以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生悲剧是在人性与社会性的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因为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性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类。本文着重探讨金庸作品中人性悲剧的产生根源、表现形态及其包涵的文化意蕴,并评述金庸为人生苦难指出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11.
“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平江不肖生、白羽到古龙、金庸的百年"反武侠"历程,作为对武侠小说人文内涵的持续追问与反思,构成了武侠小说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其思维路向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通俗小说边缘与中心互动的努力,启发思考其过程中创作个体与文类整体的价值差异,进一步延伸为"反××",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与前人相比,郝经的法论有着独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他取消了前人法论中的规则性和约束性,非常尊重作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创作中必须的自由抒写,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文章梳理了前代关于法的各种类型的理论内涵,旨在凸显郝氏理论的独特性和实践意义,并详细分析了郝氏法论的理论本质,为全面了解郝经的文学思想和中国古代关于法的文学主张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白族女作家景宜的写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延伸到现在,从中短篇小说到报告文学,再到影视作品的写作,她一直坚持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并超越了单一的民族视野,关注边疆多民族的生存境遇,在发掘民族文化最深层的精华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贡献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作品中鲜明的高原意识和女性特色也为她的写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精进”一词的演变过程是不断地丰富其意韵的过程。“精进”是继承、创新、超越之义,而在创新、超越过程中还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应有专心专一,永不满足,不懈地超越奋进的意志。有这种意志就能努力奋进,实现目标,完成大业。它是南通大学校训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庄子学复兴,庄学著作层出不穷,而陆西星撰写的《南华真经副墨》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受明代中后期散文评点的影响,陆氏从文学角度对《庄子》的"三言"体例、篇章结构、文辞意脉等方面作了评点,尤其是在评点《庄子》文脉时,提出了"草蛇纩线""藕断丝连"等重要观点,对后来的《庄子》文学阐释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完整律与格里耶的"空缺"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里耶认为,新小说是不完整的小说,具有时间安排上的瞬间性、事理反映上的本真性、体系结构上的破碎性,因而与传统小说所具有的时间安排上的连续性、事理反映上的矛盾性、体系结构上的严密性相对立.但"空缺"论不可能否定艺术完整律.格里耶自身的创作,也在遵循着艺术完整律."空缺"论的功绩,在于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小说创作理论,因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起民间赡养纠纷解决事件中行动者意识的意向性分析,揭示了"行动者主体意识当中的法律"具有一种双重意义结构,其形式与本质不相称,甚至相互脱离,显现为一种"在场"对"不在场"的"呼唤".进而借助象征理论,将上述特征用"法律的象征意义"予以概括,以表明在现今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法律是可以依据情境或表述的立场等的不同而随时变化的,在行动者的行动取向与法律的权利义务规范之间明显缺乏一种趋向性,而这或许正是现今中国立法与法律实施脱节的症结之处.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侦探业法》对我国的启迪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为了改变侦探业的混乱状态,规范行业运行,稳定社会秩序,制定颁布了《侦探业法》。该法主要规定了侦探业准入的限制条件、书面交付义务、保密义务、对从业人员培训的义务等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明确禁止私人侦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私人侦探的需求逐渐扩大.而公力的救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国私人侦探组织或个人不断发展壮大,以各种名义生存于“半地下”状态。从社会的物质基础、国家的法制条件和公众的观念来看,我国私人侦探业立法具有可行性。期望日本的《侦探业法》能够对我国的私人侦探业立法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张家山汉简和里耶户籍简等相关材料的补证可知:汉律中"同居"的构成要件是"同籍",它包括奴婢,不包括父母及妻子等最近层直系亲属。"同居"之间的互相举告,可预防和遏制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同居"是决定当事人在爵位和代户继承上优先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