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前,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依据:其一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仗打起来,斯大林“对我们半信半疑”。有人认为,此即指斯大林反对我军打过长江。其二是王方名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直到1949年,我们眼看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其三是中国原驻苏联大使刘晓在《出使苏联八年》一书中写道,1955年1月周  相似文献   

2.
王伟 《领导文萃》2014,(21):54-56
正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闪电战,苏军仓促应战,接连丧师失地。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德军围歼,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在统帅部作战会议上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后撤到第聂伯河东岸。斯大林坚持要在基辅与德军决一死战,结果与朱可夫发生激烈争吵。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得罪他的下场,不是被拉出去枪毙,就是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劳改营。  相似文献   

3.
苏德战争至今已经60年,苏联的瓦解恰恰也整整有了10年。对苏维埃国家仍充满感情的一些人称,这个联盟国家的历史上有两场大悲剧:即1941年和1991年。虽然相隔50年,二者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1941年的悲剧,此后50年内苏联军人一直刻骨铭心。在1941年入伍、80年代担任总参谋长的谢·费·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曾  相似文献   

4.
单从规模上看,与苏德战争相比,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仿佛都成了儿戏。苏联付出了阵亡2000万人的代价,其中,1000万是军人,德国有1000万军人死亡。在一千多天的战争中,平均每天死亡3万人。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尤其考验统帅的才智。斯大林与希特勒,作为交战双方的统帅,他们在苏德大战这个棋盘上下的每一步棋,都对整个战争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希特勒有军事鬼才之称。德军从占领波兰到横扫北欧,打败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一雪一战前耻,将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赶回老巢,都表明这名默默无闻的德军下士,有着非同寻常的魔鬼智慧。但是,希特勒缺乏对整…  相似文献   

5.
徐焰 《领导文萃》2007,(3):98-101
苏联卫国战争以最终战胜纳粹德国而告结束,不过这一辉煌也曾遮盖了战争初期的阴影。战后苏联的史书上长期只颂扬己方英勇并列举歼敌数字。却基本不谈己方损失,这显然不能很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其实,斯大林战时在掌握了双方大致损失数字后,曾告诫苏军将领“要学会像德国人那样以少流血取得胜利”。据战争末期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安东诺夫大将回忆,有一次,最高统帅突然问他:“当初为什么老打败仗?”安东诺夫先讲了一句“我们的作战方式还是老一套”,接着又按照习惯讲起空军和坦克使用不当等具体原因。斯大林不满意地打断说:“您一开头讲得很对,后来又讲起了细枝末节。”接着,这位最高统帅露出微笑,讲了一句对战争初期的中肯分析——“简而言之,我们还不太会打仗。”  相似文献   

6.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社会领域大部分职业都称得上是在“演戏”,甚至“全世界都在演戏”。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有下台的时候。”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直率地认为,政治就是一种游戏,“在政界,我们不得不做许许多多本不应该做的事情。”领袖政治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通常是出于政治和行政过程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如1941年斯大林的红场演说、1991年和2003年美国布什父子先后为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作的电视讲话,乃至现代各国政要任职时…  相似文献   

7.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1950年夏天讨论朝鲜问题时,把目光盯在莫斯科身上。我们相信斯大林一直在训练和武装北朝鲜军队。很难令我们相信,没有克里姆林宫的积极支持和鼓动,北朝鲜会进攻南朝鲜。我们认为朝鲜战争是莫斯科授意的。是什么原因,没有人能确定。有一个可能就是一个战术或战略上的牵制——战术上掩护中国共产党进攻台湾,战略上掩护苏联入侵西欧。  相似文献   

8.
周明杰 《领导文萃》2011,(22):81-84
美苏联手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9.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2):52-52
正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沙俄时代的知识分子敢于反对沙皇专制,而苏联时代的知识分子却不敢反对斯大林的专制。索尔仁尼琴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沙皇的专制与斯大林比是小巫见大巫。沙皇时代的知识分子不端政府饭碗也有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胜利的姿态     
1941年11月,苏联女游击队员卓娅在执行任务时被德军311步兵团俘虏,遭受残酷迫害后壮烈牺牲。当时的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闻讯后,当即向全军发布通告:从即日起,我苏联红军各兵种各集团军各部队,绝不接受德军第311机械化步兵团  相似文献   

11.
徐焰  丁明 《领导文萃》2010,(10):71-73
<正>火线解职,火线复出1941年5月,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机敏的朱可夫遂于5月15日向莫斯科提议先发制人,可斯大林没有接受。6月22日,德军发起闪击战,缺乏准备的苏军自然是一片混乱。战后第6天,斯大林到作战室视察,总参谋长朱可夫居然毫不  相似文献   

12.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3时,希特勒发动了全面侵苏战争。至于后来苏方宣布是4时(还有4时30分5时的说法等)则不知何故。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讲得很清楚,他和铁木辛哥在一起,3时7分第一次接到黑海舰队司令某海军上将关于大量敌机袭来的报告,3时30分后,各大城市被炸的报告不断飞来,这以后朱可夫叫醒了斯大林,斯大林通知  相似文献   

14.
丁学良 《领导文萃》2012,(17):94-96
斯大林通过建立起恐惧加收买的负筛选人事制度,把在列宁时代涌现的最有才能的人,一个个地在政治上乃至肉体上消灭了。那些跟列宁非常亲密的同事,只要在任何一个方面比斯大林突出,都被干掉了。二战初,德国军队之所以能一下毁掉几十万苏联红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一大半要么被自己的政府干掉了,要么在监狱里。战争期间苏联存亡一线时,有人建议该把监狱里少数幸存的将军放出来,重组红军,后来战功卓绝的罗科索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杰出的战时经济最高管理者沃兹涅先斯基,军工生产和战略物资体系,全部是他在做统筹安排。没有这个奇才,苏联在毁灭性打击后,不可能那么快地组织起战时  相似文献   

15.
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上,当时有世界第二位工业实力的德国,同有第四位实力的苏联用坦克、飞机等机械化装备进行了生死较量。令人惊讶的是,工业实力只有德国三分之一的苏联,却生产出了更多的坦克、飞机。为什么苏联能以远小于对手的工业实力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这成为20世纪的重大战争之谜。苏联军事实力加强苏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地面机械化大战。一个国家进行机械化战争,需要有工业实力特别是钢铁、  相似文献   

16.
大国的经验     
一、今天的中国不能靠武训的路子谋发展生存和发展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而不同的发展道路会导致不同的政治后果。苏联在二战前有两种发展考虑:斯大林当时坚持,快速发展重工业;而布哈林则坚持按部就班地从农业、轻工业到重工业,慢慢来。斯大林说布哈林那一套不行,那边希特勒都武装起来了,你还这么搞,找死呀。布哈林不服,斯大林也来个“不争论”。与小平不同的是,斯大林的不争论是搬掉人家的脑袋,搞了个大清洗。他换一批年轻人上来,目标挂帅,埋头苦干。最后,枪、炮、坦克、飞机都造出来了。等希特勒打来时,苏联已形成了很强大的反击实力…  相似文献   

17.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及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谈,讨论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的问题,同时还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会议通过并发表的《克里米亚会议公报》,声明三国将会同其他盟  相似文献   

18.
从民主的缺失到民主的泛滥--苏共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上的失误、教训苏共倒台、苏联解体后,许多学者认为,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而是缺少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戈氏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商榷的。应该看到,在苏共党内民主问题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缺少民主的党政体制,对苏联解体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把板子全部打在斯大林体制的屁股上,没有看到戈氏改革掏空了苏联大厦的墙脚,有欠公允。斯大林体制与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把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搞过了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天石 《领导文萃》2011,(19):40-43
在毛泽东对莫斯科的诸多抱怨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能看出其愤懑情绪的。其实还是关于1945年斯大林“不许革命”的这一段。何谓“不许革命”?按照毛泽东的解释,就是:“1945年当我们正在准备推翻蒋介石,夺取政权的时候,斯大林用他们中央委员会的名义,打了一个电报给我们,指示我们不要反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认为:阿拉曼战役是同斯大 林格勒战役齐名的大胜利,也同斯大林 格勒战役一齐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 折点。 苏联人质疑道:阿拉曼战役的德意 非洲军只有10余万人,编有4个德国师 (其中2个装甲师)和8个意大利师。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