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F0003-F0003
阿图罗·埃斯柯瓦尔(Arturo Escobar)
阿图罗·埃斯柯瓦尔(Arturo Escobar),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曾在哥伦比亚、芬兰、英国等国高校执教。主要进行拉丁美洲发展研究,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合作发表《拉丁美洲社会运动的形成》和《政治的文化还是文化的政治:拉丁美洲社会运动的重新审视》,其著作《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消失》在发展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F0002-F0002
2008年9月9日,“融合,共生,互动”——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东北大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所、外国语学院、“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 相似文献
3.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F0003-F0003
由东北大学主办、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承办的“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哲学反思”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0日至13日在东北大学召开。11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教授陈凡主持。大会由东北大学副校长左良首先致欢迎辞,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领导张东刚教授、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卫国、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张沈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张明国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左良副校长在欢迎辞中表示…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5):127-127
本刊讯8月20日-22日,由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国际研讨会”在四川雅安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F002-F002
20O4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等机构设立的“985工程”——中国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已正式在我校启动。 相似文献
6.
7.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4):F0002-F0002
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地域文化、地方学研究与学术交流,2009年10月20至21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地理学会、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共同举办了“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F0002-F0002
2005年9月2日至6日,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暨“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立大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F0002-F0002
2010年3月,“中非农业发展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亮马河大厦举办。来自部分非洲国家,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瑞士发展合作署、美国国际发展署、日本协力组织等双边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农业部、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5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赵浚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3):23-23
5月2713,由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同举办的“人口移动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美国Mason大学人类学系、美国都市人类学会主席戴维·海因斯(David W.Haines)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研究科主任山下晋司(Shinji Yamashita)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港澳与珠三角研究中心黎熙元教授,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等国内外人类学专家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F0002-F0002
2007年8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在东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出席这次学术年会。2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教授陈凡主持。大会由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宛山首先致欢迎辞,沈阳市副市长王玲、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张沈立、… 相似文献
12.
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国际合作、国际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是判定“985”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在Web of Science 中所发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这5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其国际学术影响力尚需要努力提高,具体可以从培养科研工作者树立国际化的学术理念、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F0002-F0002
东北大学“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以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科技史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科学技术与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该基地以科技与社会为研究核心,结合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强项和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F0003-F0003
8月20日至21日,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技术哲学暨STS暑期学院(2010)”在东北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20-120
2010年6月25日,由北航法学院主办、外层空间法研究所承办的"国际空间站政策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北航法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航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香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中国航天报》等单位的共20余位代表与会。研讨会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孙新强教授主持,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国家遥感、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主任约娜·加布里诺维奇(Joanne Irene Gabrynowicz)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空间站政府间协议"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4,17(3):F002-F002
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5月29日至30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17.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8):F0002-F0002,F0003
全国第二届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5月30日-31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和昆明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由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学校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孙书行副书记和王华副校长参加了开幕式及闭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题是“利益、风险与工程伦理”,议题主要包括:1、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6):F0003-F0003
2008年9月24日,由湖北省写作学会、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全国“科学发展观与写作学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隆重召开。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涂怀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桂青山,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刘九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道荣,湖北省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出台的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方案存在较多的共性特征:以“普惠”与“重点”相结合的经济驱动机制;以“招才引智”为重点的政策内容;以“阶段性”与“定量化”为政策的目标取向。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身份固化”的顽疾并未去除,导致高校发展起点的不公平;“输血移植”式的学术队伍建设模式,导致高校青年人才成长生态恶化;“重高峰,轻高原”的学科建设取向,导致新一轮的学科发展不均衡。未来需要打破高校的“身份固化”机制,制定分层发展的激励政策;建立“外域引进”与“本土培养”并重的机制,实现学术队伍的内生性成长;强调“高峰学科”与“高原学科”的互动,促进学科生态的健康发展;消除“路径依赖”型的政策模式,彰显省域特色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肖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173-180+188
“双减”作为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减轻教育焦虑的关键改革,其政策受众理解、接受、遵从政策的程度是“双减”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要素。研究在充分肯定“双减”的政策理性和科学辨析其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引入理性选择理论解构分析“双减”政策受众的利益诉求,将之类聚与分化为秩序化呈现与个性化彰显两个层面,并进一步从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角度探讨政策受众与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四重博弈逻辑。在此基础上,将“双减”政策受众行动理性建构的递进层次分为行动利益的并轨、行动文化的整合与行动理性的维持三个方面,并由此推进全观视野下的科学化政策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