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油资源型城市与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是与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之外,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石油企业持续发展所遇到的特殊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石油城市分类与特征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与加工总是要依托城市进行的。但是,与石油资源勘探、开采与加工相关的城市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目前石油业所依托的城市的情况看,大体分三类:①依托当地大城市,但石油业不构成该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如成都。②依托当地中小城市,石油业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城市规模不大,如克拉玛依、盘锦、东营、濮阳。③石油开发地原本没有城市,因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加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石油业几乎是该城市的惟一经济支柱,近些年城市发展很快,经济规模很大,且在国际上已有很大影响,如大庆。我们所要研究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是指后两种城市。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文章通过安徽省铜陵市的实证研究,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足迹等分析工具,从量上对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和规范,从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以及保障措施四个层次进行研讨,指出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并为其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实践循环经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认识观念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意识不强等问题。所以,要在资源型城市中更好地实践循环经济,就要提高认识,并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低碳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在全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各地都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四种概念进行深入辨析,阐述其基本实质内涵和偏重点,并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之色,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建设绿色邯郸应当以人为本,营建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构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和国内的视野出发,立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借鉴,并以甘肃省新兴资源型城市庆阳为例,提出新兴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含量高、生态文明的低碳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黑龙江省煤炭城市鸡西市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产业结构单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群众生活困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地方财政困难的矛盾尤为突出,鸡西市的经济转型已刻不容缓.而要使鸡西市摆脱资源萎缩和环境污染的现实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鸡西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杜 《学术论坛》2005,(12):106-110
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认真贯彻这个要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全过程,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发展,现有的工业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确定大庆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据2007年-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大庆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指标分析,提出了大庆市转型发展的整改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发展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长期目标。大庆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肩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能源充分供给的重要使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培育自主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同时尽早建构第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末端支持废物回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数对长株潭三市进行评价,发现其生态城市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水平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粗放的对外贸易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高水平的FDI引进能对其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必须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从经济的发展、自然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与城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是所在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增强了城市文化的品牌效应,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的保护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组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设发展新能源示范城市,是大庆市推进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根据大庆市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的资源基础,以及人力、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品牌、社会认可等环境基础,对大庆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内涵定位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基于此,从政府决策、社会认可、上报审批、企业参与、资本进入、人才集聚、技术研发等角度提出了转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轨迹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新的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严峻考验,在此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差异性的金融政策予以 配合和协调,以确保金融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大庆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石油资源转型城市试点之一,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在地 方经济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选择与协调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固有的资源、结构、体制、生态、城市功能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着眼于推进大庆的经济转型,“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大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接替产业、创建百年油田、构建战略新高、共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推动大庆迈上科学发展新阶段。鉴于大庆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系列制约因素和各实施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经济转型应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的战略谋划并建立起相应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长久繁荣,必须用市经济观点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必须把城市规划建设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经济上可行和社会上可以接受的基本准则。城市土地利用应当转变目前粗放经营的模式 ,通过发展土地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汨 《云梦学刊》2009,30(1):79-8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价值,必须建设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