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朱玉湘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之一,这项政策是在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提出的。在当时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它不仅在团结解放区军民渡过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和休养生...  相似文献   

2.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争取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重点在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展开工作。这项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为山东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开埠以来,中国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实践、发展,已日趋完善。通过对中国香港立法与政策变迁过程的整合和梳理,可以将香港社会保障政策的变迁划分为1970年以前社会保障从无到有的萌芽时期、1971—1990年社会保障制度全新发展时期以及1990年至今香港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时期。每个时期的政策和立法都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对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经历了一个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实际状况逐渐契合的过程。党中央和各边区政府通过纠正“左”倾错误的劳资政策,提出劳资政策的确立原则,制定民主和谐的劳资政策,改善了根据地的劳资关系,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党在这一时期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与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其坚持“劳资两利”、加强法制建设和发挥工会作用的历史经验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商业政策徐秀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根据地商业的方针政策,从而不仅使抗日根据地商业获得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促进物资交流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兹概述于次。...  相似文献   

7.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同志在发给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的负责人陈毅等同志的一份关于“华中工作的意见”的电文中就曾明确指出,要打开华中各根据地局面,恢复各根据地秩序,制定比较固定的经济政策。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上述指示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根据地就不能长期坚持抗日战争,而要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就少不了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党当年在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发行的各种根据地货币就曾经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支援抗日前线、发展经济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府推行了优待抗属政策,其具体形式包括物质优待、劳力补偿、精神慰藉。在根据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之下,优抗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为成功地动员了民众,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壮大了中共武装力量。但是该政策推行过程中还受到根据地内民众固有观念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1940年8月至1942年4月,苏北地区的各级党委以中共中央制定的统战政策为指导,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这一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也存在民主政策执行不充分、损害抗日地主与民族资本家利益等问题。在盐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上,面对苏北各界人士对之前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意见时,新四军军长陈毅不仅接受批评意见、提出改进方案,而且事后督促苏北抗日根据地颁布法律法规,保障改进政策落到实处。陈毅提出的切实改进策略,既密切了各界关系,又对苏北抗日根据地乃至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为创建东北根据地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它既是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指导方针,又是创建东满根据地的指导方针。本文是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东满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发展盐业经济,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地盐业的巨额税收,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根据地盐业政策调动了盐民盐商的积极性,保证了物资供给,改善了盐民生活。根据地盐区的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彻底粉碎了敌伪顽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建了全新的抗日民主政权,这种新不仅体现为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权体制,还体现为在各级政权的干部来源、工作作风、政治过程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特点。其经验包括成功在根据地实现了组织化领导,开放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式,不拘一格的政治生活形式,充分发挥政权的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卜万红 《社区》2004,(23):29-29
问:我是一位山西的读者,平时比较关注国家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及具体措施。目前,在街道、祉区都设立了社会保障平台。请问,什么是社区社会保障?社区社会保障有什么优势?它都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国时期,由于保留封建的土地制度,农村经济落后,加之灾荒频仍,战争接连不断,遂产生了大量流民和土匪。民国政府虽然设置一定机构和人员,制定一些惩治盗匪的法规,并多次进行剿匪斗争,但因种种因素,未能根治匪患。革命根据地采用标本兼治的办法,即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治理,才彻底肃清匪患。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正确执行剿抚兼施的政策、国家政治清明,是民国时期治理土匪问题的重要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政权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移风易俗、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建立起基于根据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建设的范围、广度、深度及内容等方面比井冈山时期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为建国后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圈有浓厚的家庭观念。以新加坡为首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坚持走“先家庭保护,后社会保障”的路子。在社会保障政策设计中融入家庭价值观,运用减税(费)、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住房优先等激励性政策维系家庭的健全与稳定,维护家庭的保障功能,减轻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这种以家庭为中心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中都可以引入“家庭”这一概念,以维系家庭的保障功能。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共同发展,我国才能以低成本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相似文献   

17.
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陈毅等同志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工作方针和政策,这些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定义比较杂乱,且不够严谨和科学。本文指出了现在流行的三类税法所存在的缺陷,探讨了职工住房等有关社会保障风险覆盖的范围等问题,同时强调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定义是一个关系到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行什么样的社会政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最后,作者得出并说明了自己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包办婚姻是主要的择偶方式。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政策、法令,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再婚自由,使根据地的择偶方式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开始出现,离婚案件增多,寡妇再婚得到社会认可。但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也遭遇了革命整体利益、传统习俗及性别矛盾的制约,自主择偶并没有成为根据地民众主要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上享受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以政府公共政策理念为视角,从政府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价值和社会政策方面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建构的理论依据,从而得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服务权威型提供者,在建构城乡社会均等化保障体系上应该遵循“配置与分配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服务性、社会利益的增进与平衡等政策理念,进行政策建构行为的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政府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即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政策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