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经济空间的战略转移 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经济开拓的重点,是从现在开始就着手由东部向中部地带转移,还是要等待东部建设好了,十年十几年以后再进行这种转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华中地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有些同志认为,过去三十多年来,我们曾经在三个时期(三年大跃进、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粉碎“四人帮”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工业布局上出现过三次大分散的失误,“三五”开始后的十来年中,又出现过不恰当地突出三线建设,工业布局跳跃式西移的倾向,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这些历史教训应当吸取。从实现全国的战略目标看,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主要靠东部;如果现在就着手把开拓重点转到中部,将影响东部的增长速度。因为,东部在全国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部速度上不去,全国的战略目标就将落空。据此,他们主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地处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十一个省区,与我国东部各省市相对应,可统称“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地理概念与经济概念的统一。即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西,在经济水平上,属于不发达地带。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下一世纪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向西部转移。这一转移,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次新的壮举,也是一项庞大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而目前直至下世纪初,我国东部西部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比重应如何摆布,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关于“一个半重点”的发展战略的设想,就是对此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扬 《理论界》2005,(11):191-192
20世纪末,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最长时间的经济衰退,这一衰退既有日本经济自身的客观原因,也有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失误所导致或加深的原因。本文通过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经济衰退,分析了日本政府在三次经济衰退中执行的战略,重点突出了经济战略失误与日本经济衰退深化间的内在联系。在总结日本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战略提出了必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到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全党全国人民共认,我们面临着第三次思想解放。前两次,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大改革,经济社会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10年之前在我国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得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实现的思想基础,那么,邓小平同志近年来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则是我们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发生在1961~1965年期间,调整的核心是由照抄苏联经验、实施“赶超战略”等原因而形成的“左”倾经济政策,这是一次积极的富有建设意义的政策性战略调整;第二次发生在1965~1978年期间,由于国际环境恶化、冷战加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世界战争形势做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将重点解决“吃穿用”的“赶超战略”调整为兼具“赶超”而以“准备打仗”为主要特征的备战型发展战略,这次调整是在脱离中国实际、错误估计国际形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即种植业劳动力向牧业、养殖业、林业、副业转移;二是农业劳动力向农村非农产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转移;三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少量的。  相似文献   

8.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辖4镇7乡14个农林牧渔场,121个行政村,总幅员面积92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4万亩,全县总人口24.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26万人,农村劳动力8.9万人。近年来,我们结合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经济强县的目标,深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采取了抓规模,南方打工大批转;抓地缘,中心城市集中转;抓亲缘,投亲靠友多方转;抓调整,二、三产业分离转;抓营销,流通领域多元转;抓机遇,小城镇建设拉动转…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之后作出的英明战略性抉择。这一战略的实施 ,对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要性的理性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梯度的转移 ,而是涉及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周边市场拓展等政治问题 ,关系到我国“九五”提出的《2 0 0 0年发展纲要》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只有实施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精辟地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当前,认真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出实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今后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回顾我党几次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决议》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以提高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自觉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以组建和巩固县、乡残联为重点,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和逐步转向农村三个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但也存在着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发展缓慢、基本工作条件欠缺、工作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残疾人组织提供服务的能力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快基层尤其是村庄残疾人组织建设步伐,保障基层残联组织基本工作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英明的战略决策。这是伟大的革命转变。回顾历史,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有三次战略性大转移: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由城市武装起义转移到农村武装暴动,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将逐步由东向西转移。这是我国国土开发的必然趋势。这一战略转移,是以中央领导同志发出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并在广西、内蒙古等边疆民族地区建设若干个大型项目为开端的。它标志着我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迎接这一战略转移的任务已历史地摆到我们面前。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内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它所处的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大开发中首先开发的必要性。先行开发内蒙古,为下一世纪开发大西北作好准备,就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成败,将关系到整个开发的全局。因此,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必须尽早提到日程上来,并切实抓紧抓好,为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属于政治文化层面的价值观出发 ,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地区发展战略选择与政治价值取向之间的内在关系。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平衡到非均衡再到协调的三次重大调整 ,反映在政治价值取向上 ,相应作出了公平第一、效率优先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三次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较好地处理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长期以来我国地区发展战略一直受困于由效率与公平两难矛盾而形成的价值冲突是个超越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首先弄清地区的情况,及其在全国大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安徽沿江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中,居东西交通要道;区域分工以原材料工业和农业为主;对外经济联系以东向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居“波峰”,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居“低谷”状态条件,鉴于上述,根据促进劳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系、着眼综合开发等原则,沿江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当采取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战略:(1)东西方位的双环战略——在今后我国建设布局重点将向中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将向内地“梯度转移”这一大趋势下。我省沿江地区应当紧紧抓住上海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区这两“环”。借助两者的经济、技术优势,来一个“引体向上”,以加快发展步伐;(2)南北方位的“合纵”战略——我省沿江区与省内的两淮、皖中、皖南三个区之间在资源组合的配套方面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因此应当实行南北“合纵”的战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共同繁荣:(3)中位的一体化战略——为了实现沿江区内部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在经济结构、生产布局和体制、政策方面采取一系列对策。如调整企业的技术、组织结构,重点发展工、农业内部的优势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好各类生产基地的布局,加快沿江地区西部的发展,搞好城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两大经济带沿海与沿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应当将这两大经济带的发展明确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中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带上 ,长江三角洲成为这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这两大经济带的结合地区 ,传统经济基础好 ,经济地理区位最为优越 ,集中并叠合了两大经济带的共同优势。在中国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从上海至南京一带 ,有两个都市圈 ,一个是具有国际性的上海都市圈 ,一个是具有相当规模和明显优势的南京都市圈。两个都市圈之间 ,又有沪宁沿路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相连接 ,形成两圈与两轴紧密一体的经济高度密集、城市高度密集、产业高度密集的中国经济干线。对这一优势地带 ,应当作为国家战略 ,给予重点推进 ,通过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 ,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战略干线中的主要干线 ,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支撑力的战略骨干部分  相似文献   

18.
治省方略     
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储波强调要抓好四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要调整品种结构。关键是要改进品种,提高优质率,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抓好农业产业的延伸,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以资源开发、加工为重点,办好初级产品加工、保鲜和贮藏,鼓励农民发展运输、餐饮等三产业,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要调整劳动力结构。必须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加快向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乡镇企业转移,要向小城镇转移,要向城市和省…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先后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冶金和机械革命,第二次是电力、化工和运输革命,第三次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目前,第三次产业革命进入到第三阶段,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互相交织,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战略格局和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进入孕育期,有可能是仿生技术、再生技术和生物经济革命。抓住第三次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两个机遇,抢占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基本要求。在新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期,国家政策性先导投资和风险基金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从一九七九年起拿三年时间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以后,从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明确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把我们的指导思想搞清楚,这对我们贯彻执行好八字方针,使我们的经济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