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有一团乱麻,洋务派、所谓早期改良派、改良派麻,洋务派、所谓早期改良派、改良派(维新派)因“议院”问题纠结在一起,分不清、理不顺。原先认为,洋务派反对设“议院”,早期改良派主张设“议院”,维新派则发展了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并把它付诸实践。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认识并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2.
洋务派和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影响深远的两大政治派别。洋务派的思想是立足于封建主义文化,酌取某些西方物质文明以维护封建政体,维新派的思想是立足于资本主义文化,师法西学以变政。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分歧,开始虽不明显,但伴随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分歧越来越大,并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划清了思想界线。本文试图从下述十大分歧中,说明维新派是在批判洋务派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中晚期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维新派出于变法救亡的需要,其宣传重点是西方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而后人对他们的西学观念的研究重点也集中于此。于是,提及维新派对西学的传播,似乎除了自由、民权、进化论别无他物,似乎他们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趣,反不如洋务派大。这是一种十足的误解。维新派由于对西学的整体把握,使他们对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解,远比洋务派深刻,兴趣也更为广泛。学术界有关的研究虽然不多,但仍有助于理解上述论点;所缺者是未曾注意到戊戌时期报刊对世界最新科技信息的报道,这些报道反映了维新派和其他有识之…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讨论洋务运动性质和历史地位过程中,牵涉到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领导戊戌变法的维新派,究竟是洋务派的继承者,还是批判否定者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洋务运动持基本肯定论者和基本否定论者的争鸣焦点之一。我是同意后一观点的,但洋务派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不能简单化,有详加分析之必要,因此,拟在这里就两派之异同,提供管见,参加新的争鸣。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光绪帝载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在民族矛盾加深之际力主变法图强的爱国行动得到充分肯定,他支持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性也得到承认。但对其“政治身分”,看法却很不一致,有人认为他是维新派,也有人说他属洋务派。对此,仍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面临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关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都在积极寻找救国道路,在与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斗争中,都感到力不从心,两派谋求台作。1900年谋求合作的活动达到高潮,终因政治见解不同和思想意识的差异,联合失败,最后互相攻击,激烈论战。  相似文献   

7.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认为洋务派是改头换面的顽固派,与改良派并无相通之处。这一看法较为偏颇。其实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三类:一是部分洋务大吏的幕僚或洋务骨干顺应时代潮流前进参加维新运动,成为维新派,如汪康年、蒯光典、胡等。二是一些原洋务派督抚大员同情支持或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三是另一部分洋务大变暗中同情维新运动,但不肯公开支持,表面上持观望态度,如李鸿章、盗宣怀、刘坤一等。就整个洋务派而言,他们与维新派之间有矛盾分歧,但同情支持维新运动是其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戊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晚清政治格局中大太后和小皇帝的架构,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最关键的问题;维新派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操作者一身二任的角色冲突,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阻碍;维新派对洋务派的策略有误,未能妥协利用;戊戌年间百姓的排外意向,为变法造成恶劣的环境;士大夫阶层心态不正常,存在找捷径、求速成、急功近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变官制”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主要政治纲领,是戊戌变法的中心问题;戊戌变法中维新、守旧两派的斗争也主要围绕变官制问题进行的。因此,不具体而深入地研究“变官制”问题,就难以正确认识维新派的政治纲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区别以及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随着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问题,日渐为人们所注意,其中关于郭嵩焘的思想就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就郭嵩焘思想评价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郭嵩焘思想评价及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关系的观点分歧对郭嵩焘思想的评价,在“文革”前没有展开讨论,一般认为他是洋务派的理论家。随着近几年洋务运动研究高潮的出现,郭嵩焘思想又被重新提出。文章虽然不多,但探讨较为深入。有人认为郭嵩焘对外主张妥协,但对内主张发展民营工商业却是非常进步的。又有人认为他是忧国忧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水平已突破了洋务派思想的体系,他主张商民自  相似文献   

11.
赵桂兰 《中州学刊》2007,(5):172-174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工商业立国的经济思想。该思想起源于地主阶级经世派主张改革现行经济结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识,在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兴办工商企业的实践以及早期维新派宣扬商政观念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和清廷推行的新政中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史学界关于戊戌时期,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以“反对民权”的姿态成为了维新派的对立面这一“定论”,将张之洞反对“民权”的言论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了剖析,详细考察了19世纪后期中文词汇“民权”与“民主”的不同涵义以及时人对这两词的理解和使用。认为张之洞反对倡言“民权”,实是反对将“民权”释为涵义等同于“民主”的“人人有自主之权”、“民揽其权”,而非反对民权的本义即法律规定的“权利”。戊戌时期在对待“民主”的态度上,以及“民权”实施的条件和程序上,张之洞与维新派并无太大分歧。用是否赞同“民权”来作为区别所谓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尺度是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劝学篇》:整合维新运动的最后努力郝晏荣写于戊戌变法关键时刻的《劝学篇》,是张之洞表达个人政治、文化观念的代表作。后人多从消极、负面的角度看待此书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有人称此书是“洋务派反对维新派的宣言书”①,有人称此书是张之洞“抵制维新思想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都是以“求强”为核心的救亡图存运动 ,但洋务派和维新派提出的“求强”有着不同的内涵 ,主要表现在深层目的性、途径方法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百日维新前夕 ,维新派屡次上书 ,建议光绪帝实行联合日本大举新政的外交政策。对维新派的屡次请求 ,光绪皇帝态度是什么 ?长期以来有各种推测 ,却缺乏可信史料。本文利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新近发现的日驻华代理公使林权助写给大隈重信的秘密报告 ,揭示了光绪皇帝于戊戌七月专门书写谕条 ,命令军机大臣王文韶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 ,前去与日公使商议中日亲交事宜。其中包括 :一光绪帝要致送明治天皇头等第一勋章 ;二希望将黄遵宪由通常的公使破格升为头等全权大使 ;三黄氏所携国书称明治天皇为“我同洲至亲至近友邦 ,诞膺天佑 ,践万世一系帝祚之大日本大皇帝” ,这些措施反映光绪帝以日本为榜样 ,推行新政的急切心情。林权助的机密报告还从侧面证实了光绪皇帝曾亲自书写朱笔谕条“派康有为赴日坐探变法事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运动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究竟是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良?在学术界曾一再出现过热烈争论,大多数同志都认同其性质是属于社会改良。然而前不久,有的论者又提出其性质属于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的新议。对此,笔者因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浅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该文作者(以下简称“该文”)一再将顽固派与洋务派相提并论,并把两者一律视为“血腥镇压”戊戌变法运动的元凶巨憝。其目的在于突出维新派的“革命性”,表明它与洋务派没有任何思想上、行动上的联系与瓜葛。那么,洋务派与顽固派是否是一丘之貉呢?答…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前的约三十年,清庭最有声色的活动就是推行标榜“自强”、“求实”的洋务新政。然而,一场甲午战争,又使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崩溃。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沉重的赔款负担,使洋务新政吹上天的“富强”光环消失了。中国的大地上仍笼罩着贫弱的黑暗。朝野人士为此议论纷纷,维新志士更是群情激昂。于此之时,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论》的前十一篇及其他文章。对洋务新政的所谓富强之道进行了批评与检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要求改弦易辙,从而显示出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分野,展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进程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从“中本西末”到“中体西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来概括中国19世纪60—90年代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不同论点,同时又断言“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除顽固派之外,当时的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思想家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迥然不同,而且不同派别的理论概括也并非一致。在1895年以前,各派别较多使用“中本西末”,尤其是以此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最早使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的是早期维新派,不过是在戊戌维新思潮兴起以后,这一概念才被普遍使用。19世纪末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不同派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向。到90年代,两种“中体西用”论并存,但是,洋务派后期代表张之洞主张用西学“补救”中学,而维新派则坚持“会通”中学和西学。  相似文献   

19.
晚期洋务派对政治现代化的认识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洋务派对政治现代化的认识及其表达·崔运武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洋务派是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推动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在数十年洋务活动的岁月中,他们客观上给予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的现代化以促进,然而却在政治现代化上毫无建树。但是,如果我们不否认...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等1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杨锐、刘光第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四川绵竹县和自贡市举行。这是以研讨“戊戌六君子”中的两位川籍志士——杨锐、刘光第为中心议题的一次盛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划分资产阶级维新派标准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过去,我国学术界以是否主张设议院作为区别维新派与洋务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