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列宁的这个党建思想及其实践,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列宁前后有两种构想。在苏维埃俄国 1 92 1年春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 ,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 ,列宁完全追随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直到 1 92 1年初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以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思想为指导 ,实行的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路线 ,是用“强攻”战术来领导苏维埃国家。从 1 92 1年春起到 1 92 3年初 ,列宁对于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 ,形成了新的构想。新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但是 ,列宁的新构想并不是完整、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了几个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使俄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革命新阶段的到来,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必然要从破坏旧世界转向建设新世界。列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解决了苏维埃俄国经济管理中所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伟大的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具体实际,在同当时的主要危险——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工人反对派等“左”派集团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虽然早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就预见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并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在他们的著作中,社会主义这个新社会“仍然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5.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是列宁亲自缔造的,并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党。她功勋卓著,为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赞誉。然而,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完美无缺的,毋需自我改造的党。相反,列宁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始终把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来抓。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俄共(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方法之一,就是有计划地进行清党工作,列宁专门撰文阐述清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劳动人民,同国内外强大的阶级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于保卫住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并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指导下,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它对各国共产党人在夺取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学习列宁的有关论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年团的任务》是列宁1920年10月2日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已经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基本消灭了高尔察克、尤登尼奇、邓尼金等白卫武装,即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苏维埃俄国正处于由战争转向和平建设的转折时期。布尔什维克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同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对完成这个主要任务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列宁针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全国政权,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管理社会主义企业,来组织和管理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应当实行“一长管理制”,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论述。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一长管理制”的论述,对于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的一页。列宁在评述苏维埃政权的实质时说:“日益吸引每个国家的工人的新政权的实质就在于:从前管理国家的总是富人或资本家,而现在  相似文献   

12.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提出来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甚发达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尖锐地提到列宁和俄国共产党人面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曾提出过许多光辉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许多设想。但是,他们当时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并以无产阶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为前提的。然而,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特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象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同时,由于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只能靠俄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探索。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被列宁称之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他也应当被认为是全党所喜欢的人物。在本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前期,他面对着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通过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富有创新意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与新创建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普遍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的思想,在苏维埃机关中实施了"工人成分占多数"的政策。本文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维埃干部政策这一最重要部分真正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较客观地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民老师的地位,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主要任务是农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家机关和共产党员的文化建设,是解决苏维埃俄国全部经济任务的关键。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了。七十年前,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举行城市武装起义,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摆脱了帝国主义体系,组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革命的火焰引向农村,取得了乡村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马克思、恩格斯规划的人类前景,第一次变成人间活生生的事实,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关于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的意义,正如列宁说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苏维埃国家机关和布尔什维克党内,官僚主义逐渐地产生并蔓延开来。到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的时候,它已经严重地遍及全国各地,当时,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机构重迭,人浮于事,会议繁多,议而不决,文牍主义盛行,公文泛滥成灾,办事拖拉,工作效率极低,营私舞弊等等,以致于列宁把官僚主义者视之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并警告说:“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为了建设好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列宁以  相似文献   

19.
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19—1922年间,处在一个非常艰苦的转变时期,也是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由主要是国内战争时期向主要是和平建设时期转变,由执行军事任务向执行和平经济建设任务转变,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实行新经济政策转变。由于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的地位,党如何正确领导国家政权,如何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作用,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布尔什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的党、掌权的党.“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党政关系问题,这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没有留下现成答案.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苏维埃政权.这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了执政党怎样正确处理自己同政府的关系问题.在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七年中,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着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以列宁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宣告结束了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一八年二~三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