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伴随依法治校的推进,在教学与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中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有助于提升其实效。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了依法治校的含义,指出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原则,进而结合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维权与依法治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丰富了依法治校的内涵。本文在论述大学生维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 ,阐述了大学生维权与依法治校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维权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维权的有效运行机制 ,并设计了可供选择的大学生维权有效运行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简论高校依法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文章从高校与教师、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高校依法治校的途径设计制度,完善程序,责任管理,倡导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合理区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政治与管理上的积极功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政治框架与法律框架不协调;法律文件和党内文件不一致,党委与行政分工不明、权责不清;主要领导人员职责与职权行使方式不清晰,相互关系不明确等。其危害一是人为制造矛盾,形成内耗,损害事业;二是人治化倾向严重,妨碍高校的持续发展。解决办法一是制度创新,建立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保持党委制的同时实行校董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在现行体制内作局部性修补。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法》颁行10年的今天,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仍然任重道远,许多体制性的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根本缓解。在依法治校的主流话语下,其突出地反映在许多高校运行、管理、教育活动中属于经济社会文化性质的冲突和纠纷越来越频繁地诉诸于法律方式解决,而许多法律争议本质上是政府滥权与缺位的直接反映。因此,当前中国高校治理法治化问题首先是一个政府权力的规制亦即依宪治校的问题。只有站在宪法治理的高度实现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科学性和法治化,才能从根本上突围高校由来已久的制度瓶颈,从而真正走上依法治校的正轨。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校是指构建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协调和维护人们的权责关系、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范或行为规则.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学校教育领域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而在管理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所进行的根本变革。本文以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为依据 ,从理论上对依法治校的本质、目标和运作模式作一番探讨 ,以期促进依法治校在实践层面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规在依法治校中具有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学生行为与大学校规之间频频发生冲突,大学校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相当多的校规内容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改革完善大学校规,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规在依法治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学生行为与大学校规之间频频发生冲突,大学校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相当多的校规内容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改革完善大学校规,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治校文明是高校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由于依法治校是提高高校治校效率的理性补剂,是优化高校治校秩序的基本途径,是实现高校治校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增进高校治校民主的内在动力,是保障高校校内自由的有力武器,是维护高校治校安全的必要举措,所以依法治校是推进高校治校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可以确信,法治校园建成之日,就是高校治校文明实现之时。  相似文献   

12.
法律、利益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利益又具有能动作用。承认人们的利益,就必须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追求利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不能将权利和利益混为一团,只能将权利看作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有效实现,既要以法律规范的方式赋予人们追求利益自主性的权利,也要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同时,法律还应协调好公民个人利益、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且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法律的视角,从利益切入,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妇女利益实现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妇女权利的核心是妇女利益,妇女权益保障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妇女利益。而且为构建有助于妇女利益实现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权益     
环境权益是公众对环境享有的包括日照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优美景观权等法益。环境侵权行为不侵害环境权益,侵害环境权行为才侵害环境权益。环境权益不能通过侵权法来救济,只能通过环境法及其他公法得以救济。  相似文献   

16.
“拖欠工资”反映的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市场失灵”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分析工会维权职能与农民工利益的关系,主张将农民工纳入工会的维权范围。明确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规则并严格监督规则的执行。西部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农民工的特殊情况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浅论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诉高校案件日益增多且多以高校败诉而告结束.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高校管理失范和大学生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矛盾,而大学生权益保护机制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无力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应从立法和学校管理层面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确定法治的治国方略和具体措施 ,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表现 ,也是人类苦苦思索和价值选择的结果。法治的理论基石为民主治国论、权力控制论、法治优越论。民主治国、权力控制均离不开法治的确认与保障。法治优越于人治是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