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的角度出发,就其制作材料的取材来源的划分、制作工匠的构成、民族图腾崇拜体系对制作工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在于探讨苗族银饰制作工艺中的美学内涵,希望能为少数民族的装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戚序  曾婧妮 《民族论坛》2012,(8):108-112
开县临江镇桐油纸扇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扇工艺独特且历史悠久。本研究以临江镇制扇业为调查对象,运用田野考查方法,针对桐油纸扇的工艺进行了过程全记录,对结果进行了系统整理,为开县桐油纸扇的研究与可持续性开发提供了翔实的文献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力丹  郭宏 《中国藏学》2016,(3):171-174
措钦大殿是白居寺主要建筑之一,殿内壁画在整个白居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护修复白居寺措钦大殿壁画,需要对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壁画颜料和地仗层进行取样,经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可知,壁画所用颜料均为矿物颜料,红色颜料是朱砂和铅丹,绿色颜料是石绿,蓝色颜料是石青,黄色颜料是雌黄,金色颜料是雌黄和金粉的混合物,白色颜料是白垩和石英,黑色颜料是碳黑。而在其制作工艺上,经过显微剖面结构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壁画只有颜料层和地仗层,没有普通藏传佛教壁画制作时的白粉层,是白居寺壁画制作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博 《中国藏学》2017,(2):169-174
青海年都乎寺内壁画精美绚丽,是热贡艺术最早的实物遗存。因壁画年久失修,现已出现多处损坏,严重影响了壁画的保存与观瞻效果。作者对壁画材料进行了取样分析,以便了解壁画绘制工艺,为研究壁画修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可知,年都乎寺院内壁画绿色颜料为氯铜矿、蓝色为石青、黄色为雌黄、黑色为炭黑,白色和红色颜料因殿堂级别不同,使用材质为铅白和白垩、朱砂和铅丹。壁画结构与藏族传统工艺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乔天昱  郭宏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62-165,176
通过对五当召却依拉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的综合分析发现,五当召却依拉殿壁画为少有的纸壁画。其结构由支撑体(墙体)、地杖层和颜料层组成。地杖层有3层,分别为粗泥层、细泥层和纸层,粗泥层和细泥层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方解石、云母石和正长石为主,经过粗泥搭络→细泥收压→作画贴附三个制作阶段;颜料层有矿物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2种,其中红色、蓝色、黑色、白色和黄色颜料为矿物颜料,分别为朱砂、群青、炭黑、白垩和雌黄;人工合成的颜料有绿色和橙色颜料,分别是将绿铜矿、铅丹与铅白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胶结材料是结合当地相对湿度高的环境条件选择的动物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扬州通草花产生的人文环境及发展简史,描述了其艺术特色及制作工艺,分析了扬州通草花面临失传的原因,并对之提出了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藏族贴布脱胎面具制作的传统工艺流程与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面具在藏族造型文化范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多侧重于艺术层面,对其制作工艺尚付诸阙如。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查,重点对贴布脱胎面具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基本技法,以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地记录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袁凯铮 《中国藏学》2012,(3):175-185
藏族工匠制作铜佛像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范铸造法,而尼泊尔工匠中普遍采用的失蜡铸造法在西藏地区却极少发现.沙范铸造法和失蜡法铸造法,在实际运用时有各自的局限条件.这种局限反映在西藏、尼泊尔地区整体铸造铜佛像时存在尺寸上的限制.造成失蜡法在西藏未曾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不是原料供应的问题,而是失蜡法本身的生产效率低下和西藏地区缺乏炉窑加热条件所致.通过西藏地区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状况推测,中国历史上铸造工艺的进化有可能是沙范法、失蜡法、陶范法这样一种顺序.  相似文献   

11.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制作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制作工艺和分类入手,论述了桦树皮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德格藏纸传统制作工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世 《西藏研究》2005,(2):115-116
文章叙述了德格藏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及现状,指出德格藏纸的制作工艺属于浇纸法系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造纸法现在虽恢复生产,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使这种独特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得以保存,作者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虽然几近失传,但赫哲族造物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中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具艺术价值,赏析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中部地区,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从中可见平遥漆器的名气.尤其是2006年平遥漆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发展备受关注.文章对平遥漆器的起源、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其制作工艺和流程,并且对平遥漆器目前的生产现状做了一系列调研,发现平遥漆器的生产制作存在工艺简化、产品单一、化学漆的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松枝鸟这一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传承兴衰与村落历史相连,工具和原料随时代发生变化,技艺传承与用途关系密切,并且是在以家庭和村落为主的时空中完成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将其技艺限制在了村落范围内.在新环境下,其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与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教育传承的探索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分析和比较了西藏与内地陶器的起源及陶瓷业的现状.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讨论两地陶器的起源情况,认为西藏和内地陶器的起源基本同期;二、探讨两地陶瓷工艺的异同;三、比较两地陶瓷业发展和现状,并分析两地由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文化因素等产生差别的原因.最后针对西藏陶瓷业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是桦树皮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桦树皮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用品制作.目前,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桦树皮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及文化贬低现象等.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应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规划,鄂伦春族聚居地的地方立法亟待加强,促进鄂伦春人对桦树皮制作的参与,加大各级政府的资助扶持力度,保障鄂伦春族的环境权等.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巨变,赫哲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弱势地位的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濒危态势日益加剧,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徐靖宗 《中国民族博览》2021,(11):61-62,160
首先,通过对四川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博学院倪成玉工作室、宽窄巷子银花丝实训基地的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细致的了解了此项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保护现状.其次,在研究中发现银花丝制作工艺传承的片面性、产品的文化底蕴不够厚重、它们与商业化的关系等问题是此工艺目前的最大壁垒.最后,结合工作室优秀合作项目,总结经验,笔...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学标本进行教学是生命科学最基本、最有效的实验方法之一,而宏观标本则是生物学教学最直观的教具之一。毋庸置疑,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生命科学院应该拥有丰富的生物标本。但我院目前宏观标本几乎为空白,而市场上的标本价格走向已越来越昂贵。很显然,依靠学校购买力来配备生命科学院必需的生物学标本非常困难。因此,自力更生制作宏观标本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学校经济合算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