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分析了垦区民众生活满意程度评价过程中社会比较机制的特点、作用和意义。研究首先介绍了垦区民众参照对象选择的种类和特征,发现多数受访者会选择同"朋友"、"同事"、"同学"等内群成员和自己以前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参照对象选择表现出稳定性和群际差异性的特征;社会比较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收入"、"家庭和睦"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还研究分析了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主观幸福感主要取决于"同他人比较"的结果。社会比较视角对社会心态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表法以314名老年人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提升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助推作用。基于2015年CGSS数据构建o-logit模型考察农民工就业质量、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消除了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农民工就业质量能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高工作回报、短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明确的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农民工获得幸福的重要渠道。(2)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3)农民工的工作回报、工作时间与对邻居、亲戚、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度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农民工对邻居、亲戚的信任能够增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对邻居、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则能够缓解工作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应从加大维护农民工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研究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子代主观幸福感越高;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子代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教育代际向下流动的子代。据此,从政府、社会和个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数据,考察分析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79.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大多数时候是"幸福"的,个体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4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将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并选取相应的指标,采用OLS方法研究了其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收入、社会阶层和自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改善公平认知、扩大社会交往、优化休闲娱乐是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渠道.因此,应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层、丰富老年人的社交文化生活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非正规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借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消费、健康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而创业的途径没有发挥中介作用;非正规借出对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收入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对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以上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可以缓解非正规金融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10.
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出版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兴起。随即国内也涌现出一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为此,选取了CNKI上从2001年到2010年(截止到12月)有关主观幸福感的1 635篇论文,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研究重心、作者单位、作者所属地区五个方面为研究维度进行了内容分析。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94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健康担心方面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男女教师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健康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差异。3.在健康担忧和松弛和紧张(焦虑)方面的学院差异极其显著,在情感和行为控制上差异显著。4.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差异相当显著。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均未显出显著差异。6.性别、职称、年龄、学院对健康担忧维度都有预测作用,其中性别的预测作用最大;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其他5个维度以及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作用都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异性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65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教师正性情感较多,负性情感较少,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平均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对幸福感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数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结构中的地位上升,金融投资活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日趋显著,这种主观幸福感可以用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来刻画。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家庭金融投资规模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都会产生负向影响;家庭金融投资绝对收益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存在正向影响,而家庭金融投资相对收益则对居民未来信心程度存在负向影响。这些情形可能源自于金融投资市场在市场机制、公平程度、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欠缺,需要管理者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青岛市257 名老年人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 ell- being,SWB)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结论为本组样本总的说来自觉幸福,生活满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社区环境等。就主观幸福感整体程度而言,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高于工人;文化程度高的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在婚的高于单身的;良好居住社区环境的高于一般居住社区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其幸福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心理和行为机制,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线上和线下同伴交往均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作为心理因素的自尊与作为行为因素的同伴交往,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起到了双重中介作用,并且自尊的中介效应强于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在同伴交往机制中,线下交往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线上交往的中介作用。由此来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可以通过双重路径来实现: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理念,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与同伴积极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序数逻辑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拓展老年人社交渠道、增进老年人社会信任、增强老年人身体体质和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方面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适应性与社会性。本文以常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考察社会支持向度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较高的预测性。高校应该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功能,积极建构交流实践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中对幸福感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学科视角出发,从传播学角度直接论述媒介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质化研究方法,考察了大众传播的媒介使用对使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介使用通过三种路径影响主观幸福感:人们通过媒介内容(信息)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媒介作为中介变量能使大学生构建更广阔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reality),通过参照系对比和后续行为,进而与主观幸福感发生勾连;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如"地方认同"、"国家认同"等象征性资源,整合社会凝聚力,人们的"认同"感知的变化会隐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