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效率与效益普遍趋于低下,成为国有经济的世界性通病时,各国政府便开始探求改革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总起来说,国有民营或转变经营机制后的国有国营是两种基本的政策选择。但无论如何,私有化同样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资产管理方式,如同国有化的单一公有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样,私有经济也同现代市场经济存在着天然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私人资本规模的限制,毕竟难从总体上满足全社会的需求;第二,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与私人盈利的企业目标存在着对立和冲突。(一)转变国有资本金的运行机制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航业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有效削弱垄断国有航空公司的市场势力和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行政性市场势力成为垄断国有航空公司获取垄断利润的基础。软预算约束和制度性融资优势使国有航空公司成为"深钱袋"的在位企业,为垄断国有航空公司掠夺性排斥民营航空公司提供了制度基础,由此市场竞争不再是"适者生存"而是"肥者生存"。在不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垄断国有航空公司的利润增长并没有带来积极的社会收益贡献,垄断收益主要通过收益返还等方式重新回到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被管理决策失误和产业利益集团所消耗。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委托经营质疑冯俭汪康蓉国有资产委托经营,或授权经营,作为一种改革尝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试图通过委托经营实现政企分开,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论证。本文从委托经营的实质和对实现改革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国有经营性资产与民营资产的宏观经营结果对政府职能的作用进行比较,说明国有经营性资产与民营资产的相似之处和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分析了国有经营性资产经营效率低于民营资本的原因,接着从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比例结构失调影响了政府职能发挥出发,证明了国有经营性资产转化为非经营性资产生产公共物品的必然;最后从市场本身对资本经营的要求出发来论证国有经营性资本本身不能充分适应市场要求,而且挤占了非国有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势必要求国有经营性资产退出市场竞争。肯定了经营性固有资产的历史地位,并根据国有经营性资本中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职能作用指出了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有农业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探讨文/中国农业大学秦富一、明晰产权是国有农业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关键国有农业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具体运转则由国家委托企业承担。因而国家和企业对于国有资产产权的具体权利方面,有些是权属单纯并比较清晰的,如...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王宝荣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口,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人们提出了与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内容、途径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例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等等。这些观念切中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在产权已经明确下产权的过于集中 ,缺乏必要的产权分散。要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重点阐述了税收制度这一因素 ,提出了采取相机决策式的所得税制度 ,为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应是组建国有控股公司,该文并对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的原则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国有股东权益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就是保护国有资产。当国有股东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使用公司诉讼的方式维护国有股东权益。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对《公司法》及《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理解,对有关国有股权的诉讼以分类论述,并附以案例相佐证,以期说明公司诉讼也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明确各投资人的责、权、利,以相容的激励机制,改变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国有企业MBO的实施,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必然结果。国有出资人机构就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它对于改善政府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保护产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任务。为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应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加快建立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2.
在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保障所有者资本权益的独立和完整,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主要要具备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企业财产信托制度和以管理、监督、约束为重点的企业经营有限责任制度三大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新建企业要按上述特点要求组建外,目前主要是对大量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造,使其转化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新型企业,途径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区别开 要通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职能的分离,确立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法人机构,这种机构的地位与企业是平等的,没有特权的,不能干涉企业经营活动。不同的只是它是经营企业资本的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要解决如何选择国有股东的组织形式并端正其行为的问题。因为国有股董事、企业经理的行为最终是受国有股东的行为决定的。国有股东的组织形式不解决,国有企业的地位就不能真正独立,经营机制也不可能转换,董事和经理的行为也必然会扭曲。选择国有股东的形式和端正国有股东的行为,必须要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区别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把股份合作制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好国有企业改制这场攻坚战结合起来,是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寻找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一、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型企业改制的首选形式国有小型企业产权制度非改不可。我国国有企业30多万户,国有小型企业在资产上仅占全部国有资产的17%,但数量上却占85%以上。在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占95%以上。这些众多的国有小企业在提供税收,安置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也不乏一批经济效益良好的“小巨人”企业…  相似文献   

14.
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者认为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有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采用国际通用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采取“法人治理结构”等。关于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一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把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二是在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关系上,要把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开。  相似文献   

15.
资本营运机构作为出资人,代表国家所有者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具体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对企业资产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使得国有权益受到损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以实现。本文从人才选聘制度,评价企业资产经营者的指标体系,以及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完善对资产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场难以避免的攻坚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强化所有权对控制权的有效激励和监控;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建立人格化的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国有资产就其性质来说,逻辑上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人格化的主体,但实行国有资产政府分级所有,是一种逼近最优选择的次优选择,它能起到调动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规定过于简单,国有独资公司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流失未能有效遏制。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制,需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内部监督方面,职工是国有独资公司主人的地位,决定了国有独资公司必须依靠、也能够依靠职工来实施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应在坚持政企分开的前提下,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经过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在已到了最后攻坚的阶段。如何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我认为,要害在于重组产权制度。本文就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索。一、产权改革的核心地位把产权改革摆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核心地位,既是产权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又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产权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财产关系,即通过确立一种共同遵循的准则来界定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收益、控制、管理和处置的权力,简百之就是所有制关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权制度具有决定性的特点。就企业而言,产权制度是企业…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革构想徐剑明一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先后实行了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委托代理制和股份制试点等多种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促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本文对产权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分析,并结合我国十几年的改革状况及存在问题,论述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在国有制基础上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与经营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