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服务业竞争优势是区域要素的比较优势的集成,其大多来自于有利的资源条件、相关支持要素、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政策引导等因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研究服务业竞争优势,构建区域服务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服务业区域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提升竞争优势的路径与方向,为制定区域服务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结合共生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逻辑斯谛模型,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过程及集聚企业共生关系,从而揭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机理,以期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统计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研究视角,选取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对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从典型事实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存在着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向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特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更为显著,但在中心城市集聚优势不明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中心城市协同集聚优势明显。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特征。从收敛性来看,无论是全国所有城市群还是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城市群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4.
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确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西部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服务业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西部各个省市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发展水平明显分为三个梯队。针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的现状,文章提出了西部联动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集聚核心能力是支撑金融产业集群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种特殊能力.文章构建了金融集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金融集聚核心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是监测和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在准确界定现代服务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总体现状、各行业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2006年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验证了所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并促进区域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文章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南京市江宁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化平衡,特色区域尚在规划建设期等问题。就今后服务业发展导向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可能产生的正、负向影响基础上,基于我国2015—2018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但推动了多样化集聚的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集聚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呈递增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较大;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扩张市场潜力影响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产业集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几乎是与经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体现形式.20多年来,产业集聚已经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且呈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刺激了产业的集聚,区域经济竞争力高的地区也为产业集聚的加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江苏省IT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Bootstrap-DEA方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概念,构建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为二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中国工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测度所得复合系统状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数值均较大。对状态协调度而言,该复合系统处在高度协调发展模式之中;针对动态协调度,该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波动不定,未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该状态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使用ESDA法分析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和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类型集聚区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空间集聚在整体上有提高的趋势;不同类型集聚区的物流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水平集聚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其他类型集聚区。基于以上研究,从构建西北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力培育物流产业增长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提出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在没有产生拥塞效应的前提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从分地区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共同集聚对不同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影响。最后,提出改善能源效率的具体建议,如加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产业良性竞争的集聚环境,减少政府干预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效率较低,且内部效率值差异较大.为缩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R&D效率差距,提高全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加强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及引导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联立方程考察工业集聚与工业所有制效率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所有制因素纳入到Ciccone和Hall的产出密度理论模型,构建工业集聚与工业所有制效率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2年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工业集聚促进了工业所有制效率的提高,工业所有制效率对工业集聚水平存在反向促进作用,同时工业集聚与工业所有制效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工业化应兼顾工业集聚和工业所有制效率,区域间工业协同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和产业同构,工业的集约式发展和所有制改革需要考虑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增强科技、经济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的主要措施。以现代产业理论和统计理论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而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直接影响了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增长。因此,为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机制,乃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测度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实证检验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产品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宋马林  杨杰 《统计教育》2008,(12):38-45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经济数据构建一个能反映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单一数字指标,然后利用这些效率指标以及现代物流行业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一些建议: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物流行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物流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