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民族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前,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民族资本在上海已经开设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有资料可考者为三十七家。从《马关条约》正式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以后,上海外资工厂及金融、航运企业年有增设。同时,愈来愈多的洋行大量输进外国的各种商品,收购我国的丝、茶等产品运往外国。因此,我国通商口岸附近地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国内市场逐步扩大。一九○五年因日俄战争关系,中国的面粉、棉布等产品一时畅销;同年,因美国排斥和虐待华工,我国爆发了一次规模壮阔的抵制美货运动,这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开始,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向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发动了多次武装侵略战争,迫使清朝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二十世纪初年,福建省人祸和天灾频仍,人民群众被逼得无法生活下去,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福建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也日益发展,它为辛亥福建光复积蓄了力量,做好了准备。(一)清朝光绪年间福建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地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土地高度集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夕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其确切名称是“直省谘议局议员联合会”。各省谘议局是由民选议员组成的,带有地方议会性质的地方民意机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是一种联络性质的组织,无常设机构,无固定领导机构,议员也不固定,每次开会由各省谘议局推派代表到京参加会议,他们多是议长、副议长和有活动能力的议员,也包括部分资政院民选议员。联合会的第一届会议于1910年8—9月在京举行,最重大的议题是请愿速开国会。1911年的第二届会议,在国内外发生一系列紧迫问题的情况下,经各省谘议局相互联络提前于5月召集。其最大议题是反对皇族内阁和广练民兵。由于联合会两次上折,毫不妥协地反对皇族内阁,使清朝廷极为恼怒,而议员们对朝廷也产生绝望心理。其广练民兵的主张反映了他们认定政府不可靠,对外、对内都有一种“紧急自卫之意”。第二届各省谘议局联合会是大多数议员及其所代表的立宪派在政治上与顽固的清朝廷开始决裂的一个征兆,是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开始塌陷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夕宁波人民的革命斗争徐兆文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开展。帝国主义加紧对宁波的侵略,清政府一再出卖主权和不断对人民的压榨勒索。迫使宁波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斗争。它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已形成壮观的自由思潮。依据阐释自由的侧重点与立足点、借重资源、实现方式的不同,思想界大致形成了三种自由观,即改良派的天赋自由与自由权利、革命派的民族自由以及无政府主义的平等自由。辛亥革命前自由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作了思想准备,尤其是革命派的民族自由观是辛亥革命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史学界多数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只反清,不反帝。有的史书甚至说:这“实质是讨好帝国主义”。胡绳同志分析这“是简单地出发于一种恐惧心理”。我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里提出个人意见,希望史学界批评,并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袁世凯关系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 5年清政府宣布派五大臣出国考察 ,“预备立宪”。为实现多年立宪夙愿 ,梁启超与袁世凯摒弃前嫌 ,化敌为友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联袂登台。然而 ,由于两者合作的动机不同 ,各怀异心 ,大大削弱了合作的基础 ,最终导致合作失败。梁、袁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反映了清末政坛的纷争和动荡 ;另一方面也说明资产阶级上层与封建地主官僚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 ,政见不同 ,必然决定其行动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工商业者有了现代化的商业组织形式——商会,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工商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活动日益频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和对社会力量的整合性逐步增强,文化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武汉新闻媒体业较为发达,为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上海银行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在上海解放前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少人对政府已失去信心,因而撤离上海.上海银行家离开上海后都要面临相同的问题:首先,如何过渡;其次,在国共两政权之间如何作一归宿上的选择.而大多数离沪银行家.又都设法通过中间人继续与上海保持着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各种反帝爱国力量,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绵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客观上为“五四”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以及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铺展了道路,准备了力量。辛亥革命是中国由封建专制开始走向民主自由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上海郊县相继出现一批有别于传统小农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新型手工业,其中嘉定的黄草编织业,南汇的织袜业,嘉定、川沙的毛巾织造业,川沙、上海、宝山等县的花边编织业,以及川沙的建筑业等,都颇具规模.其发生发展,与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繁盛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紧密关联,亦为郊县农家在面对外来经济持续冲击时,提供了新的谋生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辛亥武昌起义后,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妇女要求参政.它是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潮勃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这场斗争的大致情况略作叙述,并对其产生原因及历史教训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1905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辽宁省(时称奉天,下同)发生的抗捐抗粮斗争、饥民抢米风潮,以及革命党人进行的反清斗争,前后不下数十次。这些斗争是当时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辽宁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在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结束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一辛亥革命前夕,辽宁各地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猖獗,给辽宁人民带来空前深重的灾难。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了沙俄在辽宁境内的一切特权。大连地区成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1906年5月,日本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大连;同年七月,改旅大“租借地”为关东州,置“关东都督府”;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派别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更趋激烈、尖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越演越烈。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民族危亡迫在眉睫,革命形势日渐成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已转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因此,历史要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对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明自己的态度。从他们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也将使我们比较具体和集中地获得其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内部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帝国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留日中国学生在 2 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 ,留日生涯给他们带来了思想感悟 :通过自强增强国力 ;以西学致强 ;要塑造“中国魂” ;对执政的清政府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南北和议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 12月到次年 2月间在上海举行的南北和议是辛亥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不仅造成了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的结局 ,而且对此后的中国社会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上海南北和议多年来已发表了不少论文 ,这里就和议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再作论述。历史上 ,在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中 ,敌对双方举行和议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地说 ,当一方处于胜利在握、形势对己非常有利的时候是不轻易接受另一方提出的和议的。辛亥革命却是个例外。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 ,立即得到各地的响应。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 ,全国先后有 14省宣布脱离清朝…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为配合政治运动掀起了一场戏剧改良运动。近代专门的戏剧期刊也第一次随着改良运动而产生,它促使了戏剧改良理论的成熟,对资产阶级的戏剧改良运动也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等人主编的《二十世纪大舞台》问世,刊物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宗旨,为当  相似文献   

18.
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全国性的光复过程中,各地有武装起义独立和和平改制易帜两种模式.江苏、浙江是后一模式的典型.在这个模式中,地方绅士起了特殊作用.江苏常州的光复,就是由绅士们以一种乡党斗争的形式完成的.它不仅改变了地方政治权力结构,而且对常州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惊无险的革命:乡党斗争发展的结局常州在清代划分为武进、阳湖两县.晚清,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常州地方的领导层——绅士阶层也随之发生急速的分化:一是在常州地方资本主义已露端倪和清末"通商惠工、奖赏实业"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绅士开始涉足于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工商业,如南通大生纱厂、无锡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历史上每当革命风暴将要降临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革命与改良两条路线的斗争。革命派的战士,适应客观历史发展的需要,高举革命的旗帜,激励人们斗争的意志,向反动势力开展激烈的斗争,加速革命的到来。改良主义者,却在人民面前制造并散布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幻想,竭力将变革限制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社会秩序的范围以内,借以败坏群众的革命意志,抵制革命的发生。这是两条对  相似文献   

20.
一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以后,继续在中国扩张其侵略势力,清政府则更驯顺地充当着它们的走狗。为此,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清政府的矛盾愈加尖锐。于是,在辛亥革命前十年之中,全国各地普遍爆发了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江西地区也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加强了对江西的投资设厂、掠夺原料、控制市场和强占地产等侵略活动。如当时帝俄在九江设有茶厂,压价掠夺江西茶叶,致使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