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实践论》)实践是认  相似文献   

2.
<正>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谈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时,往往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来表述。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也就是说,世界上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既找不到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也找不到两个绝对相同的指纹。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和其他事物不同的特点,即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区别于他事物。但是反过来说,任何事物不管  相似文献   

3.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 在事物的发展中,为什么会有“彻底否定”,它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根本不相容的吗?搞清楚这些问题应该和否定的对象(谬误)的研究结合起来。一、相对谬误和绝对谬误是谬误的两种类型。谬误是同真理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如同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分一样,谬误也有绝对谬误和相对谬误之别。象自然科学中的地心说,社会科学中的泛神论、自然神论、社会契约论等,就是相对谬误。而社会生活中的刑不上大夫论、神不灭论等则是绝对谬误。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真理是全面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2页) 今天,重温这一教导,深刻认识真理全面性的内容和作用,对于总结革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 真理的全面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从横向来说,真理的全面性,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联系性。宇宙间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而每一事物,既有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性;又有与他事物相联系的共性。不管是自然、人类社会或思维都是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使用。下面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即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所谓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任何真理又都具有相对性,都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7.
略论稳定度     
略论稳定度马志政按辩证法的理解,事物是稳定和变异(或变化)的统一。稳定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事物暂时稳定着,但到头来总要变异或变化——变成异我。正因为如此,辩证法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变异、变化上。“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9.
怎样看待自由,是理论界长期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少数人主张自由是绝对的,即认为有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绝对自由。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一切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即相对的。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自由既不是完全相对的,也不是纯然绝对的,而是既有相对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因而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都是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有条件与无条件的统一。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现就自由的相对性、绝对性及其统一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1.在黑格尔之前,哲学史上的许多哲学家都把真理看成是判断的属性。认为符合外在对象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例如:亚里士多德说:“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谁若认为分离的东西是分离的,结合的东西是结合的,谁就是正确的,谁的意见与实际情况相反,谁就错了。……并不因为我们认为你的脸白,而是因为你的脸白,所以我们作出这样的断语才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1.
毋庸讳言,哲学界为数不少的同志,长期以来囿于“新东西”与“旧东西”或“新”与“旧”的笼统提法,忽视和模糊了“新旧事物”与事物内部“新旧方面”之间的严格区别。有的同志就因为把事物内部新方面与旧方面的关系,等同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因而无法将新方面与旧方面之间解释成对立的统一,于是,进而得出了否定事物内部含有新旧两个方面的结论。比如,冯贵贤同志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新旧两个方面吗?》一文,(见《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7期)就是如此。文章认为: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新与旧是以否定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一生一灭,新东西产生,旧东西灭亡,新东西代谢旧东西;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有条件的相对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运动,在相对之中有绝对,同一之中有斗争,特殊之中有普遍,个性之中有共性。对立统一,是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看问题,一定要严格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切忌抽出矛盾的一方,任意绝对化,从而排斥或根本否定另一方的合理性。可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中,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无产阶级文学中的“自我”与“非自我”之争。  相似文献   

13.
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真理相对性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人类认识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真理内容的变化。这一点大家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对真理的绝对性,不同的教科书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都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其绝对性的表现之一。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极端化、绝对化是马列主义真理论的大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原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克服了真理论的形而上学性质。 在哲学史上唯心论或唯物论者,对真理不是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就是采取绝对主义的态度。古代的相对主义者,否定真理的确定性,结果从朴素的辩证法滑入诡辩论,如希腊的智者派就是这样;近代的实用主义学派否认真理的绝对性质,通过相对主义达到唯心论。绝对主义者则把真理看作是万古不变的、僵硬的东西,一旦肯定,就永远肯定,中世纪的烦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类比的一般性 历史类比的直接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规律作为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首先反映了事物现象的一般。但是,这个一般在客观现实中任何时候都不是对象或过程的某种超然。而总是与个别交融在一起。列宁写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肯定运动的绝对性的前提下,认真地探讨相对静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恢复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克服超阶段的左倾错误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此过程中,任何事物都呈现两种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变动的状态。静止与运动一样,都是客观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事物处于不显著的量变或平衡的状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3页) 唯物辩证法在肯定运动的绝对性的基础上,从来重视相对静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 ——拉普拉斯 综合研究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一切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复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之中。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不同而显现出事物的特殊面貌,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要了解事物的特殊本质,必须从它的一切联系和一切关系之中去把握。列宁说:“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中以及在它们的关系中才会实现。”(《列宁全集》38卷209页)  相似文献   

18.
林伟 《兰州学刊》2003,(3):21-22,30
平衡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暂时的相对统一的一种表现 ,不平衡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不均匀、不随和的一种状态。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正确理解平衡与不平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歆茹 《理论界》2009,(7):97-98
海德格尔所追问的真理既不是高山仰止的神秘事物,也不是一朝掌握就永恒不变的绝对.长久以来被我们理解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是停留在存在者层面的真理.它固然也是真理,却不是最原始的真理,它是原始真理所展开的一面,它的清晰和确定意味着原始真理当中另一些东西的未被领会.  相似文献   

20.
一、偶然性定义的矛盾现在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关于偶然性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东西或趋势;①另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联系、情况或趋势。②这些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偶然性看成是一种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不仅贬低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首先,这些教科书在定义偶然性时,把偶然性看成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东西,而在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时,又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密不可分,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纯粹的必然性或纯粹的偶然性都是不存在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