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海红 《浙江社会科学》2023,(4):119-127+160
作为区域性的文化符号,春秋越剑凝聚了千百年来越人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生活意涵。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合中,越人不断于锻打中求坚韧、于淬火中求刚劲、于磨砺中求锋利、于明灭中求华美,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期盼灌注到以越王勾践剑为标识的精神源头之上。这一区域性的越人铸剑之路,体现着于继承中求创新、于规则处求自由、于平淡处求高明、于琐碎处求超越的形上生命追求,孕育出了千千万万个自觉为“越人”的浙江人。在迈进民族历史新时代的历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挖掘、弘扬沉潜在越王剑中的越人精神,以塑造更加富于创造性的浙江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全球化企业并购的浪潮中,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实施文化整合则是保证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举措之一。因此,分析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差异,针对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流程中探索、碰撞、适应、创新四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强调整合流程设计的不同侧重点,提出融合、隔离、同化、引进四种模式对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购并中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文化因素对于企业购并成败与效率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探讨了购并企业文化的特点,以及购并企业文化整合的原则、方法、过程、类型、风险及其防范等,以期为企业购并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文化整合的管理体系与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 ,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 ,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 ,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以儒家“中和”观整合历代意识形态审美与语言审美两种审美文化 ,表现了鲜明的对“情”、“志”合一、话语与蕴藉统一的美学样态的追求 ,这一文化整合方法论也体现着他的“入神”的诗歌终极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理论界》2005,(2):189-190
本文以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文化整合为主题,集中论述了企业并购中整合工作的内容、企业文化整合方式的选择、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的一般过程以及企业文化整合中应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以制造业为例,阐述了怎样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化整合的概念,解读张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分析了书中各种人物背后激烈的文化冲突与紧张关系,剖析了形成文化冲突的深层原因,不同的文化有其内在的凝聚性和排他性.边缘和中心无处不在,而且边缘和中心逐渐成为相对化的概念.本文旨在揭示小说中体现的那种消解文化冲突与对抗,倡导文化多元共存即"你存在了我也存在了"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7.
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产生根源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带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矛盾,市场化引发了由于利益差别而带来的文化矛盾,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也引发了文化矛盾.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意识形态的矛盾是核心.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构成了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机制.解决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必须实行文化整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实现差异性社会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8.
《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福乐智慧》的历史意义在于应时代之要求,对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文化进行整合,奠定了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基础。它在制度文化层面上肯定喀喇汗王朝的政教分立,为其后历代政权沿用不替,避免了政教合一的高度专制所造成的整个社会生活窒滞;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继承和发扬突厥文化传统,积极吸受伊斯兰文化成分,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维吾尔文化,久经历史的磨炼和丰富,不仅不同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伊朗文化,而且也有别于突厥语其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不得逞,到处碰壁。今天我们这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又一次社会转型时期,维吾尔文化同整个中华文化一样,也面临着文化整合这一重大课题,重温历史会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张延俊 《殷都学刊》2011,32(1):114-116
《文学书官话》问世于1869年,比《马氏文通》早出30年,是我国最早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现代汉语官话研究著作,对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创立了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范式,提出了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反语等修辞格理论,根据汉语特点将现代官话词类划分为十五种,开展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整合的目的在于创造共同的文化归属感、构建共同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培育共有的民族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多民族国家都在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文化整合策略和模式,包括自上而下型整合和自下而上型整合;强制性整合与诱致性整合;制度化整合与非制度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考历史的意义并将之与理智相联系似乎已不合时宜了。这是伴随着历史哲学的退位而发生的。马克斯·韦伯即认为历史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意义。而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哲学的新形式及其诠释努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 ,乃是因为受到一种经验压力和导向需求的推动 ,这种需求专横地要求获得与历史的传统意义规定等值的东西。而阐释学的理智可以将过去的文化产物中的客观意义与历史思考的主体和历史编纂的读者的诠释功效和能力调和在一起。总的说来 ,历史的意义具有三个外延或者维度 :内容的、形式的和功能的维度 ,这三者必须协调地相互联系起来 ,对于历史叙述采取一种采取消极意义的做法也才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关注"历史意义"这一主题,是因为人们对此颇有争议。自上世纪以来,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传统的历史意义也遭致批判。一方面,历史意义的原有内容被消解,但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新意渐现出来。当然,相信有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统摄整个历史进程的时代已经过去,相反,人们开始谋求在历史境域中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一个供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很有必要。撰写文学史,要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念,厘清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为恢复与彰显心理学的文化品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不同的学者对文化心理学的概念、特征还没有一致的认识。综合各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的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现象的丰富性、复杂性;主张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研究的生态性;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心理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权责关系与职能边界在文化领域的重大调整与重新建构。必须超越"过分国家化""、偏重社会性""、迷信市场化"的三种理论思路与实践倾向,构建起"文化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文化体制改革分析框架,从而使文化体制改革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最终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家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7.
论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明社会中 ,意识形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除了充当一定社会的维护意识之外 ,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它是文明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场所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积聚地 ,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土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不仅是对意识形态阶级特性的揭示 ,而且也是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的探究 ,是对意识形态与文明社会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8.
虽然人们在英语的课程中对文化的关注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历程,但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重视却仍然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因此,文化教学如果不从根本上放弃程式化的思路,就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学好一门英语所必需的文化意识,以及发现和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兵 《河北学刊》2004,24(6):151-156
新文化史是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中一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它取代了经济—社会史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新文化史在形成过程中 ,主要吸收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决定和影响了当今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形式与走向。  相似文献   

20.
王轩 《阴山学刊》2011,(6):98-102,115
当今时代的状况表明人类的众多行为方式引起了人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追寻是人诞生以来的永恒性追求。人的生命在世界关系环境中扩展,世界关系环境的变动性使人的安全性依托处于游移之中。人总是在找寻恒定的安全依靠支点和能够依靠的永恒之物。但是却面临着新的威胁,安全问题的思维缠绕更加使人难以面对人本身进步的思考。人要逐步的进入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