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集斯(1710年-1781年)①,乌什维吾尔人,清朝统一新疆过程中归顺,曾扮演清朝军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并对清朝统一新疆大业的顺利进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拟就霍集斯的宗教派别,其家族在新疆的地位,其家族投清对清朝统一新疆大业的影响及投清后的授官封爵情况等问题进行浅述,以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清朝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实行伯克制的统治方式,“惟哈密、吐鲁番以札萨克制”。札萨克制是清至民国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史的重大课题,但囿于文献资料的零散与缺乏,国内外有关这一专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根据清至民国时期的有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得资料,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哈密、吐鲁番回部归附清朝的过程 清朝建立初年,新疆地区尚处在准噶尔蒙古的统治之下,锐意统一全国的清王朝,极力想将新疆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哈密于我边塞,相去最近”。清朝注意新疆,不能不注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度,任用维吾尔族人为三至七品伯克,管理南疆地区民事。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亡后,尚有后裔流亡于巴达克山、浩罕一带。道光以后,其后裔在浩罕等国支持下,利用维吾尔族白山派崇信和卓的心理,多次骚扰、侵占南疆地区,相继发动了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等,为此清朝展开了反和卓后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干馕岁月     
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维吾尔人。 馕,支撑着维吾尔人同贫困抗争,伴随着维吾尔人度过了无尽岁月,还将伴随他们走向未来…… 到过新疆的人,便都会知道“馕”。尽管这个字笔画太多,外地人还是记住了它的用场:维吾尔人每日离不开的主食,如同南方的大米饭,北方的馍馍和面条。 这种近似烤饼的面制圆饼,是在专门垒制的馕坑里用炭火烤出来的,人们习惯叫“打馕”。其形状不下十多种,最常见的是阿克馕(又叫片馕),还有一种叫吉代馕(俗称疙瘩馕)。维吾尔人小到一岁多的婴儿,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馕是一天不能断顿的。 馕的历史及其沿革,笔…  相似文献   

5.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6):79-82,101-102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时建行省,晚清改军府制下的伯克制为行省制,民国沿其制。新中国建立后,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民族构成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新疆地方行政建置进行制度创新,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进一步加强国家的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于嘉庆十八年(1813)十一月二十九日四世哲布尊丹巴罗不藏图巴坦旺舒克在五台山圆寂。清朝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中规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必须在西藏平民中选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因此,喀尔喀按照清朝规定,派人赴西藏寻找其转世灵童,于嘉庆二十一年通过金瓶掣签选定了第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并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接回至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库伦坐床,成为第五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及其迎取经历,反映了清代自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到西藏以后喀尔喀为迎请哲布尊丹巴转世灵童而付出的艰辛和经济负担,以及清廷在喀尔喀推行政教分离政策的坚定不移。本文对此全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研究,借以揭示清朝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转世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对喀尔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策妄阿拉布坦是准噶尔历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珲台吉。他统治准噶尔达三十多年,曾领导准噶尔人民参加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斗争,抗击了沙俄的多次武装侵略,促进了准噶尔的社会经济发展。可是,由于在他统治准噶尔时期,派兵侵袭过哈密和西藏,和清朝政府发生过战争,因此,史学界过去有关准噶尔历史的论著,都一直把他作为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1745年开始的准噶尔王国的内讧和分裂,清朝从1754年着手征讨准噶尔,1760年完全灭亡了准噶尔王国。此事不仅对于瓜州和肃州的吐鲁番人,而且对吐鲁番盆地的政治和社会,导致了大的变动。1754年,瓜州吐鲁番人早已受到影响。即,这一年额敏和卓“在瓜州编旗队,置管旗章京、副管旗章京、佐领、骁骑校各员,如哈密例。”这表明札萨克辅国公额敏和卓所部被编为旗,仍准在吐鲁番盆地享有领地。“又查瓜州札萨克公额敏和卓人  相似文献   

9.
略谈新疆回族源流苏永德新疆回族,大部分是由内地迁入的,曾有汉回、东干之称,但他们自己仍称回族。据1990年统计资料,全疆回族共有68万人,主要分布于昌吉、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吐鲁番、焉育等地区。回族徙居新疆的历史,在清初始见于记载。顺治五年(164...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清朝统治下,多数蒙古部落都被纳入“盟旗制”统治系统。关于这一制度的大体情况,过去已有不少论著说清楚了。但这些论著几乎都是依据《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等清代史料或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史料写成的,而且只提到构成盟旗制度的几个必要条件,却没有涉及制订盟旗制度的具体过程,甚至似乎使人觉得蒙古归顺清朝之后,盟旗制度顺利实施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么,盟旗制度果真是如此受蒙古人欢迎的统治方式吗?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试就喀尔喀蒙古引进盟旗制度的过程重新加以论述。根据过去的研究情况,下面首先探讨盟旗制度的梗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疆马政述论王东平在近现代交通、通讯技术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依赖畜力的漫长时代里,马匹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仅广泛使用于社会生产,而且以其迅捷便利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新疆自古盛产良马,清朝在统一新疆后,由于军事...  相似文献   

12.
朱明俊 《中国民族》2013,(11):20-23
新疆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的喀什贝西村小学有一个教学点,位于村小学20多公里外的亚力玛山脚下,只有9名学生。为了这几个孩子,如则.唁迪尔老师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行驶20多公里赶到教学点。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大雪,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盖子河畔,总可以看到如则.喀迪尔瘦弱的身躯,驾驶着老旧的摩托车在河床上行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闻名于天山南北的特殊性格——即所谓的说一不二的倔强性格之形成渊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实表明,和田人在人种、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同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很多人认为和田人只是有一点倔强罢了,不存在任何差别。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探究其历史渊源及其对和田地区社会环境及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能为后来者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洪贵 《世界民族》2007,29(3):23-34
1900年7月9日通过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把土著排斥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之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歧视土著的明证,不断遭到批评。二战后,澳大利亚社会中要求修改宪法以给予土著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迫使澳大利亚政府于1967年举行全民公决,进行宪法改革,修改宪法中的相关条款。1967年宪法改革是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关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后来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土著事务、改善土著的地位及对澳大利亚的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满蒙联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姻,即清朝的满族统治者集团与蒙古王公之间长期持续的通婚活动,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有清一代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这种联姻活动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家族间通婚的含义,而成为清代民族统治政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为着某种目的采取政治性通婚的例子并不乏见,但清代的满蒙联姻活动无论其政治用意,实行方法以及效果,都超过了前代。因此,为了研究清代民族统治政策,将满蒙联姻的产生、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及其作用作一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是依靠赋役制度。清朝人关后,正处在向封建农耕制的转折时期,国家主要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制,其经济方面的赋役制也是如此。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赋役制度较为混乱。经过康熙6O余年的休养生息和雍正10余年的奋力改革,到乾隆时期,赋役制度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本文试就请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完善作一简单论述。清朝人主中原后,赋役制度是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的。“国初,赋役之法,悉沿万历条鞭旧制。”Q赋役征收分为田赋和丁役两部分,田赋就是土地所有者依地向政府纳税,丁役就是16岁到60…  相似文献   

17.
帕木竹巴王朝时期,仁布巴作为帕木竹巴的家臣,拥有一定的权势范围,其领地是后藏仁布地方。自1374年至1565年,在近两个世纪中,由于仁布巴统治经营有方,使仁布巴家族势力逐渐兴盛,成为窥图取代帕木竹巴王位的权臣。但由于仁布巴家族的后代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连年征战,导致属民不满,于1565年,仁布巴家族被其家臣辛夏巴推翻。仁布巴作为西藏历史上的一个家族统治势力,有近两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因此笔者拟对仁布巴家族的起源、兴盛及衰败作出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一、仁布巴的兴起相传吐着王朝的恰赤赞普在位时,玛桑那喀地方出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通常指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总面积约290万平方公里,地域宽广,幅员辽阔,由蒙新高原大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共同组成,是著名的西北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10多条山脉构成其整个地形“骨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汉族以外,世居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蒙古、藏、满、达斡尔18个少数民族。由于该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就成为影响西北边疆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诺比德是十八世纪维吾尔三大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丽情浓、富艳难踪,才华横溢,风格奇特。上承阿塔依,鲁提菲,赛喀克与维吾尔文学之父纳瓦衣之卓越传统,为我们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现存的即有格则尔一○八首、五行诗三首,柔巴衣三十四首。 尽管这样,就我所知,国内外对于诗人的研究,还少得可怜。苏联方面,仅有一九六○年,乌斯满·曼曼塔洪诺夫的《维吾尔古典作家评介》一书,论及了诺比德,但也只是在序论里,并没有设立专章;对于诗人的生平,成就和诗歌特征,一概缺如。国内对他的研究,才刚开始,一九八二年六月,拙著《维吾尔文学史》,同年十月新疆有W·奥浦尔和A·呼珊因两人合编的《维吾尔古典文学提纲》,都为诺比德立了专门章节。 像诺比德这样一位承先启后,开一代诗风的优秀诗人,不立专章,说不清问题,也难见其重要,为此,我才写这篇《初估》。  相似文献   

20.
在明帝国向西南边疆拓展的过程中,许多土著居民因籍为土军而开始了他们的身份变化。由于承袭军官的制度规定,他们必须在承袭时向兵部提供承袭供状。这些材料在日后宗族建构的过程中,便被借用为记录祖先的历史直接植入族谱。随着西南边疆逐渐稳固,土著身份逐渐淡化,至清后期便塑造出一个汉人祖先的来历,明代军官的身份成为这一塑造的有力证据。这部族谱所反映的,不仅是帝国边疆拓展给西南边陲社会带来的身份与认同的影响,更是许多土著个人以其身份与认同的改变,成就了帝国边疆的稳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