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民众对信息的掌握,而新闻媒体则是民众获得当前所发生的重要事情以及政府行为的重要途径。由于内政与外交决策的不同,新闻媒体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分别扮演相异的角色。美国国内问题与外交问题的决策是两种不同的机制,国内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各个行为体的利益,媒体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坚持与政府不同的立场,而外交政策的关注点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政府和公众容易达成共识,不同立场的媒体也容易达成共识。美国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注重轰动效应,比较简单化与片面化,且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相符,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性就是与国家的对外政策保持一致。美国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倾向于展现一个两极分明的世界,对国外所发生的灾难、矛盾冲突和流血战争的关注,其实是对国内政权的一种肯定和宣传,人们对来自骚乱的国外世界的恐惧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承诺稳定和秩序的国内政权的支持和期望。美国外交政策中,政府主导而非控制信息沟通过程,总统在外交决策中拥有绝对权力,政府是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媒体追求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媒体是非决定性的重要的决策参与者、公众舆论作用有限但是必不可少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的观念体系。阐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孤立主义、扩张主义,而实用主义则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它在制定和实施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为美国外交政策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整合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文化事务同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就关系密切。本文根据美国文化事务在美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历史阶段详细论述了相关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边倒”是指导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大政方针,这一政策是毛泽东正确分析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从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需出发,在深刻总结近代中外关系的基础上而作出的主动选择,是毛泽东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5.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在宗教、文化、民主、人权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土耳其一直未能顺利加入欧盟。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土耳其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和大力改革外交机构,以求逐步接轨欧盟外交政策。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倾向愈发明显。然而,影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因素却不局限于“欧洲化”,还需要有效协调诸多国际因素和考量多重利益。因此土耳其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它未来能否顺利加入欧盟。  相似文献   

7.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种族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相结合由来已久。作为对外扩张和实施全球战略的意识形态工具,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种族主义一般有两个基调:肯定与否定。否定基调又有两个层次:"愚昧论"和"威胁论"。种族主义堪称美国外交政策的"晴雨表",其不同的基调和层次预示着美国不同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统。自由主义溯源于欧洲,进入美国本土后经过实用主义精神的改造,逐渐生成了美国式自由主义;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过程后,受到了外交政策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逐渐被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等政策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进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输出事业,用美国的模式改造世界,只是在优先次序、行为方式以及具体政策手段上存在差别。就自由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而言,自由主义者设定的政策偏好为中美关系设置了人权、社会制度以及开放经济体制等三个矛盾区,也创造了注重多边合作和支持中国加入国际体制等两个机遇区。因此,如何平衡两个方面的关系成为新时期中国对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外交政策信心指数是美国无党派色彩的非盈利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公共议程"联合美国《外交》杂志展开的一项调查。自2005年以来,该调查已发布了7份调查报告并在美国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对其历次调查的基本结构、相关结论及其焦虑指数与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探讨美国外交政策信心指数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及其对中国外交尤其是公共外交研究与评价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外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 ,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当然 ,随着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依赖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人文关怀。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官方发展援助最早的国家 ,在规模和程度上也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 ,美国推行的对外援助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会议员政治行为的特点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行为具有独立性、不确定性和可塑性,进而影响着美国总统制定对华政策的权威性、连贯性和统一性,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同时也为我国把握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提供了有利"平台"。当前我们应重视对美国国会议员政治行为的对策性研究,建立美国国会议员数据库和议员行为反应预警机制,探讨影响美国国会议员行为的最佳途径,以加强我国外交决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至1950年代中期,是联邦德国与美国两国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双方通过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建立起亲密合作的关系。在两国亲密合作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阿登纳坚定地选择与西方、与美国站在一起的外交政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是英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斗争的产物。从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 194 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英美日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科学地比较和分析太平洋战争前英美远东政策异同 ,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关系背景 ,把握 30年代远东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脉 ,认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了英国割占香港这一对华政策及其特点,首先,从中国割占一块领土(香港)本身是英国长时期对华外交的既定政策和目标。其次,英国处心积虑三次割占香港是其在华占领一地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再次,英国割占香港的外交手段随着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变化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最后,在割占香港的过程中,为与其他国家争夺在华权益,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过凉山期间,经历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红军在通过彝区时,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彝海结盟”,使红军能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抢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战略上的先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光辉篇章。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