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词虚化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词虚化说于江一般来说,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是由实词发展变化来的。所谓实词,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词汇意义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量词。所谓虚词,是指那些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并在句中起一定语法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副词既有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非常丰富,反映了我国各方面的历史特点,而“四字格”即四个音节是它的基本形式。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其来源广泛,含义深刻,言简意赅,且具有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其修辞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修辞教学中成语的修辞现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平仄、叠音、色彩和辞格四个方面来探讨四字格成语的修辞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助语辞》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系统地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其修辞手段是消极修辞和词汇修辞;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在语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萦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考察介词“以”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使用情况,从而深入探讨先秦汉语中“以”字做虚词时的语义、语法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以”在先秦汉语中是一个发展迅速、不断趋于成熟的介词。  相似文献   

5.
对比语言学主要研究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但重点放在差异的一面,这里主要就词汇中的成语进行探讨。词汇是组成句子的主要材料,而成语词又是词汇中占重要地位的语言表达形式。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有着数量很大的成语词,这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语言。要掌握一门语言,只掌握大量的单个词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大量的成语词汇。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从语言的遗传或地域的角度分类,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是印欧语系的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文;而汉…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人们喜闻乐见,使用极为普遍。成语,大多数来自古代文献,保留着许多古代的语法规律和虚词。在古汉语教学中,适当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成语,分析里面的语法规律和虚词,不仅能使我们的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还能节省板书时间,推快教学进度。笔者以甘肃师大《汉语成语词典》、北京大学《汉语成语小词典》所选的成语为材料,对成语里所保留的某些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作一浅析,求教读者。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部分。中国文化在成语的生成和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语修辞现象即根源于中国文化。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成语、修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组成成份多种多样.其中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语大辞典》共收各式成语达18000条,据笔者检索,三字格有近60条,这些三字格有的是典型的成语,有的算不算成语可能还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修辞"跟"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四者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体系,"修辞"则是对语言诸要素的运用.它们之间并非并列的关系,逻辑上并不在一个层面.但是,现行的诸多《现代汉语》教材却将"修辞"作为一个区块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个区块并列,造成了知识与知识运用之间的脱节.在《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应清醒地认识到"修辞"在现代汉语教学体系中的中枢链接作用,有意识地将"修辞"与"语法"等四大区块进行协同融合,即紧扣语言的三大要素及文字讲修辞,从而实现知识与知识运用之间的有效链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语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成语往往不谋而合;但基于各自民族特点所产生的联想差异,英汉成语也往往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旨在探讨英汉成语的民族特点,弄清它们各自的文化的涵义以便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如词汇教学研究.而英语习语和成语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语成语和习语的教学研究"课题的论文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和成语的民族特点和修辞特点,同时提出了英汉习语在表义方面的貌合神离的问题,认为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和习语时,必须考虑不同民族审美价值观、历史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意识等文化背景因素,并以各种积极有效方式再现原始语的文化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数词,顾名思义,是“表述数目”的词。人类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词。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或用来比喻,或用来夸张等,使语言表达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汉语成语“百里挑一”,英语成语是“onein a thousand”。又如:形容人数不多的汉语成语有“三三两两”,英语成语是“by ones and twos”。本文拟将数词在英汉习语——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种种妙用,略作粗浅的探讨。一、体现数词本义的习语汉语成语“五体投地”,形象地描述了佛教徒对佛祖的虔诚。此处“五体”指两手、两膝及头这五个部位。“五”是取其本义,引申为对人对事佩服到了极点。又如:汉语成语“百步穿杨”,其中的“百步”,  相似文献   

13.
副词是英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词类。英语副词的语法功能较多,接近实词,汉语副词语法功能相对较少,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总的来说,英语副词的词类地位高于汉语副词,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副词在分类方法、构词方式、语法功能、副名关系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大于共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对比英汉副词的异同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英汉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人"是上义词,可以有男人、女人等为数众多的下义词.汉语的四字格成语和五、七言诗句等固定结构有使用上义词"人"代替下义词的传统.从语义和语法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极其复杂.从汉语的单音节使用传统、汉语固定结构对于语言使用的束缚、词汇衔接、最省力原则和关联准则的维度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上义词的使用利弊兼有.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语言宝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多以四字格为主,韵律特征也较为明显。经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有时出于语用或修辞的需要,结构固定的四字格成语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本文结合实例从韵律角度探析了四字格成语出现结构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保留了大量的古今不同的词义和文言语法。人们学习古汉语时,对古代的词义和语法如果联系有关成语进行学习,就比较容易掌握。再利用这些熟知的成语去记忆一般古文中出现的古代词义和语法现象,记忆会尤其深刻。特别是教师,结合成语学习古汉语的角度出发,以成语为例,从词汇和语法这两方面,来讨论研究古今汉语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深远.一、刺激产生了一些新字.有的字虽然汉语古已有之,但它们后来只用于与佛教有关的事情,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佛教专用字.二、突兀了汉语文一字多音一词异读的现象.有的汉字因佛教有了新的读音.三、促使凝聚成许多新成语.四、推动出现形成了许多新词汇.这些词中有形容词、动词,最多的是名词.它们中的许多已融入汉语词汇库.  相似文献   

18.
彝语是分析性语言 ,虚词是其重要的语法手段。其中结构助词是虚词中起句法组织作用的部分 ,它不仅在功能上相当重要 ,而且数量比较多。而以往的虚词系统的框架受汉语的影响 ,因此有些分类不太符合彝语本身的特点。比如介词的设立 ,又如助词分为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和时态助词三个小类。在本文中 ,彝语虚词系统分为 :结构助词、情貌词、语气词和叹词四类。鉴于结构助词在虚词系统中的重要性和笔者做过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 ,本文除了提出虚词的新构架外 ,着重对结构助词的定义、分类和范围进行界定。其他类的虚词将另文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种结构固定凝练、具有强烈修辞效果、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英汉两种语言有关成语的定义,无论是在其短语的外表形式,还是在其简洁精辟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含等方面,都具有一些相似性或共性.然而其结构、寓意和用法又因具体文化环境的制约而不同.本文试从英汉成语修辞比较入手,探寻成语翻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时,都会利用成语表达特定含义。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其成语联想意义不同,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和语言特点,如意蕴美、形象美、色彩美、韵律美以及简洁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