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8-29
我在《古徽州石窟属何种文明》、《烟村石窟起源新说》、《古徽州石窟的文化内涵》三篇文章中.概述了古徽州石窟是古山越人穴居野处的产物,并提出用巫教文化语言包装石窟谜团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下面谈谈古徽州石窟怎样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全书》由20部专著和千幅以上彩色黑白照(图)片构成,总字数达600多万字,是建国以来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系统总结和展示徽州文化和徽州居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将徽州文化体系中那些最具特点、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为20个子课题,形成20部研究专著。这些卷目是:《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社会》、《新安理学》、《徽州教育》、《徽州建筑》、《徽州村落》、  相似文献   

3.
徽州武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老的徽州以其底蕴深厚的徽文化闻名遐迩,殊不知古徽州人不仅注重读书,文风鼎盛,而且因外出经商或保护家园的需要.徽州人练习武术同样是蔚然成风。由于受文化氛围、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华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徽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一结合.便放出了耀眼而又独特的异彩。徽州武术正是由于其优势明显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徽州武术也正因其特点突出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本文试图就徽州武术的特点作一浅探,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让世人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政府和民间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有感于央视百家讲坛火遍大江南北,不妨策划一次让徽文化走进央视百家讲坛,请有志于宣传徽文化的学者专家,走进央视,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将徽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走进平民大众的视野,徽州五千村,每个村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踏上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5,(3):12-12
2月28日,市社科联主席陈平民、副主席汪炜与市“双拥办”负责人程崭等将新出刊的《徽州社会科学》杂志2005年第2期送进军营,让部队官兵感受新黄山的变化和徽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徽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它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浓缩了极其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对中华武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所谓徽文化,实质上是在这种刚柔文化一张一弛、相辅相承的互动中,构建起以和谐为秩序的辉煌。为弘扬徽州武术文化,下面仅对徽州武术文化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辛玙 《徽州社会科学》2009,(6):47-47,42
在“徽州”得名(北宋宣和三年五月甲辰:公元1121年5月28日)888周年的吉祥日子,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大徽学研究中兼职研究员、黄山学院研究员方利山先生专为纪念这一庆典而撰的徽州文化研究新著作《徽州学散论》(续集),作为“新纪元文库”丛书之一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徽派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具有自身特色,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与那些博物馆、文物堆里的文明相比,我们的徽文化就在眼前、就在古民居里: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说起黄山必然要说徽文化,说起徽文化必然想起徽派古民居,优美山水、优质生态、优厚文化是黄山最响的三张名片,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于2003年10月在第八届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徽文化论坛上提到三个犹太人与三个徽州人分别对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后期)史和近代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观点。在同年11月的“程朱理学与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又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其论据之一就是徽州有这三位巨人。这一观点发表后,引起多方人士的兴趣。也接到几位好友的质疑。本文特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以就教于徽学同仁。  相似文献   

11.
李光地著作,除收入《榕村全书》、《李文贞公全集》、《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和《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丛书外。其另种单刻本约有七种之多。一、《榕村全书》收38种、189卷,附录10种,49卷。比《李文贞公全集》多出:中庸四记1卷、春秋毁余4卷、榕村韵书5卷、榕村诗选9卷,程墨前选2卷、名文前选6卷、易义前选5卷、榕村续集7卷。集中附录有:周礼纂训21卷,李钟伦撰;文贞公年谱2卷,李清植撰;仪礼纂录2卷,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6-27
一、浅说烟村石窟群 古徽州石窟群是历史文明的“宝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自从江主席视察后,日益引人瞩目,对它的历史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伊妹儿”传递上来的信息,不仅快捷、便当。且并非都是柔和之声,其尖锐性,更以“露骨地说”、“讲白了”等直言畅抒。刺入肺腑。本刊以“展示新黄山。弘扬徽文化”为宗旨,今天却收到一封质疑徽文化的文章。编辑部几位同仁读后,认为有发表之必要,欢迎所有对徽文化关心的人都来参加讨论,辩一辩徽州文化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保守的,无论你站在什么样的平台上。也不论你从什么角度来议论,只要言之有理。本刊都会如获至宝,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洪永平 《学术界》2005,(4):279-281
徽州文化是在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等原徽州府下属各县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很高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是中华文化中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一座地方文化宝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但至90年代中后期,作为徽州文化发祥地的安徽省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个共识:徽州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与当时的研究现状相比是不相称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并呼吁:有必要集全省之力组织编撰一部《徽州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通过《全书》的编撰出版,对二十世纪徽州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会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代的徽州府,以操商界牛耳的徽商和众多的书院①而饮誉全国,这些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曾对徽州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会却长期为人们所忽略。高寿仙先生在《徽州文化》一书中虽有所提及,但只是为了阐明“乡村管理与宗族”的关系,没有作深人的探讨。本文拟根据徽州地方志(府志、县志、乡镇志)并结合其它资料,对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会作一简单介绍,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文会,又称为文社,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论语·颜渊》中有“君子以文会友”一语,说明早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8,(6):34-34,36
以千年徽文化发祥地的资格、以全国唯一“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地利、以黄山市未来发展规划为蓝图,借国际徽商大会年年召开的天时,完全有能力和魅力吸引国内外广大徽商精英深入持久的关心观注徽州地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他们的徽州情结,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文化、信息、投资的交流平台,推动徽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9,(2):30-30
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各位新年好! 喜读贵刊09第1期《徽州文化生态报告》,该报告既有徽州人都能接受的观点,也有高屋建瓴的视点。在此向默默支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你们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64-64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社科、安徽省徽州学会主持编撰(徽州本土张脉贤、邵之惠、洪璩、郭因、俞宏理、翟屯建、方利山等多名徽州学术专家参与策划撰著),200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微州文化丛书《徽州文化全书》(二十卷),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即国家图书奖。目前各大报刊等公示。这是至目前为止,徽州文化学术研究著作所获得的最高奖。  相似文献   

19.
华民 《学术界》2003,(3):20-21
值此《学术界》公开出版 10 0期之际 ,编辑部约我写篇庆贺的文章 ,我感到十分为难 ,因为《学术界》是以发表文史哲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很难对发表在《学术界》上的文史哲类文章妄加评论。恰好去年暑假抽空去了一次皖南的徽州地区 ,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从而引起了我的一些经济学思考。徽州给人的主要印象是 :山清水秀 ,但不适合发展农业 ,因为缺少平地 ,多为丘陵 ;然而 ,从徽州古朴而又文雅的民居 ,以及在历史上形成的相当发达的文化来看 ,那里的百姓应当说是比较富裕的。这种看似矛盾…  相似文献   

20.
研究徽州方言。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对徽州当地社会的深刻了解.是不可能有实质性收益的。我是语言的矮子。无力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近日看到二篇帖子,一是《独具特色的黟县方言》,一是《休宁方言中的三音词》,深受启发,凭着一股热情,心血来潮地谈谈徽州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