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民族社会稳定的预警系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预警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探讨了西北少数民族社会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数,并对社会预警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当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础,政治心理环境优化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点,指出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正确应对国际环境的影响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析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情复杂,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很多。要维护好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必须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以 法为基,以人为本,在发展中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武陵地区构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机制,必须充分利用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相互关系的积极因素,努力消除其中的消极因素,从构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长效机制、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三个环节入手,促使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之间相互促进,预防和遏制它们之间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因此为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其合理性和现实价值。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坚持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注意发挥民族地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套立法。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社会人群之间利益矛盾不断增多和扩大是多元社会特别是转型社会的显著特征.为此,一、建立可操作的有序的社会稳定--利益关系制约机制体系;二、建立可操作的有序的社会稳定--人群关系制约机制体系,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除传统的因素外,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鲜明的"转型"特点。突破传统惯性逻辑思维的狭隘限制,以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分析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变量,为全面认识和根治社会稳定问题开辟了独特路径。以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整体性、非均衡性、异质性、突变性、模仿性、复杂性等特点为切入口,以经济、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核心"元素"为价值变量,以"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文化"建设为根本路径,助推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摘要]民族地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既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社会风险的产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有助于政府履行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管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还更多的放在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积极影响,社会分层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虽然对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会产生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会产生某些破坏性的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伴随着社会分层的进一步发展,它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甚至构成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丧葬礼仪是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场合 ,应成为传播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具体内容之一。对这种独特而重要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葬礼中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内涵 ;一是从整个葬礼仪式本身看其传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应实行以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改革,逐步形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范围覆盖全部职工、费用三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时不我与 ,意义重大 ,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性,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加强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抓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薄弱,农村的社会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搞好小康社会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融洽干群关系,奠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才能解决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奠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利益分化问题,奠定农村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大力加快小康社会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步伐,坚持党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结合,更好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利益性社会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形态。民族地区农村的非利益性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系统分析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成因,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