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有人形象地讲,中国的失业人员不在大街上,而在国有企业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国有企业多年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隐性、潜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如“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退出通道不畅等等体制弊端掩盖了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严重性。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还是内部改革,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就是大量的富余人员的出路。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车公司)多年来背着“大而全”、“小而全”的历史包袱,冗员过多,辅助资…  相似文献   

2.
胡德进 《决策探索》2004,(10):30-30
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走好减员增效之路。更是国有煤矿面临的一大课题。2003年,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取“眼睛向外找出路、完善政策搞引导、周到服务促就业”等办法。大胆探索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新途径。成功分流并向外输出160名职工,使企业首次实现主业人员零增长。不仅每年为企业节约开支100多万元,而且为深化改革、进一步减员增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要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资源配置在优势领域,使其形成独特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依此形成市场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老黄裁员     
某公司效益大滑坡,人员严重过剩,裁除冗员势在必行.公司下文,老黄所在的人事科必须裁员一名,由科长老黄拿主意,然后上报公司经理审核.这可害苦了科长老黄,他茶饭不思,眉宇间愁云紧锁.从前都说最难做的工作是计生,现如今是裁员了.留谁?裁谁?颇费思量.人事科总共5人,正副科长各1人,人事科员3人.可这5人,人人都是钙中钙--靠山一个比一个硬,一不小心"触雷",自己将会死得很难看.可是,更不能抗命不遵吧.  相似文献   

5.
<正>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醒有关部门:要谨防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消化不良症”。 他认为企业兼并中的“消化不良症”主要反映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被兼并的企业存在着较多的冗员,兼并方把这些冗员接收过来,无法按排他们的工作,窝工现象严重。加之有时兼并方自身也是人浮于事,实现兼并后,冗员过多的情况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人们常把企业中的富余人员,下岗后但未脱离企业的员工称作为企业冗员。在当前我国宏观形势日趋好转,企业经营状况还不尽人意之时,企业冗员已成了企业改革的一个沉重负担,开始上升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主要矛盾,催人警醒。 为了扼制冗员膨胀,分流安置好企业冗员,政府已竭力而为。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截止1994年底,全国共建立职  相似文献   

7.
在高度的市场竞争中,排放冗员是企业在市场中为生存而必用的一个基本经营管理手段。但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甚至不具备的状况下,使用这一手段去提高效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冗员问题严重的国有企业。这种限制使企业无法精简职工队伍去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比如,西安某大型国有机械制造厂的领导十分清楚关闭其铸钢车间可以每月节省儿十万元的资金投人,提高效益,但就是无法实行,因为关闭后所产生的近300位富余职工在企业内无法安排,政府允许的职工下岗额度又早已用满。所以,社会失业保障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缺位已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企业的破产兼并成了经济生活的一大热点,对此,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醒说,要谨访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消化不良症”。 企业兼并中的“消化不良症”主要反映在:第一,被兼并的企业存在着较多的冗员,加之有时兼并方自身也是人浮于事,实现兼并后,冗员过多的情况异常突出。第二,被兼并企业的一些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厂家、存货等)未  相似文献   

9.
分流富余人员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是企业发展的包袱,本文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激励问题作为课题,结合这个群体产生的原因,针对分流富余人员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论述了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解决企业富余人员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要求企业内部消化;一是由社会安置富余人员。 要求企业内部消化富余人员,即要求企业的富余人员在企业内自行安置,最多只能推向社会2%。企业内部如何消化?加大投资,发展生产,增加岗位的办法,对于业绩优良的企业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绝大多数无盈利保证的企业,只好采取劳动力闲置的办法,如企业内部提前退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的几点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 ,因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体与支柱地位 ,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加入世贸组织 ,已经为这一过程界定了明确的时间界限———必须要在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之前(即未来的3~5年内)使我们的国有经济重新获得在新经济体系中的竞争能力。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日益深入 ,社会诸层次中的各种相关矛盾也渐渐凸显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冗员与大量人员失业的矛盾。应该说 ,要想在国有企业内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使之真正有效率 ,解决现有的冗员问题将必不可少 ,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又令我们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历来是国有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国有企业总是会面临着人浮于事、办事效率较低等弊病,而这些问题的根源,从主观上来讲,就是员工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员工责任意识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薪酬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两大重大的难题:一是解决国有企业各种负担的资金从何处来?二是国有企业的多余人员到哪坦克去?我国政府对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近期出台的有关债权转股权的措施就是其中之一,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也采取一系列安置的措施,成立了各层次的下岗再就业中心,缓解了国有企业的压力.但是,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要形成一定数量的职工下网及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财政、企业和个人承担再就业基金2资金保证制度往往因为企业效益不佳、企业和个人无法承担而加大了财政支出的负担.这不仅造成了许多地区职工的最低生活保证金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因为最低生活保证金过低,不能提高生活保证金,限制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抑制了总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中国裁军100万。十年后国家机关将裁减干部200万,将在130万个政府附属机构中实施改革方案,削减260万人。 有外电评论: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宣布的最为大胆的措施。1995年是全面完成机构改革的关键一年。富余人员精简到哪里去?机构改革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财富,更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而当人力资源过分的充足,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由于体制的原因和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深入,传统国有企业的人员富余情况越来越突显。本文对大型国有发电企业S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创新人力资源的措施。意在解决国企人员富余的现状,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刘磊  刘益  黄燕 《管理世界》2004,(6):97-105,112
国有企业的治理失效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对300多家国有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根据国有股比例、经营者选择及冗员间关系的经验证据提出问题,探讨了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原因。本文认为,“一股独大”并不能成为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关键解释变量,更为有效的解释变量是国有产权职能行使的有效性,而目前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的残缺则导致了产权职能行使的失效。这一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意义,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筱梦 《决策探索》1995,(8):30-31,41
199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年,随着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国至少将有180万富余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我们将告别原岗位,寻找新的出路,加之目前已有500多万失业大军,这18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人们不禁要问,这180万人的“饭碗”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减员增效”的策略被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的管理层采用。1999~2002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企业利润滑坡,企业裁员人数创造了十几年来的最高记录,美、日等国家的吉利、通用汽车、施乐、惠尔浦、松下、日立、东芝等公司纷纷采用这一策略渡过困境。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减员增效”作为我国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政策措施,在国企改革、脱困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反观这一过程,“减员增效”策略成为国企改革的一把“双刃剑”。“减员增效”策略的负面效应实施“减员增效”策略的出发点在于我国原来的国有企业冗员太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与发展空间,国际经济传播效应更明显,企业在更加开放的市场中遭遇的变数大大增加,加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如何裁员就成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一、深思慎取:裁员应是最后一张牌企业减员只是一种手段,增效才是真正目的。有的企业一遇到难关便以为只要把人减下来,效益就会自然地上去,这是一种误解。企业效益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竟是管理不善、产品没有市场,还是人浮于事造成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试图通过减员达到增效的基本前…  相似文献   

20.
王梓 《科学咨询》2004,(13):11-13
七年前,重庆因为确立西部唯一的直辖地位而为人瞩目. 直辖之初,重庆就面临"三座大山":100万库区移民搬迁、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国有企业改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