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惠英 《西北人口》2011,32(2):97-101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中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衡等问题的出现,特别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社会上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推行了近三十年的人口政策是造成人口结构问题的根源,只要放开这一政策以上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对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人口政策虽然对出生性别比失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非主因,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更是与此关联不大。在中国人口数量依然严峻的形势下,通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杨  尹德挺  黄匡时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7-18,34-4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人口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政策目标由单纯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逐渐转变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发展为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分布控制两个大类及其相关的优生、就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在广阔农村如何严格执行人口生育政策,已成为实现人口控制计划的关键。辽宁省以行政村为单位落实生育政策,广泛开展创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严防农村人口失控的正确决策,对于巩固和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好形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研人类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军事人口学”研究内容初探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中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学习党的计划生育理论和政策,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70周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一1979)〔中国人自素质与经济发展噪声与人口素质战后人口控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试论经济结构与人口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若千对比及其启示苏联现阶段的人口研究儿童状况: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增长努力为我国培养人口学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的人口学教学究汪润元苏苹朱向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研究人口抚养比入手建立人口增长的差分方程组模型,据此推算人口总量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有一个极限,不会无限制地恶化下去。同时,我国生育率控制指标的最佳调节时机至少还要再等待20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须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解读了中国人口新常态的定义,列举中国人口新常态下的人口红利消退与低生育率并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性别比失衡等现状特征,分析中国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应对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做进一步调整。同时,提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建议,认为目前当务之急应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做出进一步调整,在生育这个问题上遵循政府不干预,完全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8.
刘钰 《南方人口》2004,19(4):63-64
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 ,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流动速率频繁 ,在控制上仍然存在操作性难题。有人认为 :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在于家庭生育的有计划性与国家生育控制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 ,国家控制住了人口数量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但家庭生育影响了婴儿的性别比结构 ,导致了女婴的…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级政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住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南朝鲜当局把人口政策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就是说,它把人口政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南朝鲜当局的经济目标是一方面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控制人口的增长以便使人均收入从1975年的532美元上升到1981年的1500美元。为达这一目的,南朝鲜当局着手解决它的人口问题。南朝鲜当局的人口政策是由一系列的机构实施的。卫生部和社会事务部负责制定人口政策;家庭计划生育协会负责人口知识的传播;经济计划部设立了人口政策司负贯把人口政策的精神纳入计划,并将这些政策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起来;由副总理和经济计划部长所领导的人口政策评议委员会负责协调部与部之间的人口活动,它协调、认可、促进中央级人口  相似文献   

11.
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清芝 《西北人口》2009,30(4):73-75
世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结构类型也趋于老年型。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本文以美国、日本、韩国三国为例,在考察人口规模争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经验,即政府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结合国情提出了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Mr. Wang Wei, Minister-in-Charge of the State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was interviewed by the correspondent of the magazine "Outlook Weekly" on the 16th of last July in Beijing. Mr. Wang Wei said that the aging process of China's population c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which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He also said that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would have its limit as any development does.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nplanned and planned reproduction of its population. Population aging will disappear as soon as the contradiction is settled. Since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children, one cannot only see the social burden aggravated by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elderly population but should also see the social burden alleviated by the decrease in the absolute number of children. Only by doing so can one see the whole picture. The allegation made by some people that the social dependency ratio would increase due to population aging is groundless. Mr. Wang Wei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viewpoint that China may relax its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to some extent on the ground that population aging causes the decrease in the total social dependency ratio so as to ease the difficulties brought about by the rapid population aging.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striving to quadruple the gross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to control China's population at about 1.2 billion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is the correct polic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豪  龚莹 《人口学刊》2006,(3):9-13
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过程时间短、速度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社会转型后,台湾地区面临人口政策的调整和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现有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台湾当局正在尝试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较祖国大陆要早,其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与祖国大陆较多的相似之处,加之相似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使得研究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人口问题之探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均处于低生育率水平,但各自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人口问题迥异,应对战略不尽相同:中国台湾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减少未必是坏事,应以稳定生育率为首要,鼓励适龄结婚,带动生育率回升,放宽移民政策,移入高素质人才,提升竞争力;日本总人口已经负增长,应鼓励生育,改革教育,坚持能力主义;中国大陆人口面临结构和数量双重压力,应以调整人口结构和控制人口数量并重为首要任务,提升人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未富先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及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而引起的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依据人均预期寿命、劳动者参加工作的初始年龄和不同类型劳动对人体体力要求的差异等,就从事不同类型劳动的退休年龄标准进行了延迟设计。然后以国际上自我养老负担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标准,就延迟设计方案的自我养老负担系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延迟设计方案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当前及未来较短时期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也要结合自我养老负担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对退休年龄逐步调整,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本文试图为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标准提出可供借鉴的依据,进而有效地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而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特征,进行区域性的老龄化结构问题研究能够了解新疆老龄化的现状和具体问题,为解决区域性的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疆地方性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新疆第四、五和六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汉族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龄妇女问题较为突出和老年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区域老年经济产业发展、对汉族老龄化进行政策干预、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老龄妇女养老服务事业和老年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俊勇  温新德 《西北人口》2008,29(3):82-86,90
人口问题正成为韩国面临的一大挑战之一,韩国的人口趋势所呈现的特征为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本文认为造成韩国人口状况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因素,工业化与计划生育是相伴进行的,而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韩国人口减少的趋势,由此将会对未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韩国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采取措施以扭转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韩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度完  郑真真 《人口学刊》2007,299(5):44-49
韩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高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60年代以后的生育率下降直到目前的超低生育率,韩国人口在世纪之交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预计初婚年龄的升高、持续的低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将会使韩国人口进一步老化。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已经为韩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成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韩国的老龄化过程、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将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Z Liu 《人口研究》1980,(2):31-35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re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he adoption of a policy of one child per family. The possibility of inadequate labor force resources and a ratio of elderly population too great for those of working age is considered. Methods of estimating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both aging and youthful popul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