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有着先天而紧密的亲缘关系,文学不仅是影视艺术的母体,还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着新鲜而丰富的艺术滋养.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影视改编的不断实践,是影视艺术与文学母体保持联系的最直接的一个纽带.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主要在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相互重合与交叉的诸多因素,而影视改编尤其是名著的改编作为一种艺术创造行为,又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影视与文学有着先天而紧密的亲缘关系,文学不仅是影视艺术的母体,还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着新鲜而丰富的艺术滋养。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影视改编的不断实践,是影视艺术与文学母体保持联系的最直接的一个纽带。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主要在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相互重合与交叉的诸多因素,而影视改编尤其是名著的改编作为一种艺术创造行为,又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影视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无论文学支持了影视的创作还是文学因为影视热播而成书,无论是文学创作人羡慕影视的受众广泛,还是影视依然需要站在文学的肩膀上构筑自身的综合性表现,时代变迁和大众趣味成为判别文学与影视之间不可缺少的观照因素.文学对于精神价值的保存具有独特意义,文学的独立性需要坚持,人文慰藉更为重要.认同影视需要坚持自身的独特性,这样才能各自显示价值也才能成为相互护佑的对象.改编是艺术把持和再创造之间的得失智慧的较量,对于原著艺术精神的把握是创造者接受考验的第一关,而把握影像艺术能力是原著魅力能不能实现的第二关,多大程度上忠实原著并且能形成新鲜的影像艺术创造,则是最为关键的.影视改编的归途应当是:思想内涵与艺术统一基础上的遵守原著的形态改编,和实现时代新解的创造性“改编”.  相似文献   

4.
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与影视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学术界有学者反对文学与影视联姻,认为两者相连是一种相互伤害.但是从影视与文学两者所走过的道路,从影视本体性质进行严肃地考察,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我们影视与文学的联姻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文字文化衰落、图像文化崛起的时代.随着传媒的变迁,以文学为主要形态的审美文化将面临深刻转折.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如何相互借助,共创一种新型的审美文化,是21世纪审美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影视文学评论是通过对影视艺术中的文学因素,其中主要是对影视文学剧本的分析和评价,对影视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的探讨。影视文学评论与其他各体文学评论在评论范畴,评论内容和评论任务等方面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影视文学评必须特别注意自身的个性,即影视剧作的视听因素,直观性语言以及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当下小说的电视剧改编为研究对象,力图阐释这一现象对于小说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通过考察电视剧改编的现实语境,从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因素等方面为从小说到电视剧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文学的"触电"是拓展生存和传播空间的文化选择,通过改编这一途径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文学与影视的交融与互渗中,文字媒介与视听媒介相互补充,文学与影视对共同面对的现实进行了相互呼应的文化阐释.通过对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证明小说选择了影视是明智之举,是自身表达方式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刘建勋与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分体裁的文学史论著作,《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从思想艺术的具体比较和综合分析中,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就和特点。对影视文学作家和有成就的影视文学评论家及其研究专著也进行了分析评论.它是我国影视文学史研究史方面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研究的角度不仅着眼于思想艺术评价,而且注重影视文学的体裁、风格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9.
影视和文学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许多影视片是根据英美文学名篇改编而成的,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辅助影视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影视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文学美的追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的发展,使文学与新的大众传媒结合,使文学的阅读由高雅趋于平常,成为审美日常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影视艺术审美意象的营造表现出省略营造的想象空间以及通过时空变异增强抒情色彩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