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记·乐书》①有这样一段记载: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 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 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汉书·武帝纪》②:“(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见,伐大宛得良马,事在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那么,上引《史记·乐书》中的那段话就有几点解释不…  相似文献   

2.
元宵节起于何时?为什么元宵夜要点花灯?元宵节要吃汤元? 中国汉朝以前没有“元宵节”,仅有楚先民通宵点灯,祭礼神祗的民俗活动。后来进京建立汉王朝的刘邦,把楚文化的民俗信仰崇拜也带到新的汉王朝中,《史记·乐书》记载:“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旦。”这正是“通宵点灯迎黎明”,由此逐步衍生成元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系年》所记西周末春秋初年周王朝王位继承的世系、年数,不仅与《史记·周本纪》等传世文献不同,而且也与古本《竹书纪年》也不尽相同.依清华简《系年》所说,周幽王死后“邦君诸正”在虢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携王,携王二十一年为晋文侯所杀,之后又经过“无王九年”的时期,晋文侯才迎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之后才东迁到成周洛邑.《系年》虽不合《周本纪》等文献的记载,但和《左传》甚至与束皙所见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相合,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一古代民歌,发之于歌咏。唱起来都带着泛声的语助词,而录之竹帛之时,有的连语助词一并录下,有的则将语助词省略。因为古代书写工具不便,记载尚简,同时古人也明白这类语助词并无实义,即使删去,也不害义的缘故。《史记·孔子世家》所记《接舆歌》有“兮”、“也”二语助词,而《论语》中则无之;《史记·乐书》所记《太乙》、《天马》二歌都有“兮”字作为语助词,而《汉书·礼乐志》所录则全部删去,都是证明。只是到了诗歌由口头创作转为只供诵读吟咏的书面创作之时,语助词的有无才体现着形式的同异。  相似文献   

5.
相声释名     
研究相声艺术发展史,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相声”这个词儿怎么解释。这个词儿的来源和含义,不少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在列举几种说法如下: 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考相声即《汉书》韦昭所说的“象人”,今之假面也。又宋周密《武林旧事》亦载有“乔宅眷”、“乔像生”等名目。陈暘《乐书》中也有“象  相似文献   

6.
论儒之由来     
孔子以前无儒名。“儒”的名称,最初见于《论语·雍也》。《墨子》中有《非儒》篇。《荀子》中有《儒效》篇。《韩非子》称儒、墨为显学。《礼记》有《儒行》篇。以上都是较后作品。汉人刘歆有儒出于周代“司徒之官”的说法,其立论根据是《周礼》。《周礼》在《天官》和《地官》中,有两条非常明白地记载着“儒”。 1.《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条下云:“四曰儒,以道得民。” 2.《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条下云:“四曰联师儒。”  相似文献   

7.
《德山留题》,亦题《游德山》,又作《善德山二首》.从明代开始,文献记载皆称此诗为周必大所作.香港大学詹杭伦教授提出异议,认为很可能是张松兑作.清同治《武陵县志》引文中称是“张绶”作,但与其记载存在矛盾.由该书的线索,可以推断“张绶”作的说法出自明代龙膺《常德府志》.结合旁证,“张绶作”可以成立,而“张松兑作”,找不到任何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8.
彝族文献《宇宙源流》哲学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源流》(以下简称“宇源”),一译《说文》,是彝族重要哲学文献之一,原收集于《爨文丛刻》一书。《爨文丛刻》共收彝族文献十一部,系丁文江在贵州大定县(今大方县)收集编辑,罗文笔(彝族)译为汉文,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彝族长篇文献丛书。据罗文笔为《宇源》所写“序例”中称:“是篇《说文》始于宓阿迭所造”。宓阿迭系彝族先民部落首领,彝族史书记载,他曾“教人做斋,以供奉祖先”。推测约为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人。自然这一记载的时间太久,可靠程度值得研究。但《宇源》是在彝族内部长期流传的一部著作,则是无可怀疑的。《宇源》为五言哲理诗体裁,全书共分八章:一天文,二地理,三人道,四治国,五婚  相似文献   

9.
原始音乐和舞蹈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 ,但关系密切 ,通常是歌舞相随 ,相映辉成 ,更富有艺术性。有关古代乐舞的艺术形式 ,今天只有通过文献史料及考古资料来加以认识了解 ,本文即由此途径浅论青海古代乐舞。一、原 始 音 乐原始音乐可分为原始声乐和原始器乐两大类。原始声乐是以咏其声的形式表现的。它大概起源于劳动号子 ,有节奏的号子便是最原始的声乐。远古先民演唱的词曲无从查考 ,仅从史书记载中可知一些乐名。如《世本》说 :“黄帝乐名咸池。”《史记·乐书·集解》引郑玄曰 :“黄帝所作乐名 ,尧增修而用之。咸 ,皆也。池之言施也…  相似文献   

10.
《元史》中有一件争论了二百余年的公案,即:罗罗斯地区是否实设过都元帅府.此事的起因是,《元史·地理志》中写明,元代罗罗斯地区的最高军政机关是“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但在《元史》的《兵志》和《百官志》等记载中却不是都元帅府,而是“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加上正式记载这个都元帅府全称的只有《元史·地理志》一处,而明确记载这个兼管军万户府的全称的,在《元史》和元代的其它记载中却有多处,因此,围绕着罗罗斯是否设立都元帅府的问题,就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巴蜀神话始源初探贾雯鹤一、试析“禹要涂山氏”的文化蕴涵《尚书·皋陶漠》载禹曾云:“予创若时,娶于山。”此外,《楚辞·天问》、《吕览·音初》、《世本·帝系》等篇都曾记载“禹娶涂山氏”的神话传说。然而,涂山的地望却成了千古聚讼的问题。晋人常璩《华阳国志·...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得校记三条,述下,以资参考: 1.《乐书》云:“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按,两节”字衍一。此文采自《荀子·乐论篇》:“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可为证。史公变荀文“合奏”为“奏合”,为古人行文惯例,“合奏”与“奏合”,义本一揆。从句法来看,“节”字亦不当重出。2.《扁鹊仓公列传》云:“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按,“药论”后夺一“书”字。这是史公叙事之笔,下文阳庆  相似文献   

13.
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祠保存的《阮亭题诗碑》题有王士禛《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传世王士禛诗文集都未收录.此诗系王士禛于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谒沔县诸葛武侯祠时所作,晚年感觉到文字狱有山雨欲来之势,故删去,未收入其诗集,《熙朝新语》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印证.通过《日下旧闻考》删诗和《列朝诗集》被禁毁两例事件,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被删的原因.结合诗歌押韵和格律形式,可以断定其首句当以《阮亭题诗碑》所录为是,《熙朝新语》卷二所栽“青”字当作“侵”.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族谱中有关族源记载的可靠性,近些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将《明实录》中有关湖南与江西地区的两条记载,分别与同一地区的族谱资料进行比勘,发现族谱中的记载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从而证明族谱资料在记载族源时的可靠性.这样,本文也就证实了,在南方地区,明初移民也是中央政府精心组织与规划的.“瓦屑坝”移民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  相似文献   

15.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6,19(6):32-35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定《吴书》。其实,《魏书》成书早于《吴书》,从《吴书.鲁肃传》刘晔给鲁肃的信上看,郑宝是江淮地区为万民拥戴,并被刘晔、鲁肃折服的地方领袖。二、《魏书》所记刘晔生平前后矛盾,进一步说明了关于郑宝史料问题上,《魏书》的记载不准确不可信,《吴书》的记载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6.
陈其泰 《学术研究》2012,(2):96-100
以往曾经有过的因为要抬高《史记》地位而贬低《汉书》的做法,对于《汉书》这部名著是极不公正的.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推进”这一标准来探讨,正好能为进一步公正评价《汉书》的历史地位提供有力的证据.《汉书》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一是在记载内容上,以进步史识为指导,肯定汉朝代秦而起是历史的进步,强调造成秦汉之势的历史变局是时势所决定的,赞扬汉朝废除藩国、加强国家统一力量等功业;二是在历史编纂上贯彻“实录”精神,突出地记载民族间和好的历史事件,反映出主“忠信”、重“礼义”是中华文化传统对待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过去人们只认为它是一部哲理著作,但我认为其卦爻辞中也有许多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呈现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 《周易》卦爻辞是殷周时代的产物。因为卦爻辞中有关于“丧羊于易’’(《大壮》六五)、“丧牛于易”(《旅》上九)的记载,这是殷商祖先王亥的故事。又有关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用伐鬼方,三年有享于大国”(《未济》九四)的记载,《正义》云:“高宗者,殷王武丁之号也。”据此,这当是指公元之前一二二八年殷高对外的武功。还有关于“帝乙归妹”(《泰》六五、《归妹》六五)的记载,这是殷商末年帝乙嫁妹给周文王父亲王季的故事。还有关于“康侯用锡马蕃庶”(《晋》卦)的记载,这是说康侯用成王赐给他的马进行蕃殖,等等。这些史实证明:《周易》卦爻辞当是殷周时代的作品。《系辞下》所谓  相似文献   

18.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与沈约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完成《文心雕龙》之后,干之于沈约。沈约“大重之”,谓其“深得文理”。对于《刘勰传》中的这些记载,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刘勰为何“欲取定于沈约”、为何“无由自达”及沈约为何“大重之”等问题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19.
玺印,即印章.中国古称“鉩”或“(土尔)”.后作“玺”,亦称图章.上刻文字,背上端皆有雕饰,谓之钮.《说文》:“钮,印鼻也.”即钮中间有孔,可以系绶佩带.“绶”,古代系印钮的彩色组绶,即丝带.《周礼·天官·幕人》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绶,组绶,所以系帷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玺印的起源可能很早,大约可上溯到商代.于省吾先生在《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曾录有铜玺三方,扁平状,鼻钮,有两  相似文献   

20.
殷墟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2公里的小屯村周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是《史记·殷本纪》正义所引《竹书纪年》所记载的“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商朝后期的都城址遗。商朝在这里经历了八代十二王(见表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