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42-144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坚持以农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不能动摇的理由。高等农业院校要发展,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和课程体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该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作者详细论述了华南农业大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政府、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全方位服务社会;开创新的推广转化模式,创办《绿色家园》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3.
胡浩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5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分析新农村建设给高等农业院校带来的历史机遇,探讨高等农业院校的角色定位和改革思路,以及高等农业院校应如何苦练内功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探析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应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人才培养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服务途径等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明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23-25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内涵、实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领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试点建设方面的角色定位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指出,高等农业院校要领跑新农村建设,就应发挥其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主动出击,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研究——五所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晨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特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成为高等院校走向世界的客观要求。那么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院校究竟如何打造并发展自己的特色?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时五所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就高等农业院校究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司震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拥有人才优势、科研力量和实验条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提出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必须立足行业特点,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党政管理干部“四支”队伍对培养人才作用方式的差别,突出政治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修养;突出使命感,增强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意识;突出责任感,增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意识;突出示范性,加强管理干部作风建设,以此切实增强师德建设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杨名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5-77,85
适应新世纪培养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从学科属性、人才市场定位、继承与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 ,探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管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并分别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管理课程建设和管理类课程之间如何避免重复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挥农业职业教育优势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汉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4-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农业职业教育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学院结合办学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通过科技推动、产业拉动、培训驱动、企业带动的"四轮联动"形式,为地方农民致富、农业企业的壮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学院通过为农服务也使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探索与创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继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34-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农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地方农业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本省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各地方农业高校服务本地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文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54-657
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克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应对全球共同问题的挑战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性;论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农业投人力度,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MA Yong-xiang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新农村建设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素质教育,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规范制度及其创新等一系列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对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实现西部农村现代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玲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12-15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现代农业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农业文化的内涵、现代农业文化的类型与作用进行归纳与探索,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要从保护与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政府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文化产业、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加强现代农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宋媛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52-54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就是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加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9-7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