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城乡统筹目标下,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思路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强调对农村的资源倾斜配置。从本质上说,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是城乡统筹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培养和提高农业公共产品自给能力,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工业产品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经济对农作物秸秆处理过程的阻断。破解秸秆焚烧问题,在于从城乡统筹的高度整合工业和城市的优势资源,为农业和农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义乌市不仅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实现了城乡生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市场带动城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义乌的城乡统筹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前提、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为宗旨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义乌在城乡统筹上取得的成效既得益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得益于义乌解决了城乡分割的体制问题和建立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城乡统筹机制,从而为城乡统筹提供了政治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围绕城郊发展都市农业是重庆城乡统筹实践的重要内容。重庆在发展都市农业中应把握好已经提出或规划的城乡发展思路和契机,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人,他最先将城乡融合与未来社会理想直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和谐社会理论.我国经过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逐步改变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援城市的局面,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时期.实践证明,只有较强的行政能力,才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为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创新能力、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协调能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促进城乡社会融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再到城乡一体是必然趋势.用统筹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在发展实践中,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内涵基础上,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并结合重庆市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重庆城乡信息化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融为一体,放在一个平台上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增收为切入点,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要把国民待遇还给农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体系创新的基本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军 《东南学术》2011,(3):14-23
从统筹城乡规划、户籍一体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加大对弱质农业的直接扶持五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文章分析了统筹城乡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思路,归纳出我国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创新体系的主要方面。最后,提出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中应特别注意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的机遇、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宇 《河北学刊》2007,27(6):172-176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经济是基础,而农民增收是关键。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考察,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受资源、结构、市场和体制的制约;反映在制度层面上,则面临着一系列对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当前,一定要按照"两个趋向"的判断,重新审视"三农"工作,跳出农业抓农业,城乡统筹抓农村,抢抓机遇促增收。要树立农村农民主体发展意识,整合利用政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区域资源等各类资源,奠定和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物质技术基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带领农民闯市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广辟农民增收的多种途径。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民主管理,为农民增收创立可靠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制定的一项重大惠民利民政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参保态度、参保选择、参保持续性具有显著影响,从此方面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养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落后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所导致的农村居民基本素质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是阻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通过改变政府观念、发展基础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发展医疗保健等方面来增加落后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和顺利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进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开展以来,在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农村养老局面、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等方面已展现成效,但不足也不容忽视。通过对马楠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推动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从二元体制入手剖析农村环境日益严重和治理困难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农村环境恶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秀清 《阴山学刊》2009,22(4):109-112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中国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的突出特点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直接补助参保农民。面对2002年中国的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总人口数60.9%的7.8亿中国农民,有理由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恩泽于农民,也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driving internal migration flows in Mexico.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that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has had in encouraging migration to border cities. Our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destination of migrants is carried out at a finer level of geographical detail than ever before. Microdata files from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allow us to distinguish urban- and rural-origin migrants to the largest 115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countr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measured by the level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the maquiladora export industry, strongly influences migrants’ choice of destinations. However,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fails to fully account for the attraction of the border, as do the higher emigration rates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border cities. Our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migrants to the border region and to cities with high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re younger, less educated and more likely to be men than migrants to other parts of Mexico. Rural migran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move to the border and to cities with high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than urban migrant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other countries opening their economies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变与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经济学说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这一视角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经济思想史上有关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演变,总结了城市经济学发展进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以期有助于城市经济学理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都市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市型农业作为一种生长于大都市中或城市化地区的现代农业 ,功能多样化和空间布局的无明显城乡边界是其显著特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农业、市民农园、零星插花型农业等多种都市型农业实践形式。我国都市型农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无论是从农业管理体制、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等外部环境 ,还是从生产要素投入、功能定位、土地流转机制等内部管理机制方面 ,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 ,必须高起点制定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 ,以科学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 ,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 ,以企业化管理为运行机制 ,以完善的农产品体系为渠道 ,才能实现都市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快以区域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 ,必须真正确立快速、高效、协调、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 ,以避免把单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看成发展 ,避免以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来换取经济指标 (如GDP、GNP、NI)的增长。发达的地区域经济 ,必须有发达的农村经济 ;富裕的农村经济 ,必然有富裕的农民。当前 ,尤其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使城乡差异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均衡推进、协调发展 ,最终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