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张克修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84,(1)
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矛盾律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探讨性的看法。主要观点如下,(一)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矛盾律同是人们思维判断中的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从形式上看截然相反,因此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的矛盾律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二)不矛盾律属于形而上学范畴,矛盾律属于辩证法范畴。不矛盾律是矛盾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提出矛盾律思想,即“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并认为这个原理是最确实的原理,是无可争辩、不证自明的。矛盾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基本成形。违反矛盾律将犯矛盾两可的错误,引起思维混乱,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分析人们误认矛盾两可的原因。亚氏首创矛盾律思想在西方逻辑史上做出伟大贡献,但他的思想也有其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混同了逻辑矛盾与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3.
对于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观点。要讲清楚排中律又不能不涉及矛盾律,因此,在现行教科书中都把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当作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来讲,但还是难以讲清楚,其中特别是关于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更是讲不清楚,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深入分析思考,首先还是要从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内容入手。现行教科书是怎样表达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内容的呢?较为流行的自考教材《普通逻辑原理》一书中是这样写的:“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内容是:在… 相似文献
4.
辩证逻辑学界在提到对立同一律时,往往以传统逻辑的同一律与之比较。本文以传统逻辑的不矛盾律与对立同一律作初步的比较研究,意在弄清两种逻辑思想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1985年沈有鼎先生在一次讲《墨经》的课程中指出:“‘攸,不可两不可也’,在‘不可’中间加‘两’字,‘不两可’是矛盾律,‘不两不可’是排中律.”并且认为:“《墨经》拿不常用的‘攸’用为逻辑术语,是说一对矛盾判断,过去把‘攸’完全改为‘彼’是没有脑子的.”沈先生还让我们把有的“彼”字改为“攸”.除了把“彼”改为“攸”,我们持相反意见外,其余我们认为沈先生的见解都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把“彼”都改为“攸”不一定合适的理由如下:一则张惠言据说校经,作“彼”.二则“攸”一般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如“君子有攸往”(《周易·坤卦》).或者放在主语与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如“风雨攸除”(《诗经小雅·斯干》).或者作处所讲,如“为韩结相攸”(《诗经·大雅·韩奕》).也就是说,“攸”字多用于动词前面或放在主谓之间,不如“彼”灵活,指代性更广泛.还有更主要的一点是,“攸”的古汉语涵义“所”、“就”、“处所”与辩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彼”有“相对”的涵义,它可作指示代词,指代“那”与“此”相对,如“息壤在彼”(《战国策·秦策二》),又可指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如“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而辩不能一人去辩, 相似文献
6.
7.
目前 ,多种版本的逻辑学教材 ,均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适用范围的界定模糊不清 ,对这两条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表述 ,也不明确、不全面。我们认为 ,应将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矛盾关系或上反对关系的思想 ,不能同真 ,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将排中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 ,不能同假 ,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我阅读了李先焜先生的《论矛盾判断》一文(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九期)。关于矛盾判断这类辩证思维形式的结构,我获得了不少的启发。但是,李先生对矛盾判断所作的分析,在我的思想上,也引起一些问题。我现在不揣冒昧把达些问题提出和李先生商确。当李先生在文章的开始提出他所谓的“矛盾判断”时,李先生固然曾明确地指出,这类判断和形式逻辑的矛盾判断不同,但是李先生却仍然把它叫做矛盾判断。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不曾明显地说出,辩证逻辑和形 相似文献
9.
“形式”、““辩证”两种逻辑最突出、最根本的就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问题。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51年第6期的《逻辑问题讨论总结》,根据马列经典和斯大林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给这个在马列经典中被认为早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却被一些哲学、逻辑学家长期地模糊了的问题,作了一些被认为正确的解决的引线。亚历山大罗夫在他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对这个问题又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绝不能把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看作互相排斥、互相敌视的对立物。”①马特在他的《论逻辑规律》一书中说:现在,我们试图遵循、参考上… 相似文献
10.
悖论问题是逻辑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从逻辑学的发展历史看,关于思维矛盾性相容或不相容的争论,至少已经存在了二千年以上。而在近百年来的新逻辑学(数理逻辑)中,由于集合论悖论的发现,这个问题已成为各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 所谓悖论,就是存在于逻辑思维中的结构性矛盾。悖论意味着对一个命题的肯定表述同时又是对它的否定表述。表示为公式即是:A—→-A,而且-A—→A;所以A←— —→-A。 相似文献
11.
渗透与反渗透、腐蚀与反腐蚀,演变与反演变是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反渗透、反腐蚀、反演变斗争的客观要求: 其一,在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国际社会交往、合作日益频繁的背后,似存在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企图颠覆社会主义的阴谋。他们先是以经济封锁和武力干涉企图扼杀社会主义,阴谋未能得逞后,就把战略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12.
李建章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D-A反应是合成六员环的常用方法。由于D-A反应是可逆的,在温度较高时,反D-A反应占优势。反D-A反应在基础有机化学中应用于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基团保护、特殊化合物的合成、改变官能团性能以及推断反应的定位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何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86-87
古之做事的成和败,为人的成功与成仁,外国文学中的善良与邪恶的综合体,宗教中的天使与魔鬼的统一体,以及现在流行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盛行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不从做事风格、情感世界、文化形态来展现人们对人、对事、对情的复杂情结。无独有偶,这样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现象不仅体现在文化形态心里认识上,而且也体现在单个的字词上,这种情况在汉语言文字学中叫反训。 相似文献
16.
17.
何兰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37-46
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一般被认为是音乐立场上的对手,而尼采曾不顾瓦格纳的反对,在瓦格纳面前褒扬勃拉姆斯的音乐.其时,尼采尽管仍未完全放弃对瓦格纳复兴酒神音乐的希望,但已意识到瓦格纳音乐所存在的缺陷和危险,从而很可能试图结合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不同音乐倾向,对勃拉姆斯有着类似于对音乐中的日神精神的期待,以勃拉姆斯来补充瓦格纳.但在抱有这一音乐理想的同时,尼采对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均心存怀疑:由于酒神和日神不可分离的一体性,没有日神约束的酒神只能成为激情的放纵,失去酒神根基的日神只能成为浅薄的假象,因此,瓦格纳不能代表酒神音乐,勃拉姆斯也并不能称其为日神艺术家.最终,尼采确证了自己的怀疑,认为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并无根本不同,他们都是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者,代表了音乐上的颓废倾向. 相似文献
18.
19.
欧盟反规避、反吸收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以来,欧盟对我国发动了127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反规避与反吸收是其中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反倾销措施的继续。1995年10月20日至2006年12月28日期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动了17起反规避调查、8起反吸收调查。借鉴欧盟在反倾销中的反规避、反吸收立法与实践,提出关于制定实施反规避、反吸收法律规则,有益于健全、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依法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反心理主义的现象学:超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沈玉龙世纪之交西方社会的变迁和科学发展使传统哲学陷入巨大的危机,现象学哲挚正是发端于这一哲学危机以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王义是本世纪初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