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可以为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自然美的现实存在为自然美研究摒弃从观念出发的研究路径,回归自然美的本体研究确定了逻辑起点:从实证的现象出发,从自然美的现实存在开始研究,把研究落实到自然美的本体研究中。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自然的作品。但自然并非"全美",自然美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美的生成问题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角度诠释,自然美的生成基于三个方面:生产劳作活动培育了“自然的人化”力量;生产劳作活动培育了人与自然对象之间动态同构的生命感应模式;生产劳作活动培育了自然形式向美的形式的生成.这三个方面的成果促进了自然美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美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资源,作为中国美学最近的重要理论遗产,其学术价值日渐凸显。从跨文化的视野来看,中西艺术传统中对自然美不同的态度给予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某种超前性生态资源,在世界美学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艺术中表达的自然美、人工创造的自然美和原初状态的自然美三种不同的形态,中国当代美学并非总是明确加以区分。无论是当今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修复已经被损害了的自然美,都和人化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是具有与人同等地位的审美价值主体,过去被认为是人类所专有的美感包括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实际上仅仅是自然广袤的审美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审美态度的恰当性是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继续推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元统一 中和至美──谈孔子的审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学术界一直把“思无邪”作为孔子的审美标准,其实,全面、准确地考究孔子的审美标准,应是“中和之美”。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尚中”、“尚和”的思想,提出了“中庸”的原则。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拓展,这成为他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中庸之美在美学上就是中和之美,不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均如此。孔子的中和之美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美学史上,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很为美学界重视,在我国至今仍有不少赞同者。 狄德罗的“美是关系”一说,是美学史上从主观观念和客观实体两方面单独进行探讨美丑本质不同之后的产物。它可能根源于笛卡儿的“所谓美和愉快不过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说,但又有所不同。笛卡儿说的是主观“审美主体的判断)与客观(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狄德罗说的则是审美对象本身内部存在的关系。“美是关系”说初步打破了旧有的直观经验论的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8.
吴晓红 《江汉论坛》2006,1(3):82-84
自然是人类美感的最直接的教师,自然审美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根部和源头。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到艺术美,这是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逆转的思路。应重新认识自然美的特性并充分重视其独特价值,确立自然美在美学中的本源地位。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功利的联系 ,提出“君子比德”来欣赏自然美 ,重视诗教和乐教等艺术美的作用 ,并主张“文质彬彬”即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仪美学作为美论的客观派曾遭到主流美学的批判与排斥,但是,蔡仪美学关于“美在典型”的论说、自然美的理论,以及用“美的观念”解释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对今天开拓与深化美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是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反映,是自然美与生活美通过艺术家的审美评价,按照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所创造出来的美,因此,艺术美往往具有主观美感的品格.但是这里所说的主观美感,并非是指艺术家的主观随意性的美感,而是说由于艺术家各自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经验的不同,以及艺术家各自的审美理想的不同所形成的各自有异的美感.但是,由于艺术美与生活美(包括自然美)都是美,所以它们就有着共同性的一面.生  相似文献   

12.
何来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秘密来自人 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自然美从何而来,却成了比斯芬克司之谜不知困难多少倍的难题,绞尽了一代代哲人的脑汁,今天,仍然是美学界的热门话题。 仿佛希庇阿斯率尔回答苏格拉底的提问“美是什么?”——“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人们对自然美从何而来的提问,最直截、最干脆,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自然美是自然自身造成的嘛!”显然,如果问题就是如此简单,就不必美学家们操心劳神了,自然科学家满可以有资格成为权威的发言人。 然而正如苏格拉底驳斥希庇阿斯的回答,我要问的是美,不是美的东西,希庇阿斯就瞠目不知所对一样。我们要问的是自然的“美”,不是自然,那率尔回答自然美是自然本身所造成的人,也许会觉得自己犯了与希庇阿斯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自然美是自然性的,是心灵性的,还是社会性的?这个美学问题争论有年而未决。笔者认为,个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同志把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客观性对立起来,好象一讲美的社会性,特别是一讲自然美的社会性,就否定了客观性,就是“主观唯心主义”;二是主张美的社会性的同志,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应着重阐明社会性和客观性、“自然性”的关系,说明自然美中客观性与社会性是否能以统一。本文的目的是想对此作些探讨。(一)自然美社会性的现实前提大千世界,美的事物姿态纷呈,色彩斑烂,概括起来不外两个基本特征:形象性和感染性。前者指的是美具有可供主体感性观照的具体形象的性质,这是构成现实的美的首要条件。后者指的是美的形象在供主体观照的过程中引起美感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性质,这是现实的美的实质内容。可见,现实的美的生成有一个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评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是黑格尔后期成熟的美学思想的汇集和总结,它集西方古典美学优秀传统之大成,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美学科学专著之一。《美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美学》很赏识,认为这部著作在美学领域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作为一部成体系的美学著作,《美学》的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它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与贯串线索,有独特的主干与分支。乍看起来,这部洋洋百余万字的巨著涉及面极广,从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美、美感、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基本问题,到艺术创造与鉴赏、艺术史与艺术分类,无不作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详尽分析和探讨,似乎很难找到它的中心线索。但实际上,这个中心线索是存在的,它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感性显现”说是支撑着黑格尔整个美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兰州学刊》发表了刘世昌同志《试论自然美》一文,读了以后,很受启发,文中从自然界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辨证统一去解释自然美,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阐述中,有些提法如“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却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美与美感关系问题 ,是美学研究中久悬未决的难点之一 ,回顾有关的研究历程 ,对其中有代表性、建设性的学说思路、脉络加以整理、分析 ,可得到深刻的启示。  一、 2 0世纪 50~ 60年代 :美与美感孰先孰后的论争  中国当代美学美与美感关系研究的起始 ,主要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 ,“美学中的基本问题 ,如美学史的事实所证明 ,首先就是美在于心抑在于物 ?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引起美感 ?”①主观论为一个阵营 ,主张 :“美产生于美感 ,产生以后 ,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 ,扩大和丰富了美感。”②客观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美学界围繞批判朱光潜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展开了热烈討論和爭辯,呈現出一片百家爭鸣的景象。現在爭执的基本问题仍在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以及是怎样的客观和怎样的主观。茲分下列三方面加以简述。一、“美在物”与“美在心”对这个问题,朱光潜过去认为美純粹是主观的。試以“花美”为例,他认为,花,只是美的条件,但它本身不就是美,犹如空气含水分是雨的条件,但水分却不就是雨一样。他說:“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凡是美都要經过心灵的创造”。……总之,花本身的形象以及它的美都产生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美学哲学思想丰赡深邃,宏阔玄远。其中,尤以自然美思想颇多独特之见,现略作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 庄子认为“美在自然”。这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一文里批评蔡仪同志的美学观点时,首先指出了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接着我在“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一文里详细说明这个基本原则对于建立新美学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地试图根据这个基本原则建立我自己的美学观点。此文发表后,我读到一些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批评,就中比较严肃对待问题的是李泽厚同志(下文简称李)的“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和洪毅然同志(下文简称洪)的“美是不是意识形态?”两文。我在这里作一次简赅的答复。  相似文献   

20.
吴承笃  路琳 《天府新论》2006,1(2):159-160,F0003
实践美学以实践的观念介入自然美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其中有受自身理论视界的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有由于时代的影响而产生的理论缺陷。现阶段的生态美学已经针对实践美学中暴露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生态整体主义”。在思考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对实践观念的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的生长点,而自然美也必将在逐步进入生态时代的过程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