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工资福利费"到"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准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颁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中,《职工新酬》准则的出台,体现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内涵及其价值认识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就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职工工资与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从概念及范围、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列示与披露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利于对新准则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构建了与我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靠近、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黄涛 《经营管理者》2011,(1X):265-266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实施。新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与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和2004年4月27日分别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有关企业于2001年1月1日和2005年1月1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内容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本文仅对两种会计制度中长期待摊费用核算的差异问题作一比较。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长期待摊费用核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省略了长期待摊费用具体包括项目《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长期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一条中规定:“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已…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完成其建设任务,正式步入实施阶段。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及实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会计的地位,使我国成为国际会计舞台的重要成员,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会计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在原《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祁欣 《经营管理者》2009,(24):182-182
"待摊费用"是体现权责发生制的重要账户,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已将该科目从会计科目列表和会计报表项目中取消。本文将由此切入,从资产负债观和权责发生制的角度探讨新企业会计准则所体现的会计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根据权责发生制基础,为平衡各会计期间的损益,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设置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明确并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但却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原来在这两个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新准则取消这两个科目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薄弱点分析 (一)会计科目设置级次不一,尤其是成本、收入等科目设置繁简不一,无统一标准模式。 首先,按《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了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核算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应设置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一级账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仅在新准则第31号准则"现金流量表"中作为披露项目出现且未说明对其报告的方法.本文将从"两费"产生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出发.从资产负债观、事项法角度探讨新准则取消这两个科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仲伟俊 《经营管理者》2009,(24):206-206
公允价值的概念及计量属性的引入,是会计准则施行的最大亮点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跟旧准则比较起来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简单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其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做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它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2.
刘婕 《经营管理者》2009,(17):216-216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许多新的会计理念和处理原则,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步伐,本文阐述了我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准则从租赁开始日与租赁期开始日、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新准则的变化及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售后租回交易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意味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有望得以实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企业在利润核算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规定的会计科目与以往的会计科目有较大不同:1.以往不同的行业的会计科目各不相同,现在则采用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2.以前只有外资企业采用四位的一级科目编码,现在则统一采用四位的一级科目编码。3.以往的会计制度只规定了统一的一级科目名称及其相应编码,二级以下均由企业自行定义,新制度统一规定了部  相似文献   

15.
科目编码是会计信息化核算方法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专门方法,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实现科目编码的高度一致《,企业会计制度》对科目编码的统一规范为其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但制度中部分明细编码的设计对信息化报表的编制考虑不足,导致某些动态报表无法编制,设计单向编码和综合编码将使该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关侠 《经营管理者》2009,(17):227-227
我国在2001年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简称旧债务重组准则)和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在损益确认方面,资产入账价值计量方面,以及在债务重组定义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新债务重组准则在2007年1月1日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铁路企业近期也要实行新会计准则。针对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运用新的债务重组准则作如下探讨。一、铁路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意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企业要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工作就必须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推动企业发展,会计工作不能落下,分析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区别,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也能够有效协调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观成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本文讨论了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对其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会计行业准则,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很多具体化要求,也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化指导,自从新的会计准则出台以来,企业的会计工作就必须按照新的规范来执行,原有的会计工作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根据新的标准强化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新的会计准则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调整,所以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工作对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的会计准则,就其新的要求分析并讨论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贯彻新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随着经济发展、用户对相关性要求提高、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涵义在国际上不同组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本质是大致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施行,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及利弊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重点阐述公允价值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介绍公允价值在运用的优势和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