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始皇统治心理受其父母、社会环境和自身地位的变化,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在他亲政前不得势时,忍耐、自信、奋争的心理占据主导地位。铲除吕集团,亲理政务后,随其地位的变化,权势欲心理迅速上升,政治头脑也更加成熟,既保留了童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又表现出他成年后专权残忍,善于玩弄权术,喜动厌静的心理特质。秦始皇这一时期的统治心理,在他进行的统一战争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后得到充分体现。秦始皇统治心理的变化,对秦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正负双向效应。在他身上既有导致事业成功的个性心理素质,又有危害社会的心理缺欠,给秦历史的发展既带来了光辉,也涂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2.
从1895年至1901年间,李鸿章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晚清许多历史人物晚年思想日趋向传统回归不同,李鸿章晚年的美国及欧洲之行,使其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判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这一变化到底表现在那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对晚清政治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正>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显示出恩格斯晚年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因此,对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的真实原理,而且对于解决目前哲学理论界正在热切讨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历史必然性与随机偶然性的关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历史多线发展的关系等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理论活动探析赵仲英马克思逝世前五年(1878—1883)里,由于病魔缠身,不能再集中全部精力从事艰辛的写作,包括最后完成《资本论》这部巨著。然而他仍如以往那样,只要稍能坚持,就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新的理论探索。这段期间马克思写下的大量读书笔记以...  相似文献   

5.
晓晓 《快乐青春》2014,(1):69-70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相似文献   

6.
晚年梁启超曾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此领域,他不仅写出一系列名篇佳作,而且对哲学史方法论问题也颇多创见。其哲学史方法论之特征约有四端:一、颇具学术史特色的撰述视角;二、近乎历史主义的态度立场;三、结合中西优长的研究理路;四、注重多角度的切入方式。其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成果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天才设想 ,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东方社会理论。使其世界历史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备 ,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了秦始皇的容貌:"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后人对此均无异议,甚至加以想象发挥。可是,据《太平御览》引《史记》文,证以相关典籍,知今本《史记》此句为讹文,原文当是"隆准、蜂目、鸟喙,豺声"。  相似文献   

9.
潘星 《理论界》2014,(7):126-128
孙中山的对外观念,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里经历了急骤地转折。在联俄之前,他曾一再尝试联结欧美列强,但却不幸遭遇失败,列强不仅不愿对他施以援手,反而屡屡与他为敌。内外交困之下,孙中山只好将求援目光转向苏俄。苏俄同意对孙中山进行援助,但须以改组国民党和孙中山改变对外态度,与它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为条件。在苏俄的推动下,最终,孙中山与列强彻底决裂,而与苏俄实现结盟。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的恚恨林剑鸣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当秦始皇巡行全国的大队车骑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驻跸在山青水秀的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曾令人刻石歌功颂德。在这块被称之为“会稽刻石”的铭文中,留下一段异乎寻常的文字:“饰省宣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率着大队车骑、随从,由咸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巡行。当他走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像以前几次巡行一样,在山上刻石留念。在这块会稽刻石中,除一般颂扬秦始皇的文词外,还有以下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与秦千童城徐童文秦千童城(今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即当年徐福奉秦始皇命,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求仙入海前“为具衣食舟楫”集中整训的地方。战国时代属齐国,称饶安邑。秦代属济北郡,汉代属渤海郡。因千童于此筑城侨寓,遂称千童城,俗称童子城。汉高帝置千童县。...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的血统问题秦始皇的血统问题,向有不同说法。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载,秦始皇为吕不韦的私生子。原文是如下: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一名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  相似文献   

14.
俄国十月革命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了俄国所处的那个时代发出的迫切呼声。列宁晚年对这一时代课题作了深刻思考,进行了艰辛探索,做出了科学回答,留下了宝贵财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探析思考列宁晚年有关建设思想,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精确刻画儿童认知结构,皮亚杰对布尔代数进行了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概念和运算。皮亚杰称这种用来刻画儿童认知结构的运算理论为“心理逻辑”。心理逻辑产生之后,受到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批评和指责。然而,当代逻辑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对皮亚杰的心理逻辑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析了读者群中科研读者的心理特征 ,指出分析科研读者的心理 ,对开展读者高层次的服务 ,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文中就科研读者的三个心理特征 :1.对文献资料详尽的占有心理 ;2 .文化上的顺从心理 ;3.心理准备不同 ,进行了一一表述  相似文献   

17.
一、一项防御匈奴的伟大工程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大帝国,防御游牧民族的袭扰,派蒙恬、杨翁子督工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华里的长城(《淮南子·人间训》)。这条长城的重点工程在北段,即建在河套以北狼山、大青山中的长城(以下称秦长城北段)。 秦长城是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其西段防月氏、羌人,东段防东胡,北段则为防御匈奴。 匈奴是一个长期活动于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阴山以北渡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诸低级阶段,时小时大,时分时合,没有文字,没有城郭,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大约到战国后期,匈奴才进入原始社会后期军事民主制阶段。他们为了寻求气候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大刃有些文章和传言称,毛泽东对秦始皇及其“焚书坑儒”、专制政治报是赞赏。这颇使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分多人困惑,乃至发生错误的联想。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最近前中共山两省委书记陶鲁期同志撰℃f《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是重视法的,也制订了不少成文法。但是有法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第一,秦始皇有法不依,等于无法;第二,在先秦时,法治是以法家学说为指导的,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与法家学说颇多不合,他通过烧书打击诸子之学的同时,法家学说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第三,实行法治的最理想的人选应是法家,但在秦的朝廷中,秦始皇并未任用这些人,他们在秦的命运不佳,像韩非入秦即被关入监狱,最后被药死,遭遇更为悲惨,第四,秦始皇是从“百家争鸣”的时代生活过来的,治政不主一家,而是几家并用,是个实用主义者;第五,封建社会里的法是治民的工具,不能治统治者自己,这既缺乏公正性,也失去了法的普遍意义和作用。再说,中国人民受儒家思想教化很深,自称“礼义之邦”,讲究伦理、道德、良知、人情等,而这些往往是法所干预不了的。这就决定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根本不具备法治的条件,不可能实行法治,秦代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汪高鑫 《人文杂志》2001,(5):125-129
秦始皇是一位颇具历史意识的政治家.他以历史作借鉴,议定了秦皇朝一系列立国制度,主要有立尊号与废谥号、建立水德制度、推行郡县制度、举行封禅大典.他既重视发挥史学的"颂今"功能,又惧怕人们以古非今.刻石与焚书则集中反映了秦始皇的这种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