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监狱环境色彩设计的发展应与现代监狱行刑方式的变革一脉相承,是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技术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以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为研究理论基础,从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原理与技术以及监狱环境设计等理论出发,借鉴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的色彩语言形象坐标和五色配色形象坐标,概述监狱环境中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主要目标,总结监狱环境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国内外典型监狱环境色彩设计案例,从而阐释符合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具有治疗效应、疏导效应、激励效应、平衡效应、调控效应或识别效应的监狱环境色彩,使其成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服刑人员的人权保护是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常被忽视的问题,保护服刑人员的人权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近日发生的叔侄十年冤案为切入点,提出监狱对服刑人员的人权保护不足、监狱等部门应落实服刑人员的应有人权的论点,辅之以实证研究,分别提出各方主体的认识、跨地域的现状、现有法律法规的漏洞的论据,最终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等建议,旨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冤假错案,推动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监狱服刑人员婚姻权入手,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婚姻权利的含义、立法依据、及其实现意义,对服刑人员婚姻权的实现途径进行初步的探索,指出实现监狱服刑人员婚姻权的总的要求是:在寻求监狱服刑人员婚姻权利与监狱管理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保障监狱服刑人员婚姻权有限制、有条件、有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多元文化中,超越了使用价值消费,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是对先前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反拨.从同质性的大众文化到个性化与无规则的可选择的消费文化,体现了当前文化变迁的一种态势.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和男性不同的生命体,关于男性服刑人员的讨论和研究并不一定适用于女性,因此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女性服刑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总的来说,初来乍到的女性服刑人员主要面临着四大困难及其所带来的痛苦:(1)失去自由;(2)服从监狱的作息规定及各种规章制度;(3)适应全新的工作岗位;(4)心理落差.对于入监之后遇到的这些问题,女性服刑人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需要在生理、心理以及生活上进行调适,对她们而言,适应监狱的生活和工作本身就是对她们的教育和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再社会化过程.在监狱规范的要求和强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每个女性服刑人员几乎都成为了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新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监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文明监狱的和谐和其所创造的人文精神又将促进监狱文化的发展。如何建设好监狱文化,利用好监狱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教化和改造,发挥其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提高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进程中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是近代以来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历程,中国的大众文化于此时初现端倪.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特殊的发展历程,致使大众文化仅限于在少数开埠城市中发展.此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已经初具商业性、娱乐性、媚俗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监狱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无论是从服刑人员的个人利益出发,亦或从社会整体利益来看,都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但该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遇到法援形式单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物质保障等问题。由此,可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延展监狱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设立援助基金等措施的实施,探索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它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传统历史学和文化理论以及其它理论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众文化进行人文提升的必要性在于大众文化消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对之提升的可能性在于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从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诸环节入手,制定相应政策、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大众的审美教育,是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文化消费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消费是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进行精神状态的自我调整,充实感情和复归人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众文化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浪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大众文化也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满足大众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最好形式。大众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语境下,西方主要是英美,其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对象不再是“精英文化”,而主要是大众消费文化。大众消费文化随当今传媒起舞,颠覆了艺术领域隔离于大众文化其他领域这一固有观念。文章试以当代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消费文化镜像,并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文化镜像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的权利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任何法律法规以及监狱的规章制度都是不能剥夺的。除此之外,服刑人员的其他权利要受到刑事义务的制约。服刑人员与一般公民相比,其自由受到限制,因此,与自由有关的权利,相应地受到制约。另外,刑罚的目的、公序良俗以及监狱的安全等,也要制约服刑人员的权利。服刑人员的权利,具有期待性、不完整性等特征。服刑人员权利的这些特点和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勾勒出服刑人员的权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质,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77名天水监狱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进行个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青少年罪犯的COPA-PI得分.本研究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涉及的问题有三:一,大众文化经过了Popular Culture→Kitseh→Mass Culture→Culture Industry→Popular Culture的概念之旅,其中隐含着西方学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二,大众文化经历了从新兴文化到主导文化、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中产阶级文化到青年亚文化的演变过程,这意味着当今大众文化的构成、生产与消费机制等等已发生了种种变化.三,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研究的姿态走向了公允平和,理论方法走向了多元共生,关联语境走向了后现代主义,聚焦领域走向了媒介文化,由此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理论的不同景观.但无论如何变化,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差不多都可看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符号学”的变体.  相似文献   

17.
费斯克的文化符号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费斯克是西方重要的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众多洞见都体现在他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阐释之中.从符号学的途径入手,分析费斯克对大众文化、文本的理解,以及受众符号学式的抵抗和这种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从其主体结构来考察,可以将其分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由于以上两种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的作用力的差异,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也就存在明显区分:精英文化对政治稳定起主导作用.而大众文化对于政治稳定起支撑作用.而在这两种文化内部,不同类型的文化对于政治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精英文化中专制型的文化主导的是一种静态有序的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固化的、脆弱的政治稳定;而民主型的文化主导的是一种动态有序的稳定,这种稳定才是长期的、稳固的政治稳定.大众文化中村民文化和臣民文化是政治稳定必不可少的有利因素,而公民文化对于政治稳定具有双重效应--适度的公民文化能够促进政治的稳定.但过度的公民文化必将威胁到政治稳定.在民主土壤上,最终达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自上而下的双向结合,形成同质性文化,这才是政治稳定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了解服刑人员的人性观,为矫治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是以<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Wrightsman,1974)为主要的调查工具,对200名进监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进行人性的哲学的调查,并以8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结果表明:服刑人员在愤世嫉俗因子上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大学生;在值得信任因子上,犯故意杀人罪、财产罪和盗窃罪的服刑人员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服刑人员与大学生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服刑人员对他人的行为的看法,一方面表现为偏激、非理性;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盲目信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形成和特点 在探寻大众文化消费形成源头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主干因素,现代大众文化消费由于受到这些主干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一定的文化消费指向。 第一,历史传统。历史传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一种心理凝聚作用。尽管消费者心里有不同层次的分化,但都立足于这一具有继承性文化基础之上,特别是,一定民族具有特定的文化土壤与悠久传统习俗,在持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将逐渐凝聚为既具稳定性与延续性,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统一的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消费结构。 第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或封闭、时代背景的稳定或动荡,都将对大众文化消费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直接影响。正是这“总的气候”决定了大众文化消费的纵横发展。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消费必然局限于稳固、陈旧的消费模式与形态,而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则推动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与革新,形成多元化空间、开放性思维、网络化结构三者融合的新型文化消费特征。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代替旧的消费传统,高层次的消费内容及内在精神动力又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动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