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人道主义干涉是当前国际政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问题时不容回避的重要命题。“人道主义”概念自诞生以来,其内涵经历了存在和实证的多重发展,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学界关于人道主义干涉争诉不断的关键原因在于,未能从理论上界定清楚人道主义干涉、人道主义干预、人道主义援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人道主义干涉基本概念理论内涵的清晰界定,是科学透视后冷战时代人道主义干涉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向的理论基础。西方人道主义理论是“干涉”的理论,其实质是把人道主义当成干涉的借口。把生命权、发展权作为维护基本人权的出发点,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人道主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期我国人道主义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的关系、人道主义的层次性、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等问题,并在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存在人道主义的成分但不是人道主义的观点。在人道主义层次的问题上,主要有“一个层次论”、“两个层次论”、“三个层次论”的观点。在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问题上,主要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原则;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原则的统一;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交集”关系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两种对立的人道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人道主义热,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数百篇文章,讨论人道主义问题。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因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有人道主义的一般内容,而且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最高的人道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它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界限,把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种人道主义,把它看成是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同人道主义根本对立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青年马克思虽然也使用过人道主义的概念,那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抛弃了人道主义概念,并对人道主义作了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毫不相干,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现实人道主义”这一专门名词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那特定的形容词“现实”二字。在语义学上,“现实人道主义”这一概念同非现实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抽象人道主义以及思辨人道主义等等概念相对立。这种新的人道主义同别的人道主义形成对照,同时它还否定了抽象性、非现实性等等传统人道主义的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均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有交集,显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肯定;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基本关系可以表述为:人道主义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重要文章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后,学院党委立即作出了《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重要文章的决定》。并组织中文系、马列主义教研室、政史系、机关等单位的部分教师、干部撰写了五篇学习胡乔木同志重要文章的论文。三月下旬,学院举办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专题讲座,先后在教工和学生中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讲座和学术讨论,在思想和理论上都有新的收获。对于“为什么要区分人道主义的两种含义”有了明确认识:近几年,我国理论界有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之初“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中,启蒙话语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表述自己的观点,用以论证人道主义的普适性和合法性,并与意识形态话语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在此后政治的干预下,“人道主义”讨论被迫中断。在论争中,启蒙话语在表述方式上体现出与意识形态话语的某种一致和“共振”,但是,两种话语的真实指向却大为不同。这一分歧和矛盾表明了在思想解放取得初步成效之后,两种话语曾经共有的“新时期共识”的破裂。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关系各理论流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把西方国家相关的理论争论大致分成三派 ,即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全球主义 :现实主义反对以抽象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的人道主义干涉 ;理性主义在承认人道主义必要性的同时 ,主张给以不同程度的限制 ;而全球主义则认为 ,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权利 ,也是各国的义务。这三派分别强调国际政治的某一个侧面 ,因此各有合理之处 ,也存在着很多理论的偏颇。通过对比 ,我们可以加深对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 :人道主义干涉固然有其合理与道德的一面 ,但其对国家主权与现有国际秩序更存在巨大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听众和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评论》杂志1965年10月到12月各期,在“对人道主义的探索”的专栏中,以问答形式连续发表了五篇宣扬“人道主义”的文章,这里摘译其中三篇,供批判参考。说什么“人道主义是积极的”著名英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牛津大学威克姆逻辑学教授艾耶尔,在题为“人道主义的适当性”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10.
路易·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这部著作中,根据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以1845年为界将其思想划分为青年时期和思想成熟期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为本质上属于人道主义的两个不同阶段:离黑格尔较远却离费希特与康德较近的、理性与自由的人道主义和离费尔巴哈的较近的“共同体的”人道主义。经过科学分析与验证,厘清并阐释了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以及科学同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明确提出反对任何形式的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同时,还原并呈现了一个以实践的形式存在和展开的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郑忆石 《南都学坛》2004,24(2):107-109
阿尔都塞是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他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总问题”———人道主义的分析 ,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理论定位和理论本性的揭示 ,论证了人道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时限 ,即人道主义只是青年马克思思考的“总问题” ;提出成熟的马克思思想 ,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极端论断。  相似文献   

12.
视人道主义似蛇蝎、如猛兽,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货色,必欲歼之而后快,固然是错误的,必须加以反对;不加区别地谈论各种人道主义,宣扬一种超时代、超阶级的人性论、人道主义思想,也是错误的,应该加以反对。发表在1983年1月17日《文汇报》《为人道主义辩护》一文,就是后一类文章。尽管作者一再申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道主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人道主义是有区别的,但他说,这种区别, “只是一种人道主义和另一种人道主义的区别,而不是人道主义和非人道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南都学坛》2002,22(6):70-74
人道主义是打开鲁迅与托尔斯泰两位“文化恶魔”深邃思想迷宫的一把钥匙。弱者之爱与人类之爱、渴血复仇与“勿以暴力抗恶” ,前瞻与滞后的人道主义理想是他们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差异所在。他们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各自独特的多重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以及其后的推进,是以“以人为本”的“主客体互补”的模式为轴线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存在的问题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一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即仁道主义的奉行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公然批判人道主义。“四人帮”恶意批判人道主义,从理论本质上表现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的彻底背叛。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大约十五年里,主要在法国,“大陆”哲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人道主义的概念。人道主义概念已成为众矢之的,攻击来自四面八方,但都冠之以理论反人道主义。任何渊源于笛卡尔的“我思”或康德的“先验哲学”的关于主体的哲学,都被贴上了“人道主义”的标签。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对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解读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和曲解;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而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它区别于近代启蒙传统,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青年马克思向成熟马克思的过渡变得顺利成章;成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同样有人道主义意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学命题,与此同时,周作人还创作了诗集《过去的生命》中的诗歌。《过去的生命》主要体现了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中的三方面重要内容:“人道主义为本”、“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求生意志”和“求胜意志”。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正确地指出:“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学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罪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前称革命人道主义)待遇,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对于劳动改造罪犯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我国劳动改造机关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监狱、体现其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一个显著特征.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解放区监所工作还是建国以后的劳改工作实践,铁的事实都证明了对罪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它对于分化瓦解敌对营垒,彻底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和消灭剥削阶级,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争取社会同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卫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多次对于人道主义不加分析的批判,以及旧监狱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罪犯实行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政策曾被打上“资敌养敌”、“界限不清”的印记,使单纯惩罚的思想,以及“犯人身上就得脏点、生活就得苦点、劳动就得重点”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到今天,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过无数学问家的铨释与发挥,它的内容变得非常繁复驳杂。 象浩浩荡荡的大海,必然地汇集着许多不同河川与细流,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决不是“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得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