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印象之中父母是从来都过生日的,所以父亲的生日底是哪一天我的确不记得。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天,单位里要我填写一份履表,上面有一栏竟要求完整填写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出生月日,我只好打电话给母亲把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生日一一问清楚。这时我忽发现,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日,他养育了我20多年,还从未送过他一样东西,现我已经开始自己挣钱了,应对父亲表表心意了。给父亲买什么好呢?想想去,还是决定给他买一支克笔。父亲是摇笔杆的,在位要写材料,回家又要写章,几乎是一天都离不开的,可是插在他上衣口袋的,却总是那么一支老掉牙塑料壳钢笔…  相似文献   

2.
落日     
小时候,常随父亲一起去看落日。和父亲看落日是在一个小小的水塘边。即将落山的太阳光把我们父女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就像院子里父亲亲手种下的两株一高一矮的白杨。也许由于我那时候还太小,实在看不出那即将落下去的太阳里蕴藏着什么奥秘。惟一能够引起我兴趣的倒是父亲的故事。我紧贴着父亲强健的身躯,搂着他,坐在岸上被太阳照耀了一天的土地上。每当这时我便感到一种温暖、一种依靠。父亲总爱给我讲故事,对父亲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我都喜爱,尤其是夸父,那个为了子孙后代的光明竟然去追赶太阳的人。只有在看日落的时候,父亲才肯摘下他那副…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名片     
父亲年纪大了,时常到城里来住一段时间。一天晚饭后,全家人正在一起谈论春节上班后的单位趣闻,父亲突然提出要印名片。全家人都以为听错了,不由得都笑了起来。父亲从农村来,用不惯抽水马桶,放不下老家窝里的鸡、圈里的羊还有门口的那块小菜地。每住一段时间,就嚷着要回乡下。他  相似文献   

4.
张继东 《社区》2014,(9):52-53
23岁的小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他父亲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可工作没多久,小玉就不愿干下去了坚持要辞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干一段时间就干不下去了。他父亲去公司了解后才发现,小玉在公司里非常内向,根本不跟任何人沟通,还特别惧怕任何有挑战性的工作。无奈,小玉的父亲带她来到医院的心理门诊。  相似文献   

5.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所谓的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所谓的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并在各方面都尽力表现很好。  相似文献   

7.
静等花开     
正每个孩子都是花,每朵花不一定都开放得很完美。为师者应该拥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呵护和帮助他们成长。"用自己的真心适时适度地浇灌,静等每朵花的开放"。这是我在从教过程中对自己默默立下的追求。杰是从他校转来的,当时四年级下学期。带他来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和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交流得知,男的是孩子父亲,  相似文献   

8.
纪岚 《北京纪事》2015,(4):84-86
50年代初,从河北老家来到京城挑砖
  父亲很爱聊天,但他的故事总是断断续续,不长就断了头,但跟我讲了几十年。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首都北京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城市建设一下子摆到议事日程上,急需大批的建筑工人。1952年春天,父亲的故乡河北永定河畔一个古老的村庄,被一场洪水洗劫后,父亲跟着几个老乡来到京城,参加到北京的建筑大军中,在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当了一名挑砖工。第二年,只有父亲一个人扛着铺盖卷腰系一根麻绳又回来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建设新中国新北京之初的岁月里,每一个劳动者都以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投入到每一天繁重的劳动中。那时候父亲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工地既是家也是他的生活信念,工友们也是朋友,在工地他怀揣着梦想。后来我在电视台介绍老北京的故事里看到,那时建筑工地上虽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却都是人背肩扛,一天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父亲说:“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工作的。”他年轻时只有1.57米的身高,父亲就是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参加到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工程建设的。已经有一些生活经历的我问父亲累吗?他说:“那会儿年轻,不觉得累。那时候有150斤一副的担子,也有200斤一副的担子。人家大个儿挑200斤,我不服输也挑200斤的。”两年后父亲加入了共青团,三年多以后他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父亲南怀瑾     
正父亲一生都在忙碌。他废寝忘食,不是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相反,他有一套特定的用餐时间和习惯,而且多年以来一贯如此。父亲在大学堂时依然和从前一样,每天都不吃早餐,午餐只吃少许自家厨房炒的、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每天晚上七点半则是父亲的"人民公社"几乎固定不变的用餐时间。其实,他真正吃的就只有这一餐。每到用餐的时候,宾客们就会自觉来到餐厅。会客的餐桌大,座位多,不用催促,也不必等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07,(11)
父亲60岁了,教了一辈子书,现已退休。老人家一生清贫,住的还是陈旧的土屋,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他最大的自豪,就是把几个儿女都培养成了大学生。但父亲只是落了个好名声,并没享儿女们的福。每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小幽默找对象有个小伙子非常听母亲的话,每认识一个女友,就带到家里征求母亲的意见,但都被她一一否定了:"这个太蠢,那个太丑……"终于他找到了一个跟母亲长相、脾气和习惯都非常相像的女友。但是,被他父亲否定了。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声音     
我们一家人对父亲的恐惧已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甚至连母亲也怕他。小时候,我和妹妹以为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有个酗酒的父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酒疯,无论怎么做都不合他的心意。  相似文献   

13.
父亲收藏砚台,每方砚台都有一段故事。在父亲的藏砚中,有一方长方形的铁砚,是在西安市的一个旧货摊上淘来的。这方铁砚当时锈得很厉害,连卖主也认不出它的真面目。父亲买  相似文献   

14.
禅师的道理     
《北方人》2007,(4)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相似文献   

15.
正前些天回去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我上了一天班累了,让我先休息一会儿,他这就为我做饭。我在父亲的卧室里歇着,感觉有些无聊,于是便看父亲床头的小说,我随手翻了翻,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的鸡年计划书。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工作严谨、认真,做项目有计划、有步骤。退休后父亲依然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作风,做许多事都  相似文献   

16.
《父亲:对生命的最后倾诉》(华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催人泪下的书。书中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读书时,每一页我都是用颤抖的手翻过的,我被书中的每一节、每一段而深深地打动。 《父亲:对生命的最后倾诉》是以父女之间的坦诚对话为线,穿插着一个身患癌症的老军人的临终日记,从而组成了一幅普通人对生命渴求和对  相似文献   

17.
父亲     
父亲下岗了。其实,父亲本不会下岗的,全厂百余号人,谁不知道父亲“李能手”的大名呢?然而他确实下岗了,这都怨他那“不开窍”的脑筋。早在减员前,主任就曾透风给他:“年纪大了,有希望干几年吃个退休金。然而现在又在减员增效,很难说呀……”那意思很明显,只要父亲开窍些,给主任些好处,下岗断然不会落到他的头上。我刚一提及这事,父亲大怒:“拍胸口问问良心,咱办事得光明磊落!”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困苦熬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又忙碌起来。整个下午,父亲都在修理那…  相似文献   

18.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9.
苦心     
他走出了电视台的大门,他失败了。进入娱乐圈是他的梦想,在这一瞬间都已灰飞烟灭。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可他不愿意秉承父亲的意愿去经商,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而他再一次遭受到了失败的厄运。他有些懊恼,眼前又浮现出昨天晚饭后和父亲散步时的情景:晚霞染红了西天,微风轻拂,使人感到特别的惬意。父亲脸色很好,还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他熟悉的老歌。他记起了一句广告词:不懂得老一辈的情歌,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说得多好,他有些兴奋,他终于找到了和父亲交流的通道。他们谈得很投机,儿子也不失时机地在父亲面前表…  相似文献   

20.
苦心     
他走出了电视台的大门,他失败了。进入娱乐圈是他的梦想,在这一瞬间都已灰飞烟灭。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可他不愿意秉承父亲的意愿去经商,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而他再一次遭受到了失败的厄运。他有些懊恼,眼前又浮现出昨天晚饭后和父亲散步时的情景:晚霞染红了西天,微风轻拂,使人感到特别的惬意。父亲脸色很好,还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他熟悉的老歌。他记起了一句广告词:不懂得老一辈的情歌,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说得多好,他有些兴奋,他终于找到了和父亲交流的通道。他们谈得很投机,儿子也不失时机地在父亲面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