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分之一,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其中关于文化本质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关于文化建设思想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针,而且毛泽东文化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4):133-138
毛泽东诗词可视为现代文化转型进程的侧面展示。毛泽东诗词创作体现了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因素的扩展和下移趋势以及现代文化所追求的展示自我、倡导革新的文化理念,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进程中所存在的文化割裂和发展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早期诗词表现了三种精神,即豪迈的“雄气”、高尚的理想和大公无私的“孝”的精神;第二,描写战争内容的诗词主要表现了团结战斗、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新中国成立后诗词的主调是歌颂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第四,毛泽东诗词最博大的人文精神是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应当端正研究视角、研究心态,客观地看待毛泽东为当代中国留下的遗产和启示,从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政治方向和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奠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调、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上,如实地把毛泽东看作当代中国的奠基人,看作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最初成果。由此在历史与时代的结合上,把贯穿着一代一代中国人理想的中国梦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开创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5):130-133
典故的翻译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至关重要。毛泽东诗词典故可分为神话、寓言、人名等类别。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比分析四种《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典故译文,可发现汉语诗词典故翻译的某些规律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和理论概括,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至今仍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发挥这些思想,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丽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102-104
众所周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形成的。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却肇始于毛泽东。50年代中后期,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说,为后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浓缩表现形式,其对外传播有效地塑造了我国革命文化的形象。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文化以表达中国革命史事件和抒情主体的精神为内容,并藉由“山”“水”主题及延伸的革命文化负载项得以表达。西方英译单行本的叙述和译文互相诠释,直观地对毛泽东革命地图及个人形象进行整体性构建;以“官方定本”为代表的中国译本中的诗词译文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我国对“官方定本”中译文的数度修改有效凸显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张文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3-19
毛泽东的文化动力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力量内涵、形式、特征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从叙事维度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以历史语境和现实境遇为文化力量的叙事空间;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力量的叙事主体。从话语层构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对决定政治方向的意识形态力量、体现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力量和展示精神生活的文学艺术力量展开了叙说。其文化动力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思想基础、夯实群众基础、增强宣传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78-8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进行了三次大的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对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荣开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4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些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1.总结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教训,得出“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2.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根本前提;3.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4.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作出总体安排,指明前进方向;5.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作了孕育和准备。 相似文献
13.
叶太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5):84-87
本文运用“风格即人”、艺术品是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基本原理,由毛泽东诗词而展示毛泽东光辉灿烂的人格之美,如:理想信念之壮美、哲学智慧之精美、关爱民众之醇美、胸襟魄力的雄浑之美、神情气度的潇洒之美、风格境界的朴素之美,等等。 相似文献
14.
李道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分析和判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选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14-20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却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接续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或成形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纯粹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政治条件要素的促成,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文化条件要素的主体促成作用表明,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直接作用而非仅仅间接作用。对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中之直接历史作用的揭示,有力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论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进程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使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政治文化并存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导统合作用。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坚持马列主义和党的领导、更新政治观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握好关系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创新政治思维、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宽容型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德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180-183
江泽民同志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生存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种适合现代中国人生存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淑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17-120
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毛泽东思想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门课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根据三大理论成果以及新理论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左翼学者关注的热点主题。讨论的焦点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罗·伯克特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托尼·安德烈阿尼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拉里·戴尔蒙德与史蒂芬·C·安格尔等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新形式;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厚根基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讨与思考,对中国不断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