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 ,中国与俄、哈、吉、塔、乌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现应尽快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在安全与经济结合、经济比重日益增大、以经济促安全的战略定位下 ,应当把资源开发 ,尤其是能源开发列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细化并落实有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设想 ;务实、低调地处理好所涉各方的利益关系 ;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注重采用政府开路、民间跟进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充分兼顾了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希望通过发掘古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把古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发扬光大,实现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其关键是要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与交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成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障碍和关键环节在国外,中亚应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要处理好与地区一体化组织和大国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建交以来,双方睦邻友好关系稳步发展,经历了稳步上升期、成熟稳定期和共同发展期三个阶段。中塔关系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受国际体系、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共同繁荣发展、广阔的合作空间、上海合作组织凝聚作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中塔两国20年的交往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塔两国是可以实现求同存异、互利双赢的。中塔20年的交往史为大国与小国、邻国之间,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与经济相对弱小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启示。中塔两国必须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健全协商和监督机制,重视影响双方关系的国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5.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机制:一个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海 《学术论坛》2012,35(9):53-57
"上海合作组织"是21世纪国际体系内建立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其成立不仅有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维护了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国家地缘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促进了各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成员国相互间的关系。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霸权、多元、差异、冲突等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增多,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构建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来说,遵循合作、理解、团结、创新的运行机制,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带来对石油长期、稳定供应的需求,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其多元化的石油输出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成了两国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广泛合作。从SWOT视角对中俄石油合作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合作的优势、弱势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将合作战略与中俄两国石油资源、国际环境等有机结合,帮助我们清晰地把握合作全局,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这对中俄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俄两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已有几百年时间,在这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征。中俄经济交往与合作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对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内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处于起步阶段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发展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规律,又要发挥原有优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西方大国中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最早的国家。中法两国的许多共同点,中法两国人民良好的合作交流愿望和两国共同的利益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克服各种国际政治间的矛盾和障碍,促进着中法关系的不断发展。一、中法经贸的良好开端及波折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贸易额逐年增长。1975年5月,当时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访问期间,双方决定成立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签署了一些重要的经…  相似文献   

9.
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简化贸易程序;加快金融合作步伐,向外向型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自1928年国民党统治开始,中国第一次进入了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关系时期,寻求国际伙伴关系首次成为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的中德、中俄和中美关系各自具有鲜明的特性.中德关系建立在两国领导人互相信任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某些意识形态上的类似是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互补的经济利益使国民党可以实现平等的合作.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强双方对付共同敌人的力量而形成结盟的,之前都不具有恰当的合作机制,而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不利于结盟的因素.在中苏关系中,结盟意味着从直接敌对状态转向谨慎的合作.而中美之间非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既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合作也不会自动强化双方的官方关系.当结盟机制仓促建立起来时,却缺乏坚实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新疆周边形势体现出多方面的特点:大国关系影响下的中南亚地缘政治乍暖还寒; 恐怖活动仍未停止;“东突”组织暗流涌动。而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则启动了东方反恐机制,开辟着现 代“丝绸之路”;中亚经济以及与中国新疆的合作也出现了诸多亮点。展望2005,新疆周边可能持续着和平 发展的势头,但诸多复杂因素交织使中南亚的地缘政治悬念迭出、走势微妙。  相似文献   

12.
梁忠 《兰州学刊》2008,(2):45-49
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美国把保障本土安全作为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并把反恐和保障能源安全相结合,反恐和谋霸相结合,在战略层面调整能源战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上升使得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加大。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的战略必然引起美国的恐慌,美国担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压力会蔓延到全球。因此,目前中关两国面临的能源困境主要是恐怖主义势力上升对两国在中东能源利益的影响和美国对中国经济崛起增加的世界能源需求方面的警惕。结合两国能源利益的变化和能源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关两国必须在打击恐怖主义、稳定能源价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外部供给的可靠性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实证分析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油价的频繁震荡,导致我国原油进口增长速度将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原油对外依存度也会不断上升,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巨大隐患。培育中国与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在石油供应多元化以及运输安全性等方面降低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程度,而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战略合作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彼此应加强产业内贸易,以市场机制实现民心相通,构建完备的能源合作框架,完善区域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筑稳定、共赢的能源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四强地位与罗斯福的亚洲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一手将中国抬到大国地位,使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并列,称之为盟国“四强”。罗斯福的这一举动,曾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震动,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具有重要影响。对罗斯福此举之意图,西方史学家曾有过种种评论。迈克尔·沙勒认为,这是罗斯福的亚洲战略,它“无论对战争进程或美国战后外交政策都是关系重大的”。迈克尔·沙勒的评论概括了罗斯福亚洲战略的意义,自然也成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美之间的战略结构性矛盾,注定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合作关系,是脆弱的,而两国的博弈也注定是趋于零和的。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两国间威胁认知进一步复杂化,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冲突危险的可能性。中国的和平发展、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不仅是目前官方所宣称的中国国家战略,更应成为国内相关学者自觉秉持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两种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表明,两种合作机制在法律基础、组织性质、运行机制、合作领域、融资能力和项目执行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综合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CAREC两个平台,建立和完善以中国新疆为主体的与中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机制,以此扩大新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仍处于冷战后的重大调整和形成时期 ,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对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冷战后中俄美三国构成了新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它们既有共同利益并开展合作 ,也存在战略利益的竞争和冲突。应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中俄相互借重、共同牵制美国成为中俄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坚持独立、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冷静、理性地对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推动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国际新秩序 ,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外交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18.
杜军 《兰州学刊》2008,(Z1):132-133
伊朗与土耳其两国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性大国。因而两国关系对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1979年伊朗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结束了巴列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两国在此之前的密切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伊朗新政权建立后实施了较为激进的伊斯兰化的外交政策。虽然伊朗的外交政策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土耳其政府在伊朗革命不久便迅速承认了霍梅尼政权。土耳其还以克制的态度对待伊朗的激进政策。并且拒绝与美国一道制裁伊朗。总体上来看,两国关系在伊朗革命的危机当中平稳度过,而且为土耳其政府在随后的两伊战争中的中立政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中俄经济合作国际新环境随着苏联和华约的解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企图乘机而入,极力推行东扩战略,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自身利益。尽管俄对北约东扩反应强烈,但因要求加入国态度积极,东扩已是大势所趋。苏联解体伊始,俄国的外交政策曾一度偏向西方。但由于西方援助迟缓,而且额度极其有限,代价高昂,加之北约东扩,俄罗斯逐渐对西方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从而与西方各国再难保持长久的温和关系。进入“冷和平”时期之后,俄开始放弃亲西方政策,并将其近期的外交调整为“全方位”态势,而且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仅重视西方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和丹麦北极关系的适用性及障碍分析,探讨中丹在北极问题上的合作路径与方式。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各国对北极关注度上升导致了北极之争越发激烈,中丹两国在北极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将会提升双方在北极地区的实力。然而,合作过程中面临多项因素的挑战,也将成为中丹北极关系中的障碍有待双方解决。因此,面对北极治理、可持续发展、资源分配等问题,如何调整双方的北极战略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