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缪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他将存在主义的思想完美地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此,通过对加缪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分析、探讨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和其作品中的荒诞世界,从而揭示出加缪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对指导后世的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艳娟 《齐鲁学刊》2004,(3):155-158
《第一个人》的写作是加缪创作的一次未完成的精神返乡。作为加缪创作的最后的杰作,《第一个人》的精神返乡是加缪走出"局外人"的孤独和冷漠,走向"纯洁时代"的精神王国的一次艰难的精神旅行。《第一个人》重返故乡的"寻父"意向预示着加缪在精神上渴望从自己的诞生地寻求教益,从而摆脱那种无乡飘泊的精神危机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的海水与阳光赋予了加缪贫困与幸福交错的生活体验,而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最终使加缪继承了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形成了一种尊重普遍人性、热爱生活与生命、讲究节制与均衡的"地中海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加缪的整个思想体系,成为加缪人道主义的文化内核,也是其创作的文化根源及哲学归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肺病患者的角度对鲁迅与加缪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文化取向和创作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正是因为漫长而痛苦的肺病体验,使得两位作家在被隔离的状态中,成为各个时代和国族的局外人。对于个人承受的可怕命运,鲁迅和加缪没有屈服,他们从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具有现代性的改造:鲁迅从《隋唐演义》中获取了肩住闸门的悲剧英雄的意象,而加缪则从古希腊神话中获取了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的故事,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李军 《山东社会科学》2008,7(2):110-114
上世纪40年代关于法国作家加缪的介绍在中国报刊出现,60年代后其作品部分译入,80年代后其作品的译入更为全面,加缪的译介也已有相当规模.伴随这一过程,关于加缪的研究也渐次开展并不断深入.此一过程迄今已近60年.文章对加缪之译介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其研究状况也做出总结,这对于全面把握加缪这一课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肺病患者的角度对鲁迅与加缪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文化取向和创作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正是因为漫长而痛苦的肺病体验,使得两位作家在被隔离的状态中,成为各个时代和国族的局外人.对于个人承受的可怕命运,鲁迅和加缪没有屈服,他们从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具有现代性的改造鲁迅从<隋唐演义>中获取了肩住闸门的悲剧英雄的意象,而加缪则从古希腊神话中获取了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的故事,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刘瑞云 《南方论刊》2008,(10):90-91
阿尔波特·加缪是二十世纪最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人文作家之一。加缪的人文思想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忧伤与激情的交织,荒诞,反抗,坠入绝望。这一思想演变与其文学创作紧密相连,每一阶段都有反映其人文思想的代表作,此论文主要通过对其早期作品《婚礼集》的研究,分析其人文思想的第一阶段——忧伤与激情的交织及其开始感悟到荒谬。  相似文献   

8.
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是荒谬的,但是这种荒谬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加缪觉得荒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荒谬的结果。本文从加缪对荒谬的结果的分析,评述加缪荒谬生存哲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缪一向作为存在主义的荒诞文学家而被大家熟知,但透过其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荒诞仅仅是加缪理性拷问世界的起点,其隐藏在荒诞背后的是爱、和谐、理性等核心价值观念,荒诞、非理性、差异仅仅是他理性反思的起点而已。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疏离哲学思想蕴藉着其生命存在体悟的独异性,浸染着一种人生"未曾投入,却已疏离"的本真存在感.加缪在揭示此点的同时,更是向人们指明了面对疏离与荒诞,人要敢于承担无意义的世界.加缪以谨严而洗练的笔调刻描着当下人类存在的真实境遇,从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视角,无比有力地彰显了疏离的人生哲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中旬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声音的电话,说是加缪剧作《卡利古拉》即将搬上舞台,剧组几经周折,才算同我这译者联系上。我的确深感意外,因为他们策划多时,排练也一月有余,而我却没有得到一点信息。就是译本也绝版已久,不见得比译者更好寻觅。译本以《正义者》为集名,选译了加缪的剧作三种,纳入柳鸣九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的首批,于1986年由漓江出版社推出。在我国出版界始终轻视戏剧作品的大环境中,加缪戏剧选译本纳入丛书(单独出书是不可能的)出版,就实属不易了,我自然不会指望没有搬演外国…  相似文献   

12.
加缪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用文学的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生存意义与价值的探索。西西弗斯是加缪荒诞哲学的形象诠释,是超越荒诞的精神隐喻,他给予遭遇荒诞的现代人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3.
法国思想家加缪的"正义"曾引起很多争论,而他在遗作<第一个人>中的忏悔却一直少有人问津.加缪以对"真实"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关注成就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历史中有限却不可取代的历史神话,而这一神话的结局却是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戕和良心的忏悔.加缪的"正义"实质上是一个用来实现他自身神话的"脚手架",而他最终不得不向他的母亲忏悔,因为这位不幸的妇人正置身于他的神话所竭力逃避的"真实的黑夜"之中.  相似文献   

14.
赵铮 《理论界》2007,(1):180-181
作为法国20世纪文学和哲学史上两大杰出的代表人物,加缪和福柯从各自擅长的视角阐释了彼此对“主体”概念的理解,并且两人通过“异化”(或“受控状态”)又找到了真实展现现代人荒谬生活状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等待戈多》:荒诞中的真实 无意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待戈多》被誉为20世纪荒诞派戏剧第一剧,在吴岳添等国内学者的评论中,往往强调和突出该剧“用荒诞的手段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①的一面。其实,作为一种“反戏剧”的艺术形式,荒诞剧依然无法完全脱离特定的时空背景,其人物语言也并非完全杂乱无章,其叙事模式自然也有内在逻辑。著名的法国剧作家兼评论家加缪(Albert Camus)指出:“当一个世界可以用一般的理论方式来解释时,即使这种解释有其失误的一面,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所熟悉的。”②从本质上说,现实世界是剧作家创作的源头活水。《戈》剧的写作时间正值二战结…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前期还是后期 ,加缪哲学始终渗透着均衡的思想 ,“均衡”构成其起点与归宿。这种均衡思想的形成 ,一方面源自于古希腊文化对他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他对具体社会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加缪的悲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富于悲情气质的现代作家,加缪不仅在自己的戏剧创作,而且在积极的理论思考中,都致力于建构一种现代悲剧美学.他所主张的悲剧美学,以现代人的命运为关注重心,以人生的荒诞性为原初判断,以生命的悲剧意识为思想基点,以复兴现代悲剧为理论旗帜,称得上是对亚里士多德以降的古典悲剧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现代人探究"生活的可能性"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参照.  相似文献   

20.
试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创作诗词,始于1901年,终于1976年,一生赋诗填词大约118首,现存诗59首,词36首。毛诗词创作史分前期(1901年至1949年9月)和后期(1949年10月至1976年)。在这个分期基础上,再细分为六个更具体的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7年,十年“文革”时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历史的特点是:前期重点攻“词”,后期侧重攻“诗”;诗人政治处境决定其诗词创作兴趣浓淡,其一生政治上的两次探索带来诗词创作上的两次高潮,其一生政治活动上的两次高潮又同时使其诗词创作转入低潮;两次创作高潮在毛泽东诗词创作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没有它们,就没有大诗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