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嘉娜 《中文信息》2005,(7):24-29
一生的怀恋只为那桥上的一遇 传说七、八月时候,从罗马去佛罗伦萨的火车沿线会有令人惊艳的向日葵看.可惜五月的花田还仅只碧绿一片。那天我起的太早,忍不住倦极睡去,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车厢播音里传来一声清亮的“翡冷翠”(意大利文“佛罗伦萨”的发音)!下车后雨过天晴,站台依然湿漉漉的。从火车站外的旅游服务中心拿了张很不错的免费地图,我便沿着名店林立的购物街慢慢向阿诺河边踱去,因为那里有我预订好的青年旅舍。  相似文献   

2.
黄建华 《学术研究》2003,(10):127-131
为了迎接纪念梁宗岱先生 1 0 0周年诞辰的活动 ,我们搜集、整理了他的学术成果 ,并对他的生平作了一番认真的考察 ,我惊讶地发现 ,按目前的高教职称评审“条件” ,梁宗岱是不够格当教授的。我们且撇开那些不便对照的条件 (例如“思想政治条件”)不提 ,就看看其中的三条“硬件”。1 .学历 (学位 )条件。梁宗岱游欧七年 ,先后进过巴黎大学、日内瓦大学、海德堡大学、佛罗伦萨 (旧译翡冷翠 )大学 ,但别说是硕士、博士学位 ,他连学士学位也没得过。当时留洋的学子 ,哪怕是进不入流的大学 ,好歹都拿个博士头衔回来 ;梁宗岱进的是欧洲的名牌大学 ,…  相似文献   

3.
一、走进威尼斯的“清明上河图” 佛罗伦萨与威尼斯是意大利两种城市风格的典型:如果说佛罗伦萨是一个高度政治化了的城市,那么威尼斯就是一个完全商业化了的城市。或者换一个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时髦的说法,一个象征了固守于某种政治观念的内陆文明,一个则象征着开放流动式的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4.
“师夷”与“制夷”──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谢本书中世纪后期,酉欧曾发生了延续三百年之久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对后来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佛罗伦萨诗人但丁(1265——1321)是中古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重要代表,所...  相似文献   

5.
“五四”诗坛上,“新月社”诗人闻一多,以他立论坚实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论主张和“形质兼具”的诗歌实践,树起以“和谐”、“均齐”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格律诗风的艺术大旗,在新诗诗坛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芒。而“新月社”的另一代表诗人徐志摩也左进一步实践闻一多“三美”格律诗论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云游》,在诗歌风格上表现出“轻灵飘逸”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恰同闻一多诗歌风格的“道劲凝重”形成鲜明的映照,给新诗艺术带来一阵轻风,一从活水,同…  相似文献   

6.
<正>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但丁,1265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他的高祖曾参加1147—1149  相似文献   

7.
理想与情爱的闪光─—论徐志摩的爱情诗王洪庚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不幸罹难之后,他人又为其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里对西方史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论述马基雅维里不朽之作《佛罗伦萨史》的编纂方法入手,在认定《佛罗伦萨史》是一部人文主义史学著作之基础上,通过对马基雅维里的人本史观、英雄史观、历史哲学观、历史循环论及其历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进行系统阐析,论证了马基雅维里是一位对西方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换会给哲学带来改变,但是对马克思的哲学来说,把人的解放作为它的目标却不会改变。马克思的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在马克思业已逝去的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学说中最关怀的就是人的解放。恩格斯于1894年1月9日写道:“马克思是当代惟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进…  相似文献   

10.
刘海玲 《西部论坛》2001,3(3):66-69
强烈的古典文化传统,更为彻底的世俗文化及受益于东方贸易的经济繁荣是意大利先于欧洲其它国家开始文艺复兴的基础。其中佛罗伦萨最为引人注目,它在人文主义的广泛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究其原因,这与其丰富进步的大众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市长的意见     
雕刻家米开朗曾应邀到佛罗伦萨,雕刻一块巨型大理石。他整整工作了两年,把所有的心血部浇灌在这尊雕像上了。  相似文献   

12.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条生命世界的科学发展规律,也适合于用来认识学会这一风华正茂的社会现象,学会的生命在于开展学术活动。 学会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工作者必然结合而产生的。建立学会的目的是为了学术交流、开展学术活动。学会是学术交流活动在组织上的表现形式,是学术活动的产物。 学会首先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建立先是研究古典文学,后是研究意大利文学的学术组织。其中最早的是1442年卡西莫·德·梅迪契在佛罗伦萨所创办的柏拉图学院(学会)。而以1582年的克鲁西亚学院(学会)为最著名。十六、七  相似文献   

13.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宋明儒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作为宋明儒学殿军的刘蕺山(宗周),以诠解和简择先贤“中和”思想为基础,运用“一气周流”为学理路,提出独体之中“中外一机,中和一理”,认为致中复是致和之功,最终将工夫统归于其念兹在兹的慎独工夫,赋予儒家的中和观以全新的意涵。一、独体之中“中外一机,中和一理”蕺山以“喜怒哀乐”四者作为表征气化运动秩序的范畴,他说:“维天于穆,一气流行,自喜而乐,自乐而怒,自怒而哀,自哀复喜”①。而且将喜怒哀乐等同于宋儒常用的元亨利贞,…  相似文献   

14.
李刚 《船山学刊》2011,(1):94-96
玄览乃为一。老子对“一”有许多描述。“一”突出了“道”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道”的最为根本的属性。“二”是一切对待、对反的属性。从“一生二”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一”是超越于“二”之上的.也就是说“一”是超越于一切对反(物、我在认识过程中是一时对反)的属性之上的。玄览其实就是对“一”的认识,这种认识要求涤除任何前提。从认识的自明性中来把握“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这个名词,有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是指宇宙的道德法则即称之为“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强烈的治世感,济世感,同时又深深陷入伦理道德之中,故“道德之天”在中国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哲人往往认为外在的天和人的内在道德有一种本质上的连接,人可以通过存理复性的方法达到“浑然与物同体”(程领)的最高境界,从而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道德观,且是很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观。一“天人合一”的历史发展“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中越宗藩关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越宗藩关系是历史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的经籍中,“宗”、“藩”二字的本义,互不相涉,更无厚薄统属之殊。“宗”,是指景仰、尊崇的意思。“藩”即“藩篱”,与“屏蔽”、“藩屏”、“藩翰”一类词含义相同,用现代汉语来表述,都是指挥卫、保卫的意思。到了宋代,“宗藩”二字始连用,最早见于南宋诗人陆游的《送大宗函诗》:“宗藩虽旧识,莫遣得亲疏。”之后,“宗藩”一词广为应用,直至进入明清,成为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关系上一种常见的用词。“宗藩”一词为什么最早出现于宋代?这要从宋代前后中国社会的演变来考察。秦始皇统一中…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逻辑中,“直接反驳”历来与“间接反驳”对举,是逻辑反驳中相沿习用的重要类别之一。本文通过对多种现行逻辑教材和词典中的“直接反驳”引例的深入分析、论证,揭示了传统逻辑“直接反驳”这一成说的谬误,指出了“直接反驳”不唯缺乏事实依据,更与逻辑推理相违,所谓的“直接反驳”实际上是一种乔装打扮的间接反驳。从而得出了作为逻辑反驳的专门类别之一“直接反驳”理应从反驳方法中剔除出去,“直接反驳”的方法其实并不存在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生,一直在追求“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在“天人合一”这一根本观念的影响下,把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起来,对中国美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庄子》一书中,“天”与“道”是经常出现的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就其基本含义而言,“天”就是指“道”。(天地》篇云:“通于天者,道也”,“道兼于天”。“道兼于天”的命题实质上即是“道法自然”的命题。因为庄子在使用“天”这一范畴时,一是指万物自然的本真状态;二是指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这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中国器乐在配器上的一个特色——“乐器人化”。这一特色表现为两方面:一为类比,二为借鉴。前者探讨乐器与人的关系,提出”乐器=人”的命题;后者探讨“洋”与“中”的关系,核心是“洋为中用”。尤其后者,为中国文艺提供了新信息,这一特色的深层文化因素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戏曲的“角色化”成分。  相似文献   

20.
<正> 1378年佛罗伦萨梳毛工人起义(简称1378年起义)是世界中世纪史上一次著名的反封建和反资本剥削的起义。起义的基本原因是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的经济变革引起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复杂变化,斗争的矛头直指贵族、富人、官员、行会首领;起义者理直气壮地宣讲了自己的平均平等思想,并将其贯彻于起义实践,建立自己的行会、剥夺富人的财富、组织自己的政府。起义对后世的历史,特别是对近代工人运动的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