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辩使知觉研究进入唯理主义的理性视野,对知觉重要性的认识使鲍姆加登以“知觉的科学”的名义倡导创立美学学科,但作为“知觉的科学”,美学并不将其对象指认为一般的知觉,而是指认为诗、艺术和美。经验主义哲学家夏夫兹伯里虽然没有提出“美学”之名,但他对艺术(美)的特征的强调和对艺术知觉的重视促使了美感与道德感的分离,从而为美学的独立奠定了根基。作为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相融合的结果,鲍姆加登与夏夫兹伯里所奠定的美学,内容基本一致,即艺术和美。  相似文献   

2.
现代美学中的“无利害性”(disinterestedness)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夏夫兹博里(Shaftesbury,1671—1713)提出的,经过康德、叔本华、克罗齐等人的理论及其影响,这个概念已成为现代美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评述的:“除非我们能理解‘无利害性’这个概念,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美学理论。假如有一种信念是现代思想的共同特质,它也就是:某种注意方式对美的事物的特殊知觉方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①对中国现代美学来说,自从本世纪初“审美无利害性”命题被引进以来,它也一直…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他的书信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名言,结合自己丰富而深刻的写作经验,他又对“辞达”的内涵作补充和发挥,从而提出了富有新的美学意义的“辞达”说。苏轼的“辞达”说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文辞与内容的关系。因此,总结他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对发掘中国古典美学宝库有着直接意义,而且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 (文艺评点 )中提及“一”说 ,如“一乃文之真宰”、“用夫不一”、“一画”、“一形”、“一笔画”、“一笔书”、“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等 ,这种“一”的创造理论 ,具有深邃的哲学———美学的渊源。西方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说。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特别是道“一”的美学观点 ,十分丰富深刻 ,对几千年艺术创造构成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发掘和整合“一”的艺术理论 ,需要在形上的古典哲学智慧的背景和氛围中展开。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学术界》2023,(7):161-169
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存在着“可信”和“可爱”的审美理想冲突。宗白华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应是富有生命精神的、雄丽的、能对时代精神起到振衰起敝作用的,这是“可信”的一面;然而,宗白华在他的艺术创作和“散步美学”中向我们呈现的审美理想却是忧郁恬静、闲和静穆的,这是“可爱”的一面。一边是“舞”的生命精神,一边是“静寂”的审美意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悖论式”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充满了紧张、矛盾与张力。这两种审美理想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如何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逆反”地融合在一起的呢?从“可信”与“可爱”的视角出发去探究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悖论,能够克服学界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中片面化、简单化、肤浅化的问题,进而揭示其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维度。  相似文献   

6.
桑塔亚那是现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作为自然主义美学的杰出代表,他在早期著作《美感》中对“美”提出“美是快乐的客观化”的著名“定义”,三十年后,他又提出了美的“直观本质”论。研究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桑塔亚那强调本能和经验的“自然主义”美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悲音为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我们感到熟悉而陌生。熟悉其艺术原理 ,但上升到美学范畴似乎又感觉陌生。我们拟以“悲音为美”的原始涵义以及审美特征、心理感受、社会基础、创造主体等方面 ,来说明“悲音为美”作为美学范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视觉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Bel)的“艺术乃是意味的形式”命题早已为人所熟知。但学界对此命题的阐释和理解却很难令人满意,对已成为艺术家们口头禅的这一著名命题,只是指出贝尔论证上的某种失误(如中外均有人指出贝尔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即用“有意味的形式”和“能唤起人们审美感情的形式”互释)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将此命题视作只是一个有关绘画艺术的形式主义命题,而对其深刻内涵不做发掘;更不将之联系于其美学思想整体和美学史资料及思想背景,尤其国内美学界对贝尔将“意味”与“终极实在”相联系所作出的近乎简单的否定也似有商榷之处。鉴此,本文力图将“有意味的形式”加以重新“品味”,特别对其中的“意味”联系中外美学思想及贝尔的美学整体加以较为细致的理解和阐发。这样做的结论是:贝尔美学的核心和有极大启发性的部分恰在他的“形而上学假设”即把“意味”与“终极实在”相联系及有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9.
自先秦以来,随着道家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逐渐拓展和不断延伸,“意境”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追求.同时,“意境”理论的产生正是以道家美学思想,特别是以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主要来源的,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地位.从“超以象外”入手研究“意境”的核心问题,会使人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由“意境”带来的“至乐至美”.  相似文献   

10.
一“新美学——历史批评”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和来源是恩格斯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即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和《致斐·拉萨尔》一文中多次提到的著名的观点.在前一篇文章中,恩格斯说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又在后一封信中说:“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创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纵观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从隐伏状态中觅见一条发展脉络,即:从“人化的自然”到“美的规律”,最后达  相似文献   

12.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孕育出的一个由多家美学理论组成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旧实践美学”的理论思路和理论范式。“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思想具有西方美学在现代性发展行程中出现的诸种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摆正“我”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我”与群众、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这是诗歌美学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反对把“自我表现”当作一种美学原则,这并不是反对在文学艺术中,尤其是抒情诗中,可以有“我”在其中。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诗中可以有“我”,诗人可以用“我”的眼睛、“我”的感受来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常常把“我”摆在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浅论电影“暴力美学”的美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一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一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暴力美学”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电影、漫画、游戏等领域,它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然而,“暴力美学”到底是不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它到底有何功能却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电影暴力美学本身有它的美学功能,“暴力美学”有助于人类内在暴力冲动的疏导与宣泄、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快感和审美愉悦,同时,暴力美学也满足了人们追求刺激、享受“美感震颤”的心理需求。最后,暴力美学可以满足人们的窥视和好奇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91-200+239+24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中国古代美学的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哲学和美学的一个范畴“气”称为古代美学的元范畴。因为古代美学中存在着大量与“气”相关的概念和范畴 ,如气韵、气势、气象等 ,且美的感受只可意会 ,既实又虚 ,故鉴有成为古代美学元范畴的历史渊源和依据。艺术意境的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艺术意境的营造需要多种审美范畴的参与 ,“气”既是参与者之一 ,也会融合其他许多重要范畴 ,成为众多审美范畴施展其灵动艺术之效的基础。故“气”是艺术创造的本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所谓“无差别的境界”说,在周谷城先生的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是他的美学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劈头第一节,就提出“无差别的境界”问题。我们要评价周先生的美学思想,不能不先从这里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西方美学中,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所倡导的新自然主义美学,可谓独树一帜,应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门罗自称他的美学是“广义的实验美学”,坚持走一条“中间道路”——既有别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哲学思辨的美学,也不同于费希纳开创的“自下而上”的心理实验的美学的道路,并认定走“中间道路”,才是当今美学研究的真正科学的态度,会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门罗的美学观念,尽管如一些同志所分析的那样,也不能算是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20.
老子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影响着我们对整个道家美学深层结构的把握。我认为老子美学的逻辑起点不是“道”、“无”、“有”,而是“朴”。《老子》研究中,“朴”这一范畴向来被忽略,一般视之为表述“道”的普通概念,讲老子美学时,把“朴”简单地归属“无”的名下。我认为“朴”是与“道”,“无”有同等地位的本体性范畴,它是大宇宙无名之浑沌与小宇宙(人)无欲之冲虚的统一。“朴”的观念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