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诠释腐败     
腐败被喻为政治之癌。纵观历史横比中外,所有的政治肌体都难免有此种癌细胞生成,民主政体如此,专制政体更甚。原因不言自明,权力是政治核心,“权力必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从阿克顿爵士这句揭示了腐败根源的箴言中,我们大概可以发现以下两点:一是权力所在之处都难免有腐败滋生,这是指腐败一般;二是世上存在  相似文献   

2.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不仅仅指公权力,权力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权力的滥用也会导致社会腐败.从权力生成的社会根源上看,治理权力的滥用不是权利与权力的划界问题,它们也不可能划界,需要划界的是公权力与私权力.从民主治理腐败的视角,在权力的社会关系中,界分公权力与私权力各自的运行轨道,防止它们并轨运行,是治理权力滥用的有效图式.  相似文献   

3.
论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不仅是人类社会在文明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更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克服的障碍。迄今为止,我国理论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却仍很薄弱。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权力腐败的内涵与根源、权力腐败的隐形化和显形化以及权力制约三个方面,对权力腐败作一理论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权力腐败的内涵与根源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掌握权力的人都难免滥用权力。孟德斯鸠说:“久握权力会使人腐化”。阿克顿勋爵使用了更为精炼的语言:“权力必腐,极权极腐”。看来,权力与腐败之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力是借助国家强制力控制、支配、影响他人的一种力量,是支撑、推动现代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一大能源。但它又具有腐蚀性和侵犯性的特点,运用得好,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力被滥用,就会导致政治腐败,妨碍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权力之易于被滥用,趋向腐败,源于权力的承担者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在利益的驱动下,权力的承担者有可能背离权力存在的宗旨。这一点已被一些思想家的论断所应验和佐证。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深入研究欧洲各国的政治实践后,曾断言:“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①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也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②因此,有权力必须有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5.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造成极大危害。行政权力腐败的因素很多,遏制腐败也必须从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督和制约,从多方面监管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指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或者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集团谋取不正当权益的行为。腐败现象自古有之,腐败产生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从阶级产生之日起,腐败也就随之而生,人类社会分化为阶级社会以后,政治经济就被少数人把握,民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淡化了,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所以有民主,众人公议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随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分化,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腐败现象没有一天消失过,这些统治阶级专制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绝对的专制必然导致政治的绝对失败。  相似文献   

7.
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因而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对于这一点谁也不再怀疑。但是,在我国如何建立起切实可行而且富有成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看法却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制必须建立在完备的法制基础上,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权力制约才能经常化、系统化、有序化。权力制约的法制化,对于我国目前的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都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权力制约     
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支柱,它对于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是绝对不可少的。现代民主政治从国家制度上说主要是代议民主制。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但人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家事务,因为直接去管理国家事务既办不到也不必要,只能通过选举代表和官员组成国家机关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把权力委托给代表和代表机关以及政府和官员的时候,必须保留对他们监督控制的权力。国家权力离开了监督和制约往往就会成为权力主体的对立面,产生权力的“异化”,就会出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这是一条真理。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说:“权力…  相似文献   

9.
杨东晨 《云梦学刊》2011,32(2):55-63
从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到近代中国史学,世代史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讨论"封建"与"封建社会"学术问题,应坚持马列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对待传统与近现代史学及世代史学家,在继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与利益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权力都与利益相伴随,但是并非所有利益都有权力之争,而权力之争必然是为了利益。利益是行使权力的目标;权力是创造利益、获取利益的有效的手段。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谋取公共利益,但是,许多时候并非如此,这就导致公共权力异化——腐败的发生。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都需要公共权力.对于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而言,社会秩序的建立、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和社会进步的促进等等,都有赖于公共权力的作用.公共利益是公共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基础,是公共权力得以形成并长期存在下去的事实根源.在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任何社会中,公共权力都必须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背离了这一目标,就必然会走向腐败.当前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局部腐败现象就是对这一目标的背离.  相似文献   

12.
有关世界历史研究,尤其是东方历史研究中蒙古学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蒙古”这一名词起源的研究和解释也引起了一些蒙古学学者的注意。他们对“蒙古”一词的由来和词义,在自己的著作里和专题论文中大胆地提出了各自的具有价值的看法和解释。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只有在下面这一点上蒙古学学者们没有异议,即“蒙古”(МОНГОЛ)这一词绝不是外来语。而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人们普遍地认为要加强权力制约制度。但是,在我们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权力制约,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勾划我们监督制度改革的蓝图,这是我们首先应当弄清,而又在当前模糊不清的。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权力制约制度首先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他们认为绝对君权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能够常常感受到的经验事实。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些人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在有关文章中已提及。①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渭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  相似文献   

15.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200多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着它,是因为它表达了一个朴素的公理。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特别是以权谋私腐败行为滋生,不仅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也反映了我国现行监督体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权力行为的监督不力,亟待深化改革,加以健全和完善。而党内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尤其是在对于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上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旭先生说他研究唐宋词只是“业余棋手”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唐宋词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的新著《唐宋词研究》 (延边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使不看正文内容 ,而只读一下书后所附基本完备的“读词书目” ,也可知著者是花费了相当的工夫。再看其上卷所选 1 6家作品细读以及各家小传的撰写 ,特别是“读词理念”对各家词特色的揭示 ,也绝对是对词学深有研究的人才能完成的。首先是著者对作品的细读工夫就不能不让专研词学的人深表钦佩。搞古典文学研究的人特别注重实证。注重实证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学科传统 …  相似文献   

17.
影响权力腐败与政治秩序关系的几个要素战新民,高光春在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早现代化国家,还是迟现代化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存在权力腐败问题,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对于权力腐败与政治秩序的关系,却没有达到共识。有的认为,权力腐...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历史、价值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新史学"的兴盛,历史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政治史至上出现式微,社会研究开始占上风,长期不受重视的黑人史、印第安人史、移民史、劳工史和妇女史的研究,异常活跃起来.更有一些观念激进的史学家,干脆提出彻底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历史观.要求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下层平民,以重新创造那些过去一直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而从目前情形看,国内口述史的发展也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参与者不但有史学家,还有新闻记者、作家,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这也显示出,历史研究的单一触角已开始向多学科领域延伸.然而,口述史虽然人人都可以做,却要遵循严格的口述史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9.
姜阳 《理论界》2003,(3):19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很重视开展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斗争,从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一、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源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所以人们都非常看重国家权力。现代的国家权力都依附在执政党身上。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党派成员只有通过其当选为议会和政府的多数组…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价周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扬是一个问题人物。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乃至政治史所不能回避的人物。 他死后的这些年,经常有人著文谈论他,回忆他,评价他。其实,在他活着的晚年,议论已经很多,包括他自己向记者“笑谈历史功过”。这是很自然的事。30年代“左联”时期,周起应就是一个显赫人物,连鲁迅都为之而蹙眉的名字。延安时期,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周扬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诠释人,同时又是根据地文艺队伍、特别是新进一代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或曰宗师。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7年间,他又顺理成章地成了文学权力中心的最高领导。“文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