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法国大革命所提出fraternity口号的词源词义分析、该口号成为法国大革命旗帜性口号的历史过程以及西方法国大革命研究者对该口号的困惑不解,与中国儒家思想中"博爱"思想的起源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博爱思想对历史学和佛经翻译的影响以及晚清民国对法国大革命fraternity口号的超越改造相比较,说明"博爱"并不是法国大革命fraternity口号的正确翻译用语,因此法国大革命并未提出"博爱"口号。  相似文献   

2.
托克维尔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并阐述了"旧制度"对法国当时及以后社会的影响。本文仅对托克维尔对于过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论述做以梳理,寻找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流弊,以期对我们今天的选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以阶级分析为主要线索,通过“毛细血管式”的社会观察,笔走贵族、资产者、农民、王权、文人之间,演示他们的分分合合,相互作用,从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画卷。更重要的,托克维尔通过他的阶级叙事使我们意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部打开了“关于社会的本质力量”的书。  相似文献   

4.
本文与传统观点不同,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议会宣布成立,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法国大革命止于何时,则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讲,1789年8月26日《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这次革命的结束;从广义上来说,1830年7月革命则结束了这场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5.
丁冬汉 《理论界》2013,(11):119-122
法国大革命起因是学界研究恒久弥新的课题,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解读.但这些研究,多聚焦在改革路径、阶级压迫、既得利益集团、文人议政等方面,而法国专制君权,这个真正的“元根源”则多被忽视,有的研究似乎认为其还值得同情.本研究认为,法国大革命真正的“元根源”是专制君权,演化路径则是专制君权导致的财政危机最终演化为社会总体危机,导致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一说到雨果,大概无须再做介绍。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早已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九三年》以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时期的1793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派解释在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修正派兴起,他们对法国大革命的传统史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那么修正派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到底颠覆了传统派的哪些方面呢?发生这种范式转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对康德、 尼采关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历史、 道德和批判视角对法国大革命作用问题加以探讨.康德论证的主要困难与他对公民起义权的怀疑态度和称赞法国大革命成果之间臆想的矛盾无关,而与他批判的主要任务与界限相联系;相反,尼采批判的视角明显扩大,但回避康德论证中一个关键的法律层面,否认存在自然和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9.
现代全民公决制度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全民公决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系统探讨全民公决制度是大有裨益的。尽管由于公民参与率低下、信息的匮乏及没有采取秘密投票方式等原因使法国大革命时期全民公决的意义大打折扣,但这一时期的实践活动却使全民公决制度在法国获得了合法性,从而为这一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析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宪章 《兰州学刊》2009,(7):222-226
以“9·11”事件为标志,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何谓国家恐怖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成为恐怖主义的实施主体,国家政权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结合。提到国家恐怖主义,我们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红色恐怖”。文章不囿于对国家恐怖主义概念的深入分析,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的产生、措施、特点、失败原因及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以阶级分析为主要线索.通过"毛细血管式"的社会观察,笔走贵族、资产者、农民、王权、文人之间.演示他们的分分合合,相互作用,从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画卷.更重要的.托克维尔通过他的阶级叙事使我们意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部打开了"关于社会的本质力量"的书.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转化为理性的哲学体系,从其对法国大革命全面反思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自由的定在是他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思考的一个典型意见.他不仅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国家理论的重建,而且对国家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自由理论的重建.在此基础上,个人自由与国家整体成为了绝对精神、世界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陈遐 《北方论丛》2006,(3):118-120
法国大革命破除了钳制文化艺术创作的旧文化体制,给了作家和艺术家以自由,也促使文化艺术由宫廷走向民间,不仅博得了比以往远为广泛的欣赏和支持,也使艺术家从民众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从而,使法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大革命不是文化的一场灾难,而是法兰西新文化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1787年法国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的德国也处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之中,但德国却没有发生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激烈的政治革命,而仅仅是在哲学上发生变革,其原因首先在于宗教改革的大刀没有割裂德国宗教与政权的联系,在此环境中的德国的资产阶级基础薄弱以至于无力领导政治革命,同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是首要关心的难题,但政治经济的落后并不影响哲学家们的大放异彩。所以,宗教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哲学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在法国发生大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哲学革命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写真画》是中国最早印行的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影像集,所录用的照片皆为1911年至1912年拍摄,可谓现场照片的结集。《大革命写真画》的照片,一是来源于中外人士的摄影作品,二是截取自中外人士的纪录影片。这些图片与影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足可传世的佳品。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端木正教授主编的《法国大革命史词典》一书。本书共收词目634条,上始大革命爆发前,下止大革命结束,除解释有关法国大革命词目外,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前人对传统保守主义两大代表人物柏克和梅斯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两者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作的解读,从柏克与梅斯特的宗教信仰入手,比较两人由批判法国大革命而生发的政治思想,以对早期保守主义做一管窥.  相似文献   

18.
顾少华 《学术研究》2024,(1):132-140+178
法国大革命曾于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影响辛亥革命。回到历史现场,法国这一事件在中国并非从一开始就呈现革命面貌,19世纪前半期它是法国历代君王统治轮替间的普通民变,19世纪后半期则被附着具有变革政体的民主意涵。1899年后它逐渐展现出作为革命事件的意象,并被认定是求权而非诛暴的新型革命。1906年康有为刊发《法国革命史论》,以汤武革命为母题将其重塑,强调它只是发生在法国的汤武故事,属于中国古代革命的诛暴而非求权范畴。在法国大革命是诛暴还是求权革命的争论背后,是革命合法性观念于清末最后十年左右的转型:诛暴不再是革命师出有名的必备前提,求权也是发动正当革命的充分条件。在传统政治文化中作为美好政治意象的贤君和仁政,无法再真正有效消弭革命声音,清廷失去了原先可收摄人心的护身符。这种革命合法性观念的变动,是理解辛亥革命何以发生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9.
王首贞 《理论界》2011,(6):104-105
18世纪法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既吞噬了公民自由权,也削弱了地方独立性,更使名目繁多的贵族形同虚设,结果导致旧体制下的法国政府自身亦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当热血沸腾的法国民众揭竿而起时,大革命的洪流一触即发。这就是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笔下革命前法国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对传统保守主义两大代表人物柏克和梅斯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两者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作的解读,从柏克与梅斯特的宗教信仰入手,比较两人由批判法国大革命而生发的政治思想,以对早期保守主义做一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