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曾鹰  梁斐 《学术论坛》2006,(1):178-180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虽蕴涵丰富的科学精神,但近代之后,其固有的缺陷日益凸现,以至沦为科技发展的桎梏。21世纪的中国,科技社会正开启全面的转型,新的科学文化重构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对传统科技文化与现代科学思想的整合进行理性反思,以寻求更好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决策思想初探东方溯政治决策是政治管理的基础,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社会虽然没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决策机构,但同样存在着经过长久的政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决策思想。然而,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却忽视了对传统政治决策思想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3.
张蓬 《学术研究》2012,(4):7-13
我们对于西方哲学关于“存在”问题之“如何”的叙述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从中国哲学语境所观察的西方哲学把握“存在”问题的方式.西方哲学是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与“在者”,“存在”作为“问题”乃是因“在”与“在者”的分别所致,这种分别的所缘是“在者”与“在者”之间的不统一性(同一性),从而衍生出我们的所见所感如何可以是可信的实在的问题.因此,由“在者”之可信之疑而走向“在”本身.如何在“在”与“在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为“信”的桥梁,成为西方哲学努力的目标.但是,在这种分别中所形成的对“存在”本身(是)的“是什么”的把握,却不得不陷入对“存在”问题知识论的解释性悖论.  相似文献   

4.
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是文学理论学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文学本质研究面临着多方"围剿"的当前文学理论界,如果要对它继续加以推进,必须直面争议,并通过全面有效的反思厘清问题本身的意义与逻辑.同时,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进行学理上的辨析,澄清文化研究的喧嚣话语对文学基本理论研究进行虚假"挑战"的干扰.而正视人类思维的认识特质,以"解释学还原"的立场对"文学"概念进行梳理,在对具体的历史的文学进行本质研究时,坚持"大胆地追问,审慎地判断",则是文学本质研究的可能途径.如何就这一问题确立具有当下意义的学术前提、研究态度与方法,是现今理论界开展文学本质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文学本质研究"突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民族的的文化传统。传统的东西流自今日即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形态,其中有精华糟粕,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成分。中国文化建设要现代化,也就是在内容上要科学化,要用现代科学(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以及作为现代科学的精品——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和武装中国文化。这就要求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引进和接受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逐步超越民族界限,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把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合理的科学成分提取出来,加工精炼为科学,贡献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具论主要由四个基本命题构成: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的报答力是有限的,对不同文化应唯好是用。用其作为评析方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报答力在器物文化方面已经基本丧失,在符号文化方面也大大降低。因而在解决当代国人的实际需求或中国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时,我们就不能过分期待和依赖中国传统文化,而应放眼全球,以唯好是用的方式来获得最好用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7.
夏俊华 《中州学刊》2008,(3):203-205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长足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症,其中对传统文化核心问题的回避,便是其病症之一.对传统文化核心问题的回避表现在对家族文化的回避及对孝道的悬置.中国女性文学必须描写中国文化对女性的影响,任何回避都是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哲学之不同于以往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对"人是什么?"问题的追问,马克思关于"人是对象性活动"之命题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此问题的回答。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回答了"我可以期待什么?"和"我应当作什么?"这两个子问题,而对于"我能知道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深刻的回答,这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两个子问题的回答,即以科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客观描述,中介了对于"我可以期待什么?"和"我应当做什么?"问题的回答。可以说,"人是对象性活动"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哲学本体论基本原则,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是从"马克思哲学1.0"到"马克思哲学2.0",而非"两个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问题是个学术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与价值旨趣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其实质就是如何从整体来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追根溯源,解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起源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进而凸显其理论和现实意蕴,有力回击"马恩对立论"、深化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实践中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首先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表示疑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可能是从社会学方面探索这一问题的典范。学习和借鉴本书的社会学分析方法,珍惜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将国家文化精髓内化为全体国民的共同认知,并将其外化为国际符号,促进这种价值观念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既学习西方现代科学并融入国际科学共同体,也在重新发现中国传统学术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伴随着现代科学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建构和塑造,也在不断开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本文分析了学术思想传承和创新的相关概念,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的主要特征,以及研究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验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并曾长期作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存在.而整个现代科学则基本上是近代自然科学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鉴于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必定存在有冲突.或许,上述认识作为基本思想动力之一,致使五四时代的先驱们在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鼓舞下,兴起了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反省与检讨的运动.不过,那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与检讨,是在以整个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由于传统偏见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致使人们至今仍然停留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三个层次的认识上,没有真正把人类社会做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认识,也没有吸收现代科学系统整体论的科学成果。本文试就传统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之缺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以及怎样正确理解社会有机体这些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要求,直指政党的本质,体现了党的高度政治清醒和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的是警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清醒是党百年奋斗不息的根本原因.从逐渐明晰现实任务和自身定位到如今给出"窑洞对"的...  相似文献   

15.
因文化传统和语言的不同,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哲学时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如对某些基本范畴的理解、翻译、及由此涉及的思想方式的把握等.其中,关于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Bing"的理解及其中文译名的取舍引发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并由此引起学界对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美学和文艺学问题上,如果说结合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各种最新成就,采取新的研究方法,是做一个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在分析纷繁复杂的现代美学、文艺学问题时,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统,则是做一个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条件。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有时甚至是十分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是各种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共同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造性地变革美学传统的结果。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作出彻底的说明,无疑对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因文化传统和语言的不同,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哲学时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如对某些基本范畴的理解、翻译、及由此涉及的思想方式的把握等。其中,关于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Bing”的理解及其中文译名的取舍引发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并由此引起学界对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试图全面“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矛头直指统治者所信奉宣扬的封建文化,是对腐朽的上层建筑和官方意识形态的彻底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痛感现实的黑暗而向现实进击,与此相反,近年的“文化热”则在困境下逃避现实,不敢与现实抵牾.诚然,中国近代落后了,中国沉疴累累,中国文化没有孕育出现代科学,这都与传统有关.但与传统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科学体系的构想,在整个构想中他将现代科学体系分为十一个部门,马克思理论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最高层次。但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并不是对所有的科学性内容的囊括。在科学体系周围还应该存在着只是依靠我们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它们具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唯象学。唯象学以象为第一性,是借助于现象或者直接从现象中来的理论。论文通过对《周易》象科学以及唯象思维的本质研究与分析,为现代唯象学寻求理论依据,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象内容真正迈向科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从未间断的文化史,它的时间之长,底蕴之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千年的国门,导致了西方文化的传入,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的相遇,也产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表明,文化衰败,民族灭亡;文化繁荣,民族兴盛。那么,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如何利用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因素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在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