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编纂是门“艺术”,上下左右,内外表里,前后纵横,都需顾及。因此,那些出类拔萃的年鉴,它的编辑无疑是处理“艺术”的高手。他们出口便成章,成章便有道,值得学习借鉴。我辈只能循其路而探之,碰到问题,有些想法,不陋浅见,公诸于世。属一家之言,难免有偏颇,只好见仁见智,以期抛砖引玉。1.版本规范是“年鉴生命”。这里所说是“版本规范”,非“体例规范”,因对后者,行内人都很清楚,不用赘言。而对“版本规范”,知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传》是唐代传奇中名篇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认定是陈鸿作品,人们对此也坚信不疑,但事实上疑点颇多。本文从《长恨歌传》版本流传、歌”与“传”的关系、陈鸿其人及其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断想:《长恨歌传》的作者当为演唱《长恨歌》的歌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就像一把火炬,从先秦一直燃烧到当代。在我国历史上, 接拿这把火炬的无数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6.
陈雄 《船山学刊》2006,(1):137-139
老子的《道德经》蕴涵了现代宪政价值精髓——自由,“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与现代自由宪政思想一致。老子主张国家权力要自我约束,反对国家权力过度扩展而侵犯人民的私人生活领域。《道德经》主张把人本身作为目的加以尊重。“小国寡民”思想与现代联邦制的理念一致。  相似文献   

7.
王逊 《阴山学刊》2013,(5):70-74
王世懋的《艺圃撷余》一书向有赞誉,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因对文献的误解或误用,我们的理解并不符合王氏原意。详考其书,王世懋坚持七子派观点的立场并未改变,但他同时也反对机械地看待格调,并从更高的立场上指示了该如何理解格调,从而对七子派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修正。同时,我们在认识王世懋的身份时,除了观点上的倾向性,更要注意他作为文人所具有的特殊情趣与意蕴。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古炉》的"文革"叙事有多重突破:特异的儿童叙事视角实现了作家的隐退;客观化叙述还原了"文革"乡村生活的本真状态;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错位开启了另一种乡村历史的书写;俯瞰式视角可以挖掘出政治原因之外"文革"爆发的多种因素。《古炉》的黑色幽默叙事把人类的灾难和人类自身的缺点与缺陷撕破给人看,以反讽话话和喜剧性戏仿表现了对"文革"悲剧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校东院的山茶园中,有一株“两色茶”。树干基部枝条上绽放着几十朵红艳艳的大茶花,她们热烈似火、绯红如云、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而树冠生机勃勃的枝条梢头则缀满白生生的花朵,她们冰清玉洁、白譬无瑕、鲜莹娇俏、高洁典雅。整株茶树姹紫嫣红中涵着淡泊清丽,红白相映中显着自然和谐,光华璀灿中透着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11.
《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的重要转型作之一,这篇短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和全面批判。作为路翎的一次"尝试",小说试图通过主人公王应洪英雄形象的想象,以及班长王顺的塑造来缝合文本中突出的"纪律"与"感情"矛盾而生成的裂缝,但在随后形成的文本中,却因为人物自身形象的暧昧特征而使本来就已存在的裂缝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人物心理世界的深入探析、行文的流畅也因此受到折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华东 《社会科学论坛》2013,(3):242-244,249
抗战胜利后翌年,小学毕业后的笔者考入家乡的一所中学——安徽省和县中学。当时初中所用的语文教材,乃系名声显赫的三大出版单位之一的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的《初中国文课本》一册至六册。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时在初二下学期所用的第四册,载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这是早年在私塾里曾经懵懂地读过的传世名篇。当时教授语文的级任老师(即如今的班主任)鲁先生,不但对此篇流传广远的散文做出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相似文献   

13.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45-152
一位学者说:自传或回忆录是保留当代史料的最好方式。对于发生在40年前的“文革”,对于当代中国史上具有特殊意味的“十年文革”,在经历了80年代的“近距离摈弃”和90年代的“远距离反思”之后,留下的惟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寥落景象。在论坛上的羽矢如落花般消失的时节,一部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微言大义——重读《狂人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非常特殊的小说。它是鲁迅沉默多年之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小说的发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中国的启蒙者是以一个狂人的形象诞生的,也标志着中国小说叙述开始从“无我”向  相似文献   

15.
赵炎秋 《学术研究》2020,(4):144-151+178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概然律。概然律是衡量文学作品现实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概然律与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有着密切的成正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作品中人与事的概然律高,作品的现实性就强,反之就弱。《活着》《阿Q正传》《静静的顿河》《第六病室》都是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活着》中的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因此其现实性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也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6.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刁生虎 《兰州学刊》2006,(12):153-157
《易》之“象”和《诗》之“兴”是两个既紧密相关又互有区别的范畴:其共同之处是两者在本质上都是隐喻,都需要借助“象”来表情达意,而且存在一定的源流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哲学范畴,后者是一艺术范畴,这就决定了前者主要用于言理,后者主要用于抒情;前者是灵活多变的,后者则是固定不变的;前者所取之“象”既有实象又有虚像,后者所取之“象”则仅限于实象。  相似文献   

18.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19.
重读《鲁迅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生 《河北学刊》2002,22(6):116-118
尘封了几十年的《鲁迅批判》 ,我们对它曾有诸多的误读。本文通过分析它在批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本质和进展 ,注重同作家感情的对话 ,广博细密的梳理等特点 ;试图发掘出它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特的贡献 ,进而探寻它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赵树理实际创办、负责的《说说唱唱》月刊是建国初年"新的人民的文艺"实践中独特的却又多遭物议的尝试。它负载着赵树理将乡村"旧文艺"合法化、现代化的雄心。"眼光向下"、转向下层阶级日常生活、推动说唱形式突入所谓"文艺界",构成了《说说唱唱》在重建"旧文艺"方面的主要努力。然而赵树理在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为《说说唱唱》带来麻烦:一是他奉"旧文艺"为正宗的观念与实践冒犯了精英文学,二是他不明就里地被卷入文艺界的"周(扬)、丁(玲)之争"。最终在接连不断的批评与胡乔木、丁玲的压力下,赵树理事实上被迫退出《说说唱唱》,该刊逸出旧轨的"旧文艺"的现代化也陷入停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