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文艺精品生产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着眼服务全市“两个率先”的丰富实践,着眼挖掘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文艺精品生产龙头项目的“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中央宣传部1991年倡导并开始实施的。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力争每年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电视剧、一部优秀电影、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好文章,以带动和促进全社会精神产品生产全面繁荣、健康发展。三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共推荐图书226种(套),电视剧(片)155部,戏剧164部,电影53部,理论文章259篇。1991年度有10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获“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入选作品58部(篇);1992年度有13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获“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入选作品66部(篇)。1993年度,全国(除台湾省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都报送了参评作品,与前两年相比,参加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演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产产品如文学艺术产品具有商品属性这一点日趋形成共识。然而,对于精神产品有无价值即有无交换价值却停留在一个不适当的滞后层面。众所周知,确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必须确定其是否用于交换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目前我国理论界乃至教育界仍延用一种与确定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相矛盾的观点即“精神产品无价值”。 我国经济学术界和文化学术界有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精神产品是“有价格而无价值”(无商品价值),其原因是精神产品无法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精神文化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商品属性,主要是精神产品中的物质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在没有附会于它的物质载体或物质承担之前,无法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实际上它只是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日前圆满结束,全市有四家单位荣获“组织工作奖”,有38件作品从参评的12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入选作品奖”,8部去年获江苏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的作品被授予荣誉奖。与上届相比,获奖作品在质量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推出了一批具有积极社会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和社科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动漫生产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采借。传统文化分为“形体”与“精神”两个层面,动漫产品应合理选择抽象化与具象化两种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形体”与“精神”两个层面进行充分挖掘;而“精神”层面的塑造是动漫产品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具象化“精神”应是当前动漫生产的主要策略。同时,动漫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教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6.
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化的现实,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论,反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主张恢复完整的社会物质过程,特别是要恢复文化生产作为社会的、物质的过程的一面,亦即反对区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是文化唯物论的落脚处,由此衍生出“实践意识”“文化实践”这两个概念,它们共同支撑了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因“实践意识”概念,“意识形态”便能转回到具体的、实践的维度中去了。因“文化实践”概念,便可以用作为整体的社会过程的“文化”来取消物质生产与精神活动的区分,用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取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并以“霸权”概念强调整体的社会过程中的主导性与控制性,亦即一种政治性。可以看出,对社会内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作出分析以认定文化唯物论的根本观点,便是文化社会学。威廉斯的理论是错误的:第一,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的需求后,人们才能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第二,与经济生产的产品亦即物质产品的功能是物质性不同的是,文化生产的产品的功能是精神性的,因而必然具有或明或暗的意识形态性。这两点恰恰是威廉斯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威廉斯没有弄明白的是,文化产业化,是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199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会议暨颁奖大会,10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精神产品生产,百花齐放,多出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8.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曾多次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问题。最近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在马克思相思格斯的著作中,关于文明的论述可大致概括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1)关于文明的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文明的概念曾有多种含义:首先它是指接替野蛮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包括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整个历史时期,其次,它表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制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成就,第三,它用来表示一定地域的文化共同体,等等。他们认为文明时代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三大奴役形式,即古代的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关于文明的内在结构,他们认为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即物质文明;第二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即精神文明,第三是“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即“政治文明”。在几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上,他们既强调物质生产对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又肯定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于物质生产的反作用。 (2)对资本主义以前和资本主义文明的  相似文献   

9.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以往,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一度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六·五”计划时期以前的五个五年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以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是指以精神生产、信息交流、社会服务和某些物质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大众需要的一种社会变迁。在此期间,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10.
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试析汪曾祺小说中的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自然状态下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在精神领域更高层面的追求,也是人们向往能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和越来越强调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今天,研究汪曾祺小说中道家文化呈现出来的这种美就变得很有意义。本文欲从“生活空间”“人性人生”“精神境界”三个方面对汪曾祺小说中所表现的道家文化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其始终生机盎然、经久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美学”就定义而言,是针对“美”、“艺术”、“审美经验”这三者所进行哲学探究的一门学科。“文化”又分为几个侧面,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具体反映人们一定的生活方式。就服装而言,采用什么材料,通过何种方式加工而成,是与服装相关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都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是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另一个是民族的精神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的烙印。这里面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还有另一面,即由历史长期积聚、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优秀民族特质——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亚洲东方延续几千年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今天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时,不能不注重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就强调过“民族的精神发展”。譬如德国人曾经强调过“日尔曼精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治”引导人们正确选择行为价值取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德治”提供伦理道德的支撑;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德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文化建设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规范精神生产和精神文化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4.
环洞庭湖民歌中的民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洞庭湖民歌是环洞庭湖劳动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也是代代传唱的精华凝集,它的久远、质朴和鲜活,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仍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环洞庭湖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广诬,涉及人们的生产习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为研究环洞庭湖文化提供了“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产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精神产品多样化的追求日趋突显,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精神产品生产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文章对精神产品的内涵做了初步探讨;对精神产品的分类,则从精神产品的消费主体范围、精神产品学科内容、精神产品形成或存在的形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服饰云肩的形成与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其形成与演化过程融合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解析云肩服饰的“样”“纹”“色”“艺”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提出“文化+趋势+主体+创意”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结果表明,将云肩文化运用于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创造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现代女包产品,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于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不仅广大的社会公众缺乏理解,即使在编辑界内部也还缺少共识。囿于传统的观点,人们大多把编辑工作看成是单纯的服务性工作。 这种传统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即编辑工作确实具有服务性。这是编辑劳动特点的体现,编辑劳动居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及消费的中介位置,精神产品生产者(作者)所生产的产品,通过编辑的劳动,就被介绍给了消费者(读者)。但是精神产品的所有权是属于生产者的,编辑的劳动,只是生产者精神产品的“陪嫁”,“陪嫁”到了消费者那里。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8.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分门别类地为受众制作产品,是一种产业文化,其载体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其载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服从于目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在“商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它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都是立足于激发受众的欣赏热情、接受受众的审美选择。电视文化传播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形式,电视文化引导了受众,也被受众的需求制约。  相似文献   

20.
禾呈 《社区》2010,(25):32-33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永兴路社区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个老小区合并而成的老旧小区。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永兴路社区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工夫,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以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率先开展了“一月一主题,月月有内容”活动,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