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30年前,一张医生诊断书打乱了李青元和王丽环一家人的生活。他们6岁的女儿李艳患上了名叫“肝豆状核变性”的怪病。这种病十分罕见,百万人中才有可能发生一例,属于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患有这种疾病,会导致肝细胞铜中毒,必须终身吃药,一旦发病就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伴侣》2006,(12):63-63
问:我眼睛一直不太舒服,眼发红、眼角痒时有发生,最近因为工作劳累连夜加班,眼发红、眼角痒的现象更严重了,早上起床后眼屎也很多,我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得的是睑缘炎,也就是俗称的“烂眼边”.给我开了点眼药膏.我不明白,为什么工作劳累就会患上“烂眼边”?上点眼药膏就能治好吗?有没有可以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舒歌 《人生与伴侣》2006,(10):43-43
不N30岁,就有30.2%的人腰酸背痛,19.3%的人常年四肢乏力;多于2.0%的人患上骨质疏松症——近期发布的一项“中国骨质疏松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5万多份样本中,有4万名20-30岁的青年人患上了该病。专家强调,是不当的生活方式,让本该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患上了这种老年病。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了孝心,才有孝行;因为孝行,她成了“孝星”。她就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曹春芳。孝心“:我是你的‘左半身’”2003年6月,曹春芳81岁的公公李珍喜患了脑血管硬化,半身不遂。身体硬朗的他一下瘫在床上,要强的公公怕拖累孩子们,不想活了,不吃饭、也不配合医生治疗,见人就哭  相似文献   

5.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们患上某种疾病,并非全是坏事,因为疾病也会相克,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益。这种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了这种病,能好了那种病。  相似文献   

6.
心兰 《人生与伴侣》2010,(10):22-23
单位同事刘大姐的女儿丽娟患了一种血液方面的病,这种病比较难治疗,是个非常危险的病。雨娟从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发病。每年至少发一次病,然后就得去医院治疗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丽娟自己的说法,那就是“每年至少都要去鬼门关溜达一趟”,是的,她说的是“溜达”,就像散步就像逛街那么“溜达”。一个如花年龄的女孩对待死亡居然是如此的坦然,这让我非常佩服她乐观的精神和强悍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最疼我、爱我的人就是姥爷了。那时,妈妈工作忙,照顾我的任务就交给了年迈的姥爷和姥姥。刚出生时的我很可爱,也很调皮,没少给姥爷和姥姥添麻烦。因为姥爷太爱我了,所以无论是走路还是睡觉时都抱着我,我被抱惯了,一放在床上就醒,姥爷因此患上了腰病和失眠症。  相似文献   

8.
健康咨询     
尿糖阴性也是糖尿病问:我今年60岁,比较胖。最近体检时,发现血糖明显升高,接着又复查几次,仍是如此,而每次检查尿糖却呈阴性。医生仅凭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就诊断我得了Ⅱ型糖尿病,要我接受治疗。我想尿中无糖,能算得上是“糖尿病”吗?  相似文献   

9.
我叫孙明亮,今年76岁。1984年离休后身体经常有病,常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问医生我得的是什么病,回答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咱这里医疗条件不好,回家休息一段,或转院治疗。”无奈,于1985年3月到太原检查治疗,住院一段时间,病情仍不见好转,结论是:下丘脑综合症。医生说:“你的脑子司令部已不起作用了,还是回家休养好。”于是,这一年  相似文献   

10.
说也凑巧,去年我刚刚到50岁就得了五十肩,其实五十肩就是肩周炎的俗称。看过医生才知道,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般发生在50岁左右,因此又称五十肩。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因  相似文献   

11.
我的心脏突然犯了病,于是去看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他给我作了一番认真仔细的检查之后,给我开了一种药:“服用这种药后,可能会出现头疼。不过,你不必大惊小怪。”果然,我的头疼得要命。医生十分得意。“我事先提醒过你。”他微笑着对我说,“我曾多次发现过这种症状。”说着他给我开了一种止痛药。吃过之后,头疼消失了,可胃却开始疼起来。“太好啦!止痛药用过了量,就会使消化系统紊乱。好吧,我给你开一种对症的  相似文献   

12.
大龄的小丽在生过宝宝后双腿开始红肿热疼,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患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小丽不明白,怀孕期间自己的“伙食”可是再好不过了,怎么会患上这种病?还有许多老年朋友说,人老了,身上这儿疼那儿疼的,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呢?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一定的年纪,身体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茅草屋,易遭风雨的侵袭。我十多年前患上的眼疾,经多年医治仍无效果,而且随年纪增大愈发严重。原先读书看报只需戴老花眼镜,如今在放大镜下也如考古般艰难。无奈之下,前不久我又一次住进省城大医院。半个多月后,医生给我一纸诊断:双眼视网膜病变。按医生的话说,这样发展下去,有致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获奖感言     
精神科医师协会给我“杰出精神科医师”的称号,我实在感到惭愧,因为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资深老医师而已,做了一些工作,够不上“杰出”。我出生在1930年,儿童期正是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年代,整日奔波于“逃难”,在此期内我的幼妹死于痢疾,此病当时已有治疗,只因贫穷无钱买药而不治,因而促使我“将来要做一名医生”。我原籍浙东的江山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机会到杭州读书,1948年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完了学医志愿,次年全国解放成立了新中国。1950年代早中期是中国大规模学习苏联时期,医学上重点学的是苏联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生理活动的学说,这虽属业务学习,但在当时带有政治性的强制性推动手段,这对于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来说还容易接受,但对已接受西方医学教育思想的老师来说,这种“硬性灌输”就不那么好受了。我当时对这学说是很有兴趣的,认为它有可能揭示人类精神活动的秘密,因此在毕业分配填志愿时填了“神经精神科”,在1953年毕业实习时进入这一专业全国最有名的南京神经精神病院重点实习了一年,实习结束时(1954年)分配到现上海华山医院神经精神科工作,1956年神经精神科分为两科,我分在精神科。1958年上海市把全市的精神科机构合并新建上海...  相似文献   

15.
陈实华 《山西老年》2008,(11):58-58
问:我今年63岁,最近一年多经常被尿路感染困扰,在多家医院的妇科、泌尿科治疗均不能根除,时好时犯,而我的老伴除了前列腺肥大,也有尿路感染的毛病,不吃消炎药就不行。请问,为什么这种病如此顽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昱琨 《社区》2009,(18):4-4
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家长即使动用了自己毕生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让孩子入托——只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在3岁时他就为孩子入托的事四处“奔走找关系”,如今孩子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收他人园。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人”。有一次,单位组织春游,这位同事带来自己的小孩,这个小孩听到别的孩子在讲幼儿园里事情时,眼里有泪光,我当场看了,也禁不住想哭。  相似文献   

17.
我妈妈在42岁时,因为白带异常去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子宫里有个橘子般大小的肿瘤。医生说必须开刀切除,没想到手术后才知道切掉的不只是肿瘤,还有子宫和卵巢。妈妈大哭,问医生:“为什么把我的子宫和卵巢都切掉?”  相似文献   

18.
方成 《社区》2014,(20):28-28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岁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您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答:“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早年,我的理想是当悬壶济世的医生,却因一门功课亮起红灯,被认为“智商不够”,只好放弃。至于后来把自己的一生嫁给漫画,还颇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味道。抗战时期,大家知道我平时喜欢画画,不由分说地让我画漫画。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里,一个15岁的少年一步步地往悬崖边走去。月光如练,山峦如虎。他站在悬崖边上,泪水如河。因为他从小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医生判定他只有几年的时光了。他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他决定自杀!  相似文献   

20.
人如果吃的东西太多,超过了胃肠的承受能力,则会出现消化不良。同样的道理,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让一个人每天看几万张不同的照片,结果过不了几天,这个人就会患上偏头痛,久而久之,还会患上胃病、心脏病,医生把这种症状称为“信息过剩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