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余三定先生未曾谋面,知道他是通过报刊上读他关于学术史研究、学术书评及学术评论等有关方面的原发和被转载的文章,并看到他积极参与中国学术规范建设,关注当今学术事业发展的有关活动,同时看到了由他主编的《云梦学刊》,才注意到了余三定先生,于是与余君电话联络,互赠杂志  相似文献   

2.
《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专栏和余三定教授与他的同事们进行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我很早就接触到他们的研究,1998年余三定先生在当时我所供职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至今,他们的"当代学术史论坛"已经进行到第十届,吸引了很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参与。一个并不占有明显优势地位的单位的一批学者和编  相似文献   

3.
非常荣幸地参加这样一个很有学术含量,也非常有价值的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作为报纸理论版的编辑,我们一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学术会议的,很少发言,几乎是“带着耳朵”来的。前两天,我和余三定老师联系的时候.余老师说让我说几句话,我以为是一个玩笑,一点准备都没有。今天一来就看到议程表上有这样一个安排,觉得很惶恐。因为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学长,也是老师级的人物。而且我对学术史也没有研究,真是一个外行。作为这阶段的第一个发言者,我感觉很没有底气。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叫“抛砖引玉”。第一个是砖头的话,多少会给我自己减轻点压力,希望能引出后面更多精彩的有价值的演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学术史研究领域,余三定无疑是一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还在做着贡献的学者。多年来,作为学者和知名编辑的余三定,以自己的学术努力,成为当代中国学术史这一学科的推动者、组织者、参与者。他和他主编的《云梦学刊》,虽远离中国的中心城市,但是俨然已经成为影响这一学科组织、发展的重要推手。余三定近期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5.
’98学术窗     
《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余三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22.5万字。该书前有王富仁教授撰写的长篇序言材于研究者的研究》。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学者研究”,包括一篇综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四篇关于哲学学者研究的论文和六篇关于文学学者研究的论无中编“学者风采撷录”;下编“学术书评”。王富仁“序言”指出,著者“把自己这部著作定名为《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我认为是很好地抓住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文化发展的特征的”。《阐释修辞论》童山东、吴利权著,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云梦学刊》2010,(1):50-50
《何光岳研究》(余三定主编)于2008年10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2.8万字,分为五部分:何光岳年谱、何光岳学术、何光岳精神、何光岳著作述评和何光岳著作编年。该书旨在梳理和推介何光岳自身的研究成果,宏扬其发愤忘忧、默默钻研、献身学术的治学精神,激励后学,繁荣学术。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近日出版了新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此书是叶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执教美学的结晶.在这部书中,不仅充分反映了叶朗先生的学术积累,而且展示了叶朗先生对当下中国美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本刊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与叶朗先生就此书的出版,做一次学术对话,希望能够借此展开对21世纪中国美学创新之路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于1918年8月20日给许寿裳的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1]鲁迅先生在这里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它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的一种学术偏见,即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的身上,认为道教文化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甚至主张予以彻底消灭.韩愈唱之于前,朱熹和之于后,由来已久,至今还束缚着有些人的头脑.尽管如此,但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而且在学术上往往带来一些非常片面的看法,阻碍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学术偏见.由于鲁迅先生是"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2],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透彻的了解,所以他能向这种传统的学术偏见挑战,提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样一个科学论断,令人为之耳目一新.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在道教文化研究领域的逐步深入,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于是,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所说的这句至理名言,也就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体会到它的科学性和深刻性,认为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这也就是这句至理名言现今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广泛引用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9.
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丁原明高晨阳先生撰写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学术专著,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灌注着作者心血的开拓性研究的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的《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  相似文献   

10.
由张允熠博士撰写、张岱年先生作序的《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下简称《中国》)一书,最近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具有独创性的著作。张博士的这本书是他所承担的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在张著还没有出版之前,我就初读过他的书稿,那时的题目叫《会通与超越》,内容也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强。我当时就发觉这是一本难度很大、份量很重,然而却是立论正确、意义深刻的学术专著,曾向有关出版部门推荐过。今日得见全豹,诚属可喜可贺。我之所以看重这本书,在于它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国文化与…  相似文献   

11.
在群星推烂的新文化运动中,不乏安徽籍的风云人物,而胡适和陈独秀,可以称得上是两颗光芒四射的巨星。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寂先生,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浸淫多年,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尤其是对于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的皖籍历史人物,常能提出精深独到的学术见解。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湘十代调鉴胡适的白话文·政论·婚恋》一书,就是他在承担中华学术基金课题《安徽人与中国近代新思潮》的研究过程中,所推出的最新成果。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实事求是学术风气的提倡、以及对于上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现代化(或…  相似文献   

12.
王宁 《云梦学刊》2014,(4):12-13
对刚才陈平原教授和董京泉先生的发言我非常有同感。确实,对于人文学者的评价不能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标准。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是要讲这一点。但我和他门讲的有些不一样,陈平原主要是讲国内大学所面临的情况.而我则要谈另一点.也就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已经在走向世界,作为人文学者,我们如何促进中国的人文学术真正达到国际化的水平,也就是我发言的副标题:超越SSCI和A&HCI。  相似文献   

13.
沈玲 《云梦学刊》2013,(4):37-39
一什么是学术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余三定在其《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对新时期有关学术评价的讨论进行了评述。他分别以百度网的词条、学者刘明、叶继元的观点为例,对有关学术评价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分析。比如刘明先生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价,即由学术共同体主持,以学术水准为对象,以推动学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批评网上得知谢泳先生即将赴厦门大学当教授.这确实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很有得一说的事情。厦门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有福了。一帮学人为谢泳先生高兴.同时也纷纷表达对厦门大学由衷的敬意.阐发着这一事件的充分意义,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作为谢泳先生文字的一位忠实读者(FANS),自然也是很高兴的。然而,我又想到一些别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 )是一部通史性的学术专著 ,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六五”至“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该书由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卿希泰教授任主编、王明先生任顾问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编写 ,于 1995年 12月完成。书一出版 ,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大反响。大陆的《光明日报》、《出版工作》、《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 ,台湾省的《哲学与文化》、《关系我》杂志 ,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ofasianatudies》等纷纷发表书评和报道。 1997年 8月 9日 ,《光明日报》还以《认真研究中国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海外汉学,顾名思义,就是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化所作出的研究。他们运用西方的理论和学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对我国文化学说进行研究。阎国栋教授著的《俄罗斯汉学三百年》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客观的立场,由中俄文化交流开始,引发了俄罗斯对汉学研究的开始。《俄罗斯汉学三百年》是学术丛书《列国汉学史书系》中的一部,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系我国学术史上第一套汉学史书系。该书由阎纯德教授、吴志良博士主编,汇集了一批既谙熟外语,又具有  相似文献   

17.
《云梦学刊》2014,(3):22-22
余三定、周淼龙主编的《何建明评传》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该书以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何建明为个案研究,疏理他发展的道路,路径的因缘,在总结其成果,归纳出经验的同时,探讨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和创作的规律。该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作家研究和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作了科学派的押阵大将的吴稚晖,曾说过:"(我)意中有四位先生,认他们是最近时代中国思潮的代表者.一是胡适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中国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二是朱谦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他论调叫人完全可以否认,也叫人完全可以承认.三是梁漱溟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三分西洋思想,七分中国思想.四是那位老将梁卓如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西洋学者而有中国思想."四位先生"中,朱谦之大约是人们最感陌生的人物了,但他究竟是一位学贯中西、于文化研究别有心得的学者.到三十年代,艾思奇对朱谦之脱胎于虚无哲学的"唯情哲学"多所批评,却也称他是一个"不向政客堆里钻,能保持在文化中心地当穷教授的  相似文献   

19.
曾敏慧 《云梦学刊》2006,27(3):10-11
陈平原先生在当今一代的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参读余三定老师《博取杂用,守旧出新——陈平原治学述略》(载《云梦学刊》1994年第1期)及一些资料,觉得陈平原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人间情怀”。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思路、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学习、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向荣  巩辉 《云梦学刊》2014,(4):158-160
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余三定、周淼龙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在书中,作者指出《何建明评传》的写作的原因:一是何建明在报告文学界确实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何建明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都有他的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