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的奥秘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他名下一家工厂的工人总是达不到预定的工作目标,为此施瓦布换了好几任厂长,然而都不奏效,于是他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当他来到工厂时,正值日班工人要下班,夜班工人要接班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正> 在第一线工作的厂长们,绝大多数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什么跑任务、谈合同、订规划、抓质量,还有开不完的会、扯不完的皮、陪不完的客。职工对他们的忙并不理解,经常听到职工说,“不知道我们的厂长在忙什么?好长时间也见不到厂长的面了。”这客观上造成了厂长和职工的隔核,时间久了,就会脱离群众,既影响自身形象,又有损工厂的凝聚力,所以,我给厂长们进一言,联系职工要做到“八个一”,不妨试试,或许对厂长们取得工厂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有裨益。 转一转。早上提前到工厂,到处转转,可以是有目的的转转,也可以是随意性的溜达,在有意还是无意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甚至还可能触发“灵感”,给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陕西省某市发生了一桩怪事:一家田私人投资开办的工厂的厂长在出国考察期间,该厂部分员工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名义,以保护国有资产为由,罢免了其厂长职务,撤换了他的财务人员,使这家一度红红火火的企业生产经营遭到重创。该厂在创立之初全部由个人投资,但却注册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后虽被有关部门确认为私营企业,但该厂的部分职工还是借用了全民企业这个由头,以致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深究其因当归咎于错戴了“红帽子”。其实,因错戴乱戴“红帽子“而使企业自身陷进深渊的事,两年前浙江宁波和湖北仙桃就曾发生过。何谓“红…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有一个“重要发现”: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件没有要社会、国家和个人花钱、却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的事。这件事便是给公司经理、工厂厂长等送了一个“企业家”的称号。这件事使企业领导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仅仅奉命行事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了积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经理人》2006,(5):28-35
经常出现在领奖台的营销副总们,在他们风光的背后, 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在中国企业普遍没有迈过营销关的今天,除了CEO之外,营销副总裁往往被认为是企业里“地位最高,诱惑最多, 处理上下左右关系最复杂,待遇最好,任务最重”的一个群体,也是被认为注定有完不成任务那一天的群体,因为,如果成绩好,上面希望更好,于是任务越来越重,直到完不成的一天;成绩不好,更需要换将带  相似文献   

6.
一次,门卫老张因病住院了。行政科长向我汇报,我示意门房工作由他协调。可当天下班我走过厂门时,发现门卫还是早班的同志。我有意问了句:“谁换你的班呀?”“科长说今天你忙,明天请示你后再定,今天我连轴转。”听着这话,我的心里不是滋味儿。是我没放权,还是行政科长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二天一上班,行政科长主动找我来了。“厂长,关于门卫调班的事我想请示你一下。”我不紧不慢且又非常严肃地告诉行政科长:“既然你要我做科长,我就决定让你做这个‘门官’。”行政科长一下子愣了,我快速处理了这件事。行政科长改做“门官”,在工厂里影响很…  相似文献   

7.
一家企业濒临倒闭,新上任的厂长主动登门向老厂长“取经”。他对老厂长说:“我想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指导我。”老厂长感慨之余,说出自己在任时的成败得失,使新厂长受益匪浅。于是新厂长“对症下药”,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终于“起死回生”。如今,一提到先进经验,人们总是不远千里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几乎没有人肯向失败者“取经”。在他们看来,成功的企业肯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而失败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经”可取。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成功的企业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企业也有失败的教训。世上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回归     
有两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熬过长夜才见黎明。——这说明,但凡美好的东西,要实现它总得付出代价。说个实例。三年前我买了套住房,请了装修队进行室内装修。这个装修队来自安徽农村,已在城市干了好几年,他们大队人马是在工厂包活干,来给我装修的只有五六个人,算得上心灵手巧,瓦工油电各种活样样拿得起来,工程进度也挺快。但是忽然有一天停工了,干活的人不知去向。我急忙打电话给带队的老陈,老陈叹着气说他们的人“又给收容了”,连在工厂包活的也给“抓”走了,幸亏他自己外出办事没被“网住”,不然……我问怎么是“又”?以前被收容过吗?老陈…  相似文献   

9.
听到很多管理者都在说,忙,忙得喘不过气来。他整天开会、接电话、批看报告,手机也一直响,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能把精力发挥到极限——每天都可以做一大堆事。他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工作、牺牲个人生活,一点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业余爱好的事。但,他所做的是最重要的事吗?绝大部分管理者都很想努力把事做好,但是为何成绩还是很不如人意呢?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分辨出“必须做”与“把事情做好”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抱怨的开始     
尹玉生 《领导文萃》2006,(8):177-177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非常近。我问他:“住在海边,还能经常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去过海滩。”他回答,“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你在开玩笑吧?为什么?”我不解地问。“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没什么好稀奇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很多我们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们;当我们天天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忽略他们;当我们忽略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再去欣赏他们;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感激他们;当我们不再感激他们的时候,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事教育工作26年,感触最多的是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磨练:班主任苦,班主任累,班主任责任重,班主任有做不完的事,但班主任也是快乐幸福的。我的班主任经历可以说是丰厚的,我先后担任过重点班,平行班,年级挑选出的“提高班”--这个提高班是带引号的,就是年级最差的最调皮的学生集中班--还有两届职高班班主任,但更多的是担任初中平行班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场外的话     
我是个官场之外的人,姓后面从来没挂过“长”字。前半生教书谋食,后半生写书混饭。但我有一些当官的学生和朋友,他们跟我谈过许多真心话,我能理解他们的苦衷。因为我不在官场,既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去揭发他们,所以他们都愿意在官场受压抑后跟我说说,当做笑话而已。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日常生活中这事常有。但在官场,为官的人都很聪明,因为没有几分聪明是当不了官的。即使糊涂,多数也是装出来的,事实上自己清楚得很。失误往往是因为聪明过了头,那些贪官就是很好的例证。即使那些存心办实事却办坏了事的人,也是因为求功心切。…  相似文献   

13.
张新民 《决策探索》2009,(21):84-84
上个月,有几个我认识并熟悉的领导干部被立案审查,有人说,这是迟早的事,我早就给他算过八字的。近日,又有一个在省城工作的领导干部被带走了,估计也凶多吉少。消息传来,人们反应平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决查处贪官腐败分 子,我是非常拥护的。但作为我过去的领导或同事,我知道组织上培养他们一步步走来多么不容易,他们也曾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偶遇一位毛纺厂领导,问及他们厂这些年的情况,他喜滋滋地说:近几年,他们厂的产值利润年年月月上升,职工也因经济收入的增加、福利待遇的改善以及因生产任务足无下岗之虞而心情舒畅。问及原因,回答竟是极简单的几个字:没有了“保护伞”。没有了“保护伞呷见我一幅疑惑的模样,这位先生有哈哈一笑之后向我透露了”秘密”。原来,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厂虽说一直是家先进单位,但厂内从厂长到普通职工,上上下下却经常愁眉苦脸。按理,先进企业的职工理应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自豪感,但他们却没有。那么何以就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凝视九七》一书中,记述了他曾与一位韩国老板就其所乘坐的专车的一段有趣对话: “您乘坐韩国轿车,而不乘坐更高级的外国轿车,是基于爱国主义吗?” “有点爱国主义的原因,也不完全是。我也愿意坐‘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但我的工人们会有意见的。” “您是大老板,您坐高级轿车,是花自己的钱买,与工人们何干?您怎么反而在乎他们的意见呢?” “话不能这么说。我买过一辆高级的外国车,没坐几天,玻璃被工人砸了。这件事对我教训很大,使我明白,我的钱是我的工人们挣的,不是我生下来以前,上帝就替我…  相似文献   

16.
<正>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滕心中十分恐慌,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4个字: “好好干吧!”  相似文献   

17.
朱淑倩 《经理人》2000,(1):54-56
“我感到他这句话是那么的伤人。这么大的事,请示、汇报过这么多次,但不看,不反馈,现在一句‘没认真看’,交待得了吗?说得过去吗?我心里好难受。”  相似文献   

18.
秦思宇 《经营管理者》1998,(3):23-23,29
<正> 改制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明智选择,然而面对改制,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状态如何,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工厂就是咱的家 企业改制前,广大职工虽是企业的“主人”,但因实行承包制,厂长“一言堂”,职工是“小姑拿钥匙,当家不作主”,他们心不平,气不顺,积极性、创造性未得到发挥。改制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激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瓦伦达家族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马戏班,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在钢索上做叠罗汉表演。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个家族的家长瓦伦达更是一位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走了一辈子的钢索,一直都非常成功,没有发生过生命危险,他对人说起成功的经验是“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所以,后人把专注做好眼前每一件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而正是这么位小心谨慎的“常胜将军”,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表演中,当着美国电视观众的面从钢索上坠下而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家通常是以阶层的力量作用于社会的。企业家=资本家、“老板”已是过时的观念。他们中越来越多的是属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高薪“打工仔”。尽管有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尚不具备真正企业家的条件,譬如说,我们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的工资。但从发展的趋势上看,这个正在形成的阶层,它的社会作用和个性特征正日益突显。10年前的3月份,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政府发出对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这一行为本身客观上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主体意识形成的开始,是中国的厂长、经理们迈向真正企业家身份的第一步。为纪念这件事本身,也为了在舆论上为企业家更壮行色.我们在本期组织了这个“特别企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